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歡
(湖北警官學院,湖北 武漢430034)
刑事證據是刑事訴訟的核心要素,是證明和認定刑事案件的事實,判斷犯罪嫌疑人有罪無罪、罪輕罪重的重要依據和主要標準。而刑事證據學是以刑事訴訟中的證據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主要以刑事訴訟法學的理論為基礎,還涉及刑法學、犯罪學、法醫(yī)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刑事證據學課程的教學模式和設計因此而具有特定性,需要仔細琢磨,精心準備。在公安院校,刑事證據學課程的開設和教學頗具特殊意義。公安院校學生作為未來的公安專門人才儲備,不僅要嫻熟掌握相關法學知識,還要熟練運用相關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為提高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在刑事證據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問題上,必須結合公安工作的實踐,兼顧刑事證據規(guī)則與實際操作程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從而將課堂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今后盡快熟悉工作環(huán)境、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當前,高校法學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使知識傳授大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壓抑,又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教學模式導致人才培養(yǎng)陷入惡性循環(huán),學習過程缺乏興趣和熱情,學習效果流于形式、脫離實踐。公安院校的刑事證據學課程的教學同樣存在上述問題,甚至更加嚴重。而開放式法學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伴_放式教育”由美國進步主義教育者于上世紀三十年代首次提出,之后在世界范圍內開始推行。開放式教育強調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內部心理表征過程,教師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劑”和“助產師”。在學習地點的選擇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接受知識,也可以在社會中習得知識;在學習方法的確定上,課堂教學體現出個性化的特點,對不同資質的學生實行差異化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探索、研究;在學習者關系的界定上,教師與學生既是引導與被引導的關系,又是共同參與的關系;在學習效果的擬定上,沒有固定的標準,只是力求實現考核答案、考核條件、考核過程的開放性??傊?,開放式教學較傳統(tǒng)教學而言,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效果,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和中心,使教師作為教學參與者圍繞學生展開教學活動,著力于每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從而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可見,開放式教學是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其加以研究,并運用在法學教學之中,有助于克服當前法學教學模式的弊端,實現教學改革的目標。本文選取開放式教學中科研與教學互動的角度,以公安院校刑事證據學課程教學改革為例,分析開放式法學教學模式的構建,希望對相關學科課程教學模式重構有所助益。
開放式教學強調由教師的直接開放帶動學生的間接開放,使教學空間向社會開放,教學內容向多渠道開放,學生思維多向開放。它包括時間、空間、內容、資源等全方位的開放,其中就包含科研與教學的互動機制。教學是科研的動力,科研是教學的檢驗。通過科研與教學的互動,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也能夠促進教師的科研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習活動的進展。
1.科研方向作用于教學重點
高??蒲匈Y源豐富。高校教師不僅要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也要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除了常規(guī)的項目申報指南為教師規(guī)定了科研活動的方向以外,教師往往會在教學之余,結合自身的專業(yè)內容和研究興趣確定科研選題,找準科研方向。在尋找確定科研方向的過程中,教師會進行大量的科研準備工作,如搜集、研讀相關資料等。而教學活動同樣需要教師開展類似的活動。在上每一堂課之前,甚至決定在本學期教授這門課程之前,教師起碼必須對該課程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選擇科研方向的過程可以和確定教學重點的過程合并起來。教師為未來的科研活動做準備,也就是在為將來講授相關課程做準備。如此可節(jié)約教師的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科研過程適合由學生參與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活動主要在課堂展開,教學時間、地點、周期都是固定不變的。而科研活動盡管也具有規(guī)律性,但相比教學活動,其時間安排靈活,地點活動多變,周期可長可短,更符合開放式教學的開展和實施。學生通過參加科研活動,能深刻了解科研工作的流程和特點,從而使傳統(tǒng)課堂習得的知識在廣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此外,科研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創(chuàng)新能力、攻堅克難的堅韌毅力和實事求是的研究態(tài)度。這些從某種程度上說都是課堂教學的“短板”和“盲區(qū)”。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全過程,也能夠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基礎,使之走上工作崗位后迅速上手并開展工作;或者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使之在研究生階段準確定位研究任務。
3.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
教師經過長期的科研活動,往往會形成對某個專業(yè)領域及相關事物的獨特認知。這種認知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通過籠統(tǒng)學習研究而得來的知識,也不同于他人通過其他方法對該專業(yè)領域及相關事物形成的觀念和意見。簡言之,這種認知是專屬于該教師自身的,具有強烈的認知者個人色彩。教師將帶有鮮明個人特色的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過程并轉化為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引導學生注意學習過程中可能忽略的問題,充實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不僅對教師而言是個鞏固和檢驗科研成果的過程,對學生而言也是個補充書本知識、加深課堂學習的過程。此外,科研成果不僅包括教師的專業(yè)認知,還包括科研活動過程中使用的儀器、技術以及科研活動完成后制作的新設備、新技術。這些儀器、技術都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支持,為學生營造一個能夠發(fā)揮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
1.在教學中尋找科研方向
教學是科研創(chuàng)新的源泉,并指導科研的發(fā)展。教師的教學過程,既是對專業(yè)知識的梳理和回顧的過程,也是科研創(chuàng)造靈感產生的源泉。在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教與學,能夠加深自身對已有知識體系的認知,發(fā)現新的問題和研究方向,從而為今后的科研選題和科研活動打下基礎。這不僅有助于教師自己開展科研活動,還可提示教師引導或帶領對此感興趣的學生一起從事科研工作,進一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此外,教學過程不是簡單的傳授與解惑的過程,它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對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的“溫故”可以達到“知新”的效果,這些都會提高教師潛在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質,有助于其發(fā)現別人所不能發(fā)現的科研方向,創(chuàng)造新的科研成果。
2.在教學中兼顧科研活動
教學活動并不是簡單照本宣科,而是教師對專業(yè)知識的再梳理和學生對新知識的新認識的過程。所謂“再梳理”,就是教師對于已經了解或掌握的知識點,必須重新學習、領會、運用,并以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將之灌輸進學生的頭腦。教師不僅需要具有高超的教學技巧,更需要具備統(tǒng)籌整個知識體系并兼顧各個層次的知識面和各個角度的知識點的科研能力。教學過程能夠使教師發(fā)現自身知識儲備的不足,促使教師通過科研活動補足“短板”,以滿足教學活動的基本要求。同時,為了指導學生參與科研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然也要教授相關科研活動的技巧和方法,傳授開展科研活動的經驗和心得。教學過程由此而變得不那么“純粹”,因融入科研的部分因素而具有多元性。
3.在教學中檢驗科研成果
科研最終是為教學服務的,科研過程為教學過程提供參考,科研成果為教學工作提供輔助。一方面,教師可以將最新的科研成果直接運用于教學活動之中,通過多種形式,如學術講座、課堂討論等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及時了解最新的研究動態(tài),全面掌握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反應和反饋檢驗科研成果,然后決定是繼續(xù)開展相關研究,加大科研的深度和廣度,還是補充修改現有的研究成果,使之進一步完善。教學既是迅速傳播、推廣科研成果的渠道,也是最直接、有效地檢驗科研成果的途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學就是實踐的形式之一,只不過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科學實驗,但它同樣可以對現有的研究起到檢驗、推進作用,是科研活動的“試錯”場所。
教學模塊 課堂教學 校內活動 校外實踐 科學研究教學類型 課堂討論、課后作業(yè) 法律診所、模擬法庭 法律援助、專業(yè)實習 科研項目、畢業(yè)論文教學內容 證據法導論、證據的概念 司法證明 特殊證據規(guī)則 司法證明、特殊證據與分類、證據的法定形式 規(guī)則教學重點 證據的各種理論分類、證 證明對象、證明責任、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適用程序、程序 證明責任、證明標據證明力的法律限制、證 證明標準、推定 性裁判程序中的證據規(guī)則、量刑程 準、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據的各類法定形式 序中的證據規(guī)則、偵查人員的證人 則適用程序、偵查人地位、特殊證據的證據資格 員的證人地位教學方式 講授式、啟發(fā)式 自主式、案例式 參與式、探究式 項目式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考核方式 課堂測試 活動表現 實踐報告 科研成果開放程度 封閉式 半開放式 開放式 半開放式
刑事證據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公安院校,刑事證據學課程的教學還應對涉及公安工作的內容有所側重,為人民警察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堅持講授知識與鼓勵啟發(fā)科研活動,增進學生科研能力相結合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開展教學活動。結合上述科研與教學互動作用的分析,下文以陳瑞華所著《刑事證據法學(第二版)》為教材,結合公安院校刑事證據學課程的教學情況,將刑事證據學課程教學分為四大模塊,即課堂教學模塊、校內活動模塊、校外實踐模塊和科學研究模塊(見下表),提出重構公安院校刑事證據學課程教學模式的建議。
一是課堂教學模塊。課堂教學模塊以講授式和啟發(fā)式教學方式為主,通過教師的傳授和講解,使學生掌握刑事證據學的基本知識,如刑事證據的概念、分類、法定形式等。教學手段以多媒體課件為主,考核方式為課堂測試。課堂教學模塊需注意兩個問題:(1)在課堂討論中,教師根據當堂教授的內容擬定討論主題,并提前布置預習任務,使學生預先熟悉相關知識點。在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選定立場,參與討論,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2)在課后作業(yè)中,教師根據課堂討論情況布置課后作業(yè),將標準答案替換為開放式答案,杜絕抄書本的現象,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fā)表自己的法律觀點和看法。
二是校內活動模塊。校內活動模塊以自主式、案例式教學方式為主,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學生自主參與各類校內活動,使學生熟悉司法證明的全過程。教學手段以實踐活動為主,考核方式為活動表現。校內活動模塊需注意兩個問題:(1)在法律診所中,學生應為診所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和實施者,教師僅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學生通過法律診所,可接觸具體案件的全部辦案步驟,增強法律實踐的基本技能,從而加深對書本知識的認知。(2)在模擬法庭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選定案例,指導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為了增強模擬法庭的互動性,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辯論能力,也可事先僅設定案例基本情況和訴訟參加人名單。案件的法庭審理過程和法院判決結果都是開放性的,需要學生自主決定。
三是校外實踐模塊。校外實踐模塊以參與式、探究式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學生參與各類校外實踐,使學生掌握特殊證據規(guī)則。教學手段以實踐活動為主,考核方式為實踐報告。校外實踐模塊需注意兩個問題:(1)在法律援助中,教師僅為法律援助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條件,如提供場地、進行宣傳等。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節(jié)假日參與法律援助活動,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從而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2)在專業(yè)實習中,教師要注意對實習的全程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加強與實習部門或單位的聯系,確保實習收到實效。
四是科研研究模塊??茖W研究模塊以項目式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學生組建科研團隊或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以及學生的畢業(yè)論文選題和撰寫,使學生掌握刑事證據學的重難點內容,如證明責任、證明標準、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適用程序、偵查人員的證人地位等。教學手段以實踐活動為主,考核方式為科研成果??茖W研究模塊需注意兩個問題:(1)在科研項目中,學生既可以自行選定研究主題,組織科研團隊,申報針對學生的各級科研項目,也可以參與教師既有的科研項目,或由教師帶領申報新的科研項目。(2)在畢業(yè)論文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選定論文選題,撰寫畢業(yè)論文。應注重選題的新穎性,加強對寫作過程的監(jiān)控。此外,畢業(yè)論文答辯可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應受到重視。
在本科院?,F有的教學模式下,一門課程往往只配備一名或兩名授課教師,而學生人數往往達到上百人。加上受小班授課的局限,教師在完成日常的備課和授課任務后,幾乎沒有多余的時間指導學生參加校內活動和校外實踐,更別提組織本科生進行科研活動。而公安院校獨有的面向實戰(zhàn)、務求實用的特點又迫切需要學生掌握實踐技能和實戰(zhàn)經驗,這也是在院校之內的教師所不能或不能全部教授的。建議為相關專業(yè)的課程增添一名至兩名公安實務部門的專家或民警,與校內教師共同配合、合理分工,開展相關法學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
法學課程的設置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內在規(guī)律,應貫穿學生大學四年的整個過程。大一、大二的學生主要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大三的學生可以適當開展科研活動,大四的學生除了找工作、考研以外,還要參加社會實踐、撰寫畢業(yè)論文。所以,在課程設置上,除了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開設相關課程外,還應注意課程內容與社會實踐、專業(yè)實習、畢業(yè)論文撰寫、科研項目開展等諸多活動之間的銜接和聯系。應使知識點的掌握不間斷,使相關技能的提升不中止。
盡管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有限,且公安院校多以培養(yǎng)實用性人才為主,但學校也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從而促進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學院可結合法學課程的開設情況,為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置一定數量的科研項目或科研獎勵,鼓勵學生積極申報科研項目或參與科研活動。對于指導學生科研活動的教師,學校也應肯定其工作,將指導活動計入工作量,并視學生的表現情況,對教師予以適當獎勵。
[1]薛亮.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經濟法學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3):17-18.
[2]楊慶玲.開放式教學理論在法學教學中的適用——診所教育的雙重功效[J].商業(yè)經濟,2010(20):120.
[3]金曉兵.淺談高校法學課的開放式教學[J].鞍山鋼鐵學院學報,1996(2):62.
[4]呂靜竹,楊清玲,周繼紅,石玉榮,陳昌杰.科研與教學互動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4(34):158.
[5]張藝,肖冬光,王岳,王巨克,史利華.生物工程特色專業(yè)科研與教學互動作用的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