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希仁
馬鈴薯是我的大名,我的小名叫:土豆、地豆、山藥蛋、薯仔、洋芋等。請注意,中國山西有一群體流派作家,就是以我這充滿土氣的小名命名的,曰:“山藥蛋派”。
一般常見的馬鈴薯長得多為灰棕色的皮膚(也有淺紅色的),從外表看并不可愛,冷眼看去甚至有點兒憨態(tài)。但一切事物都不可貌相,別看我們外表土氣,卻有許多美妙的稱呼:法國人稱我們是“地下蘋果”、德國人稱我們是“地梨”、俄羅斯人稱我們是“第二面包”。
我們本來是多年生草本,也能開花結(jié)籽。我們的花兒都在盛夏開放?;ㄩ_時像燃燒的火苗兒一樣隨風(fēng)滾動著,有潔白的、淡紫的、淺紅的,給人以清香、圣潔的感覺。可是急不可待的人們?yōu)榱吮M快得到果實,總是等不到我們結(jié)籽,就將我們從土里刨出來,要用我們的塊莖做食品。長此以往就將馬鈴薯變成一年生的作物了。目前,世界上除小麥、水稻、玉米三大谷物用于人類主要食品之外,我們已被視為世界第四大類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如今已被全球125個國家所種植,可見我們受人類歡迎的程度。有專家認為,21世紀(jì)人口年平均增長超過一億,土地和水已承受巨大的壓力。解決未來人類糧食安全的問題,只有靠我們馬鈴薯。聯(lián)合國已正式推出“2008國際馬鈴薯年”的活動。據(jù)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家論證,中國耕地中 60%是干旱缺水地區(qū),這些土地只有栽種我們馬鈴薯才能獲得高產(chǎn)。
若問我們從哪里來?說來話長,大約在公元前200年,美洲秘魯印加古國的印第安人就最早開始種植了。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qū)是“愛爾蘭”白馬鈴薯的發(fā)源地。后來西班牙殖民主義者于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脈的村莊里發(fā)現(xiàn)了馬鈴薯,并將我們帶到了歐洲。但不知為何我們在歐洲并沒有很快得到通行證。后來在普魯士、法國等領(lǐng)導(dǎo)者和一些上層人士的幫助下,才使我們嶄露頭角。
相傳美國富蘭克林任法國大使期間,曾參加過一次宴會。席間鑒賞了用馬鈴薯做的20余種食品,富蘭克林回國后盛贊這是最好的蔬菜。1802年美國總統(tǒng)杰斐遜先生在白宮用薯條招待客人,意想不到地受到了好評。從此,我們馬鈴薯就在美國和眾多國家流傳開來,成為備受歡迎的食品之一。
1845年,英國馬鈴薯受到災(zāi)害,一夜之間,那些郁郁蔥蔥的田野里的馬鈴薯變成了荒蕪一片。這場災(zāi)害帶來嚴(yán)重的后果,饑荒中使愛爾蘭死亡了110萬人。由此可見我們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
當(dāng)今世界,人們把健康視為重要財富之一。馬鈴薯含有豐富營養(yǎng),我們能為人們的健康不斷“加油”。據(jù)科學(xué)家研究,一個150克的馬鈴薯,能提供人體每天所需維生素C的45%。馬鈴薯還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和豐富的礦物質(zhì),極少含脂肪,又是低卡路里食品,價格也十分便宜,可以說是輕身減肥的好食品。因為馬鈴薯不僅含有蛋白、鈣、磷、鐵和維生素B1、B2、B3、B6,可分解產(chǎn)生維生素A的胡蘿卜素等豐富的營養(yǎng),還可以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高血壓、貧血和慢性便秘等。
可當(dāng)今追求時尚的女性們卻往往不識廬山真面目,說多吃了馬鈴薯會使身體發(fā)胖云云。其實放開肚皮吃什么食品不會發(fā)胖呢?把罪過加在我們馬鈴薯身上是不公允的,絕不能聽信那些不實之詞。年輕的朋友請注意,你的臉上有痘痘嗎?請將馬鈴薯切成薄片片兒貼在你的痘痘上,好多人還能將痘痘去掉呢。
過去,我們一直低調(diào)得被埋在地下,長期被看作是窮苦人家的食物,現(xiàn)在人們都在食用。怎么樣,我們馬鈴薯是不是很可愛?
不過,不能老王賣瓜自賣自夸,我們馬鈴薯也有弱點,正像一個人也有缺點和不足一樣。請注意,發(fā)了芽的馬鈴薯是萬萬不能吃的,吃了會中毒。另外,馬鈴薯和紅薯同屬兄弟,由于個性與生活習(xí)慣的不同,絕不能同住一個房間。若強行住在一起,它們就會相互廝殺,拼殺得兩敗俱傷!
(責(zé)任編輯 ?王天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