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山形電影節(jié)獲獎紀錄片《雨果的假期》

      2015-09-10 23:52:00沈麗
      新聞世界 2015年12期
      關(guān)鍵詞:山形鄂溫克雨果

      沈麗

      【摘要】《雨果的假期》作為紀錄片導演顧桃的“鄂溫克三部曲”之一,打破對少數(shù)民族的獵奇,而以柳霞和雨果這對母子為視角透視鄂溫克族的未來圖景。該片在2011年山形紀錄片電影節(jié)獲得小川紳介獎,它打動亞洲紀錄片評審的藝術(shù)性和紀錄理念,值得人類學紀錄片借鑒。

      【關(guān)鍵詞】雨果的假期鄂溫克山形電影節(jié)

      在第十四屆山形紀錄片電影節(jié)上,杜海濱的作品《少年小趙》入圍主競賽單元,青年導演金行征的作品《離開》入圍亞洲新浪潮競賽單元。另還有臺灣、香港與大陸三部特邀華語片參加展映。雖然今年的山形電影節(jié)上,華語片未有斬獲,但不容置疑的是中國紀錄片作品是山形電影節(jié)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一、山形電影節(jié)與中國獨立紀錄片

      山形電影節(jié)從1989年由日本著名紀錄片導演小川紳介在山形市政機構(gòu)的幫助下成立,傾力于推動亞洲紀錄片的發(fā)展。如今已成長為世界最著名的紀錄電影盛會之一,也是亞洲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紀錄電影節(jié)。①從1991年起,每年都有中國紀錄片導演的作品在山形展映,并有很多紀錄片獲得國際肯定,斬獲大獎。吳文光、王兵、杜海濱、馮艷等一大批中國紀錄片導演憑借優(yōu)秀的作品在山形電影節(jié)嶄露頭角,并依托這個平臺逐漸進入國際視野;而國內(nèi)獨立紀錄片影展的創(chuàng)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山形電影節(jié)??梢哉f,山形電影節(jié)是與中國紀錄片牽絆最深的電影節(jié)之一。

      2011年,顧桃導演憑借《雨果的假期》將山形電影節(jié)“亞洲新浪潮單元的最高獎——小川紳介獎”納入囊中。小川紳介獎是1993年起設(shè)立的,這一大獎是為了發(fā)掘亞洲新人而設(shè)立的,旨在遵循小川紳介遺志,鼓勵亞洲紀錄片工作者堅持拍出“亞洲方式”的紀錄片。不僅是對日本紀錄片導演小川紳介對亞洲紀錄片所作貢獻的紀念,更是對其紀錄片精神的承載。

      二、追求真實的顧桃

      紀錄電影作家在讓自己的作品具有社會性的同時,也注入了導演對所面對的世界給予的向往和渴望②。顧桃就是這樣的電影作家。他的父親顧德清曾經(jīng)用相機和文字記錄過位于大興安嶺的狩獵民族。從小幫父親整理這些資料的顧桃在潛移默化中關(guān)注著狩獵文化,并在看到他們以后產(chǎn)生了用影像紀錄他們的念頭。

      從2004年開始,他自籌資金和設(shè)備,和大興安嶺上的這個狩獵民族朝夕相處,對鄂溫克人的生活跟蹤拍攝,將這個族群的夢想與失落一一攝進自己的鏡頭,這一拍就持續(xù)了7年。他用影像記錄下了這個民族最后的族人的變遷,并從積累的大量素材里剪出了“鄂溫克三部曲”:《敖魯古雅,敖魯古雅》,《雨果的假期》和《犴達罕》?!岸鯗乜巳壳笔穷櫶覍懡o敖魯古雅的挽歌,記錄的是狩獵民族無法傳承自己的文化后不為人知的哭泣。

      顧桃說,他最喜歡的是那種特真誠地展現(xiàn)生活原貌的片子。“你要有一個真實的態(tài)度去表達,哪怕是做同一個題材,但都有不同的角度,那個角度就是你的態(tài)度?!雹?/p>

      三、《雨果的假期》的文本解讀

      《雨果的假期》用主人公雨果兩次假期回家探親事件作為引子,帶領(lǐng)我們來到了大興安嶺深處的鄂溫克定居點。在城里長大的雨果回到山里的故鄉(xiāng),在享受和母親的短暫溫情的同時,感受著鄂溫克的情感和文化。該片用極其細膩的影像語言記錄了走出山林想回也回不去的鄂溫克少年與固守原始生活的最后一代鄂溫克獵民的團聚,一個少數(shù)民族家庭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迷失、民族文化正在消亡的失落,引起思索和品味。

      1、敘事:個體彰顯民族命運

      以少數(shù)民族為題材的紀錄片多以某一個種族為客體,他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來講述故事,通過幾代人生活環(huán)境的變遷和觀念的變化來展現(xiàn)主題。發(fā)生在小小的一個鄂溫克之家的故事,卻也是整個民族命運的彰顯。

      視角,顧名思義,就是人類學紀錄片敘述、拍攝的角度或切入點。該片沒有以獵奇為出發(fā)點為觀眾展示鄂溫克族人民的生活,而是以雨果回鄉(xiāng)探親的假期生活為切入點,從而揭示鄂溫克族對于正在消失的狩獵文明的無措,及其帶來的對現(xiàn)實生活的迷失。

      柳霞在丈夫酗酒墜崖后,開始極度酗酒,被認為不適合撫養(yǎng)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兒子雨果被送到無錫讀書。8歲就離開家鄉(xiāng)鄂溫克的雨果,已經(jīng)三年沒有見過媽媽了。然而短暫的相逢后,又是兩年的離別。兩年后的寒假,已經(jīng)比媽媽高的雨果回到阿龍山上的獵民點與母親團聚,體驗山上鄂溫克獵民的生活。該片以“舅舅、酋長、媽媽的追求者、年夜、離別”為小主題,舒緩地向我們展現(xiàn)了雨果的假期生活。

      《雨果的假期》作為事實性影像文本,細膩地將柳霞那從馴鹿延伸到太陽的思念兒子的深情表現(xiàn)出來,作為片中的一條故事線蘊含著平淡卻感人的情愫。母子之間唱歌、敬禮、誦詩,只是閑聊、親昵的日常,沒有什么矛盾沖突和具體事件,再現(xiàn)了一位醉醺醺的、可恨又可憐的“失足母親”。

      而這個發(fā)誓要成為優(yōu)秀獵民的孩子已經(jīng)不再屬于山林,這是本片的第二條線。雨果在城市和山林這兩重環(huán)境中搖擺,難以完全融入?yún)s也難以拋卻其中任一重身份。兩重身份之間的撕裂和沖撞,正是這個民族面臨的困境。

      社會的發(fā)展讓鄂溫克族無處逃避:城里長大的鄂溫克小孩已經(jīng)拖不動一棵樹干。鄂溫克的舅舅說,“鄂溫克的文化消逝在/那太陽升起的地方”;媽媽說,“不是愛不愛的事,得吃飽啊”。像維加、柳霞、何協(xié)他們,在精神上走投無路,沒有歸宿的靈魂漂泊正是邊緣民族在現(xiàn)代世界的寫照。在和所謂現(xiàn)代文明的博弈中,鄂溫克人節(jié)節(jié)敗退,但又不甘心放棄古有的生活方式。④

      導演出于一種自發(fā)的文化意識與思考精神,關(guān)照鄂溫克民族的發(fā)展,通過自己的深切感受,希望把這種古老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的沖突呈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了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的時代責任感。

      2、畫面:樸實即真理

      顧桃,在近十年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紀錄美學。有著扎實的影像技術(shù)的他,對真實性、客觀性更為看重。他尊重被攝人物的人格和性情,注重與被攝人物的交流和對話,具有明確的文化思考與人文關(guān)懷。這些就是他的鏡頭美學。

      縱觀《雨果的假期》,導演多用中景、全景鏡頭來記錄,且敘事上也大多是一鏡到底,將人物置身在山林這個環(huán)境中,固定鏡頭中,人事在靜靜地發(fā)生著。我們以旁觀者角度來認識這幾位人物,卻也能有身臨其境的觀感。面對鏡頭,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柳霞、維加可以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甚至用歌聲抒發(fā)感情。這更方便觀眾走近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去感受紀錄片中的當時當下。

      在雪地里迎著太陽歌唱的柳霞,個體的渺小愈發(fā)凸顯,但是人的聲音卻能久久回蕩。與山林共存的這個民族正在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卻即將湮沒在時代里。大全景鏡頭下柳霞的身影,盡顯孤獨,也是對這個民族命運的彰顯。

      點著蠟燭的屋里,大家圍著火爐聊起了鄂溫克獵民,雨果的舅舅維加有感賦詩。在低光度環(huán)境下,順乎自然的用光,完全真實、自然狀態(tài)下的維加用他在當時語境中的情緒吟詠出的詩句,極具感染力,拉近了與受眾的心靈距離。此處,應(yīng)和著維加的詩句,導演運用蒙太奇手法切入了一組山林雪景的鏡頭,隨著維加的吟誦緩緩鋪展出來的原始而純粹的阿龍山的美景,如夢似幻,仿佛是正在遠離的鄂溫克文化。這種客觀鏡頭傳達出的感性畫面,就是紀錄片的情感魅力。這種直接叩問心靈、傳達情感的影像,才最能打動觀眾。

      3、聲音:自然地表達

      影像是通過畫面和聲音來“說話”的。紀實性紀錄片相對于故事片來說,畫面構(gòu)圖、布景的美感相對較弱。因此,聲音元素在提高紀錄片的藝術(shù)性和敘事性上有著顯著的作用。本片中具有代表性的三類聲音是音樂,人聲和采訪。

      人的精神,人的社會,整個人化的世界,浸泡在一種人們很少感覺到其存在卻沒有可能擺脫的東西里,這種東西叫符號。⑤對于鄂溫克人來說,他們生活的森林、使用的語言以及相依為命的馴鹿就是與生俱來的、被祖先和自然烙印下的符號。音樂作為一種符號編碼,它的運用能深化紀錄片的意涵,引領(lǐng)觀眾更好地去體悟。鄂溫克的民歌在整部片子中不時響起,首尾更是遙相呼應(yīng),使觀眾在異域風情中感受這個民族的文化和正在消失的命運。

      《雨果的假期》中,在帳篷的火堆邊,雨果坐在酋長兒子何協(xié)的身邊,聽他吹奏樂曲,唱著鄂溫克歌。在這樣的情境中,歌聲中所傳達出的情感符碼,和雨果接收到的、觀眾感受到的,都因為自身的綜合因素而演繹成不同的意涵,這個聲音的符碼在傳遞的過程中被“符號化”,起到了情感上的“放大效果”。鄂溫克的老酋長瑪麗婭·索只說鄂溫克語,一直固守著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在這里,鄂溫克語成為了她固守狩獵文明的符號,傳遞出她離不開馴鹿,離不開森林的信息。

      在《雨果的假期》這部片子中,并沒有解說詞的干擾,觀眾完全依靠自己去感受片中的情緒、對出現(xiàn)的人物下結(jié)論。偶爾插入的導演提問是一種朋友間的閑聊或是探討。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者在拍攝的過程中除了傾入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更是通過長時間的生活傾注了對這片土地最深沉的愛和理解,他們了解這里的生存狀態(tài),對這里的人物和環(huán)境都有著深刻的認識。導演不再使用旁觀的冷靜解說來解釋或是推進敘事,而是融入其中,共同參與到生活中去。這種自然的、親切的提問,是觀眾想要了解的,也是片中人物想要表達的。

      這部紀錄片,在紀錄少數(shù)民族生活狀態(tài)的同時,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演變做出了一定的思考。正是通過對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照才使得這類紀錄片擁有感人的力量和藝術(shù)生命力,因此這類紀錄片獲得了廣泛的認同。這種關(guān)于人類文明“被消失”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本片為人類學紀錄片題材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方向?!?/p>

      【項目基金:2014年揚州大學校大學生學術(shù)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紀錄影像下的中國形象研究——以國際電影節(jié)獲獎的中國紀錄片為例(1950-2013)》(項目編號x2014208)】

      參考文獻

      ①郭凈,《山形紀錄電影節(jié)散記》[J].《書城》,2012(10)

      ②單萬里:《紀錄電影文獻》[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773

      ③張海洋,《另一種視角看待中國北方少小民族生存問題——顧桃訪談錄》[J].《共識》,2014(春刊)

      ④王逸人、顧桃,《人性所擁有的悲憫才能讓我們呼吸到同類的氣息》[N].《新文化周刊》,2014-10-26

      ⑤趙毅衡:《符號學原理與推演》[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1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專業(yè))

      責編:周蕾

      猜你喜歡
      山形鄂溫克雨果
      雨果剃發(fā)
      快樂語文(2021年14期)2021-06-16 01:38:02
      鄂溫克的駝鹿
      雨果剃發(fā)
      故事會(2019年8期)2019-04-20 12:48:04
      鄂溫克的駝鹿
      雨果的“謊言”
      中華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42
      山形
      寶藏(2018年11期)2018-12-01 01:32:32
      向我學
      論鄂溫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如果雨果的哈爾威船長說了假話
      西南學林(2012年1期)2012-11-12 12:57:32
      對敖魯古雅鄂溫克人的古籍整理
      金阳县| 子长县| 广水市| 克拉玛依市| 富川| 抚宁县| 昌平区| 林甸县| 巴林左旗| 平潭县| 荥阳市| 曲靖市| 贞丰县| 峨眉山市| 中江县| 扶风县| 同仁县| 即墨市| 东方市| 凉山| 祥云县| 南召县| 五华县| 罗江县| 上高县| 望都县| 正宁县| 当阳市| 铜鼓县| 军事| 大渡口区| 克东县| 越西县| 芒康县| 敦化市| 边坝县| 玉环县| 丁青县| 库车县| 南通市| 德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