廖勝余
摘 ? ?要: 伴隨著社會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每天都會面對許多復雜的問題,每個人處理問題的能力基本都是在學校中培養(yǎng)的,因此學校教育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那么在高中教育特別是數學學科中就要重視“導學案”的應用。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是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 導學案 ? ?高中數學 ? ?教學應用
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導學案作為一種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應運而生。然而,當前導學案的應用仍存在問題,部分學校的教師并不能明確領會導學案的含義,不能正確地使用導學案。由此可見,導學案的普及還需要各方的努力。
1.導學案的相關概念
1.1導學案。
導學案與教案的意義不相同,教案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活動,在備課時以課程標準及教材為基礎、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制定的,通常由教學目標、重難點、內容、過程、方法及評價等部分構成。教案的作用是表現出教師對于教材內容的深入思考,而導學案的作用是輔助學生學習。同時,導學案能較好地聯系學生學和教師教的過程,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此外,導學案還可以加入一些典型的例題幫助學生思考,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
1.2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以導學案為基礎,學生在完成導學案的過程中自主地學習,教師通過導學案獲取信息反饋,制定教學內容,師生通過導學案交流,共同進步。教師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學生能夠理解的導學案,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學生在完成導學案時,首先要努力解決學案中的問題,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分享,最后在課堂上與教師一起解決導學案中的問題,獲取知識。
2.導學案的理論基礎
2.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提出知識的動態(tài)性,認為知識從外部世界進入大腦的過程是個體主動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而學習是融合新舊知識的過程。知識的動態(tài)性決定了教學不是單純地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為了啟發(fā)學生通過找到“生長點”將新舊知識聯系到一起的過程,實現知識的改組與構造。
2.2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強調人的本性,認為人的行為的影響因素是能否自我實現及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進行的創(chuàng)造活動,注重尊重人性及挖掘人的內在潛能。理想的學校應該提倡學生進行內在學習,依靠學生內在的驅動,對自身的潛能進行開發(fā),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
3.導學案需滿足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幫助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導學案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學習新內容打下基礎,告訴學生怎樣學習新課程,設置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久而久之,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導學案設計的出發(fā)點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越來越不喜歡花較多的時間讀書,這在學生中更普遍。在數學學科中,數學具有的抽象性使學生更不愿意閱讀。學生對閱讀數學材料缺乏興趣,是因為不能感知知識蘊含的觀念成分,不能透過數學材料的本身學習到真正的數學味道。所以,在設計導學案時,要著重凸顯數學中觀念性的成分,促進學生提高閱讀數學材料的興趣。其次,要學會提問,問題對于學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來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要引導學生提出有意義的問題,首先就要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在設計導學案時,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給他們一個猜想的機會,讓學生勇于提出問題。最后,要學會總結,對整個學習內容進行整理與思考,將知識進行有序的聯結,理清思路,構建知識網絡圖。
4.導學案設計的相關策略
4.1學情為基礎安排導學案結構。
學情不僅指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量,還包括學生當前階段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等因素。當代的課程理念將重點放在學生身上,要求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會主動融合新舊知識。因此,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可以依據課型進行不同的設置。例如命題課要通過具體的情境引入課題,在提出問題并猜想及證明的過程中深化對命題的認識。
4.2學案為本,加強交流。
設計導學案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學生在小組活動交流中更能獲取知識,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讓他們自己確定成員分工,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課堂。在進行教學時,不必拘泥于形式,要積極加深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只有學生講或是只有教師講的課堂都不能起到教授學生知識的作用。導學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思路,教師就應當沿著這個設計好的思路進行課堂講解,促進學生真正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導學案是民間教學改革的產物,其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理念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是課堂中的主體,學生不只是單純地聽教師教,他們能夠抒發(fā)自己的思想,在課堂中表達自己的看法。然而,在導學案的推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斷對問題進行解決,促使導學案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井喜.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14,(33).
[2]黃廷聰.利用導學案構建高中數學高效復習課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3).
[3]靳菲.淺談高中數學導學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