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
騰沖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與緬甸毗鄰,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沖,也是著名的僑鄉(xiāng)、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這兒不僅有著迷人的自然風光,還有著眾多獨具特色的地方美食,諸如土鍋子、炒棕苞、棕苞煮江魚、大薄片、稀豆粉粑粑等,當然其中著名的當數(shù)“大救駕”?!按缶锐{”是騰沖的一道特色美食,也是云南的一道傳統(tǒng)佳肴,光聽這名字便有幾分特別。在去騰沖旅行的途中,除了飽覽熱海、疊水河瀑布的綺麗景致,自然也要品嘗一番當?shù)刂摹按缶锐{”。
說起“大救駕”的來歷,還有一段歷史故事。相傳,清朝入關以后,明朝殘部李定和劉文秀等擁立朱由榔為帝,并輾轉(zhuǎn)來到云南昆明。兩年后,清軍分三路入滇,吳三桂率軍逼近昆明,永歷帝與李、劉二將只好率軍西逃。一路翻山越嶺,至騰沖時,人困馬乏,饑餓難耐,幾度斷炊,官兵性命岌岌可危。騰沖的老百姓聽說這件事,他們自發(fā)組織起來,家家奉上炒餌塊,以解官軍之圍。一盤餌塊下肚,永歷帝頓覺神清氣爽,精神百倍,不禁感嘆道:“真乃大救駕也!”由此,騰沖炒餌塊就被叫做了“大救駕”。
說了半天,也許很多人并不明白餌塊為何物,它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其實,所謂的餌塊,就是選用優(yōu)質(zhì)大米,經(jīng)過淘洗、浸泡、蒸熟、沖搗、揉制等精制而成,可燒、可煮、可炒、可鹵、可蒸、可炸,是云南的特色小吃之一,位列 “十八怪”之二。餌塊在騰沖民俗中是過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就像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一樣,邊陲百姓對“餌食”的熱衷,至少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所以每年農(nóng)歷大年初二,家家戶戶都要做一道美味的炒餌塊來慶祝。當?shù)鼐用駮D塊切成方寸大小的薄片,與火腿片、酸腌菜末、大蔥、韭菜、豌豆尖一起爆炒,再澆以甜、咸醬油,拌少許油辣椒,吃起來香甜濃厚,咸辣醇正,集中體現(xiàn)了滇味的情致,極具民族特色。
雖然“大救駕”的前身是炒餌塊,但它與昆明炒餌塊還是有一定的區(qū)別。騰沖地區(qū)生產(chǎn)的餌塊細糯、色白、有筋,在制作“大救駕”時,通常要將餌塊切成三角形或菱形小片,且薄如紙片,再佐以鮮肉、火腿、雞蛋、糟辣子、冬菇、番茄、菠菜、蔥等一起炒香,然后加入少量肉湯燜軟,再用精鹽、醬油、味精調(diào)味。最后用酸菜和肉湯再煮成一碗湯,與裝在盤中的餌塊一同端上桌。
“大救駕”除了切成塊外,還可以切成絲,形同米線或面條,用豬肉、牛肉加工成的臊子一起煮,配以各種時令蔬菜,制成“湯水餌絲”。細細品之,湯味純正,湯鮮肉嫩,清新適口,老少皆宜。做好的“大救駕”色、香、味、形俱全,其色彩如水粉畫,清新明快,五彩斑斕,紅、黃、白、綠相互映襯,清秀雅潔,十分惹眼。食之,軟糯細膩,清香爽口,別具一格,再喝上幾口酸菜湯,不覺食欲大振,讓人不知饜足。
今日的“大救駕”,雖然早已沒有了當初解救受圍官兵饑困之苦的歷史風采,但是,能夠在舟車勞頓、上山下坡觀賞自然風景后,來上一大碗熱氣騰騰、咸鮮適宜的當?shù)孛朗常沟拇_是“救駕”了我們一行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