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摘 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在高校推進事業(yè)發(fā)展的進程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做好人才關懷服務工作,是高校以良好的環(huán)境聚才、留才的重要途徑。從人才關懷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和主要方法三個方面出發(fā),對高校開展人才關懷服務進行了探討和闡述。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人才;關懷服務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黨員干部,作為高校教師,作為工會工作者,要深入學習理解精髓、切實領會核心價值觀,要堅定信念、修身立德、積極培育核心價值觀,要全情投入履行職能、努力踐行核心價值觀。這就要求學校要用核心價值觀引領學校工會工作,特別是做好廣大教職工和各級各類人才的關懷與服務工作。
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做好人才關懷與服務工作
“國以人興,政以才治” “為政之道,重在得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問題,人才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黨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和集聚了宏大的人才隊伍。201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黨管人才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黨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觀、管政策、管協(xié)調、管服務,包括規(guī)劃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制定并落實人才發(fā)展重大政策、協(xié)調各方面力量形成共同參與和推動人才工作的整體合力,為各類人才干事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價值提供良好服務等?!兑庖姟穼Ⅻh管人才的工作歸結為“四管”,即管宏觀、管政策、管協(xié)調、管服務,充分說明了管理就是服務,人才管理就要落腳于為人才的培養(yǎng)和成長,為人才的使用和發(fā)揮作用提供周到的、全方位的服務。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從社會大背景來看,黨和國家對于人才、教師高度重視。 2014年教師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廣大教師自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全社會廣泛贊譽和普遍尊重。”他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zhàn)略高度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滿腔熱情關心教師,改善教師待遇,關心教師健康,維護教師權益,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yè)?!睆膶W校的實際情況看,北京工業(yè)大學經過近55年的建設發(fā)展,學校事業(yè)蒸蒸日上;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學校各方面工作也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在這樣的歷史進程中,人才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學校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切實做好人才關懷與服務工作。
堅持敬業(yè)誠信友善,推進人才關懷與服務工作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更承擔著為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來,隨著各高?!叭瞬艔娦!闭叩某雠_,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與此同時,人才資源是一種自主流動性很強的資源,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關鍵在于人才環(huán)境是否符合人才成長規(guī)律,是否有利于人才作用發(fā)揮,是否能夠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留人。無論是職能部門還是二級單位,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管理、一線服務人員,都要把“管理寓于服務”當中,不斷強化服務意識、轉變服務職能、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設身處地地為人才考慮、真心實意地為人才著想、積極主動地為人才排憂解難,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葆有“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之心,用心完善人才關愛機制,用情構建人才聚集磁場,用愛凝聚人才“夢之隊”。
1.物質、精神、政治多管齊下,真心實心做好激勵關懷
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才,營造心齊氣順、風正勁足、民主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氛圍,激發(fā)各類人才和在黨委領導下創(chuàng)先進、爭優(yōu)秀的動力和熱情,是高校用人、留人、凝聚人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學校工會工作要從人才的需要出發(fā),結合人才工作的特點和學校工作實際,探索完善人才激勵關懷模式,拓寬生活關懷工作形式,延伸服務工作鏈條,為學校人才工作和事業(yè)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激勵關懷是提高對人才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徑,也是高校良好人才環(huán)境的最直接體現(xiàn)。從總體上看,各高校盡管都為高端人才提供了薪酬待遇和生活方面的便利,但與外部市場相比,明顯呈現(xiàn)出滯后性。因此,不少人才熱衷于學術“走穴”,在教研室、實驗室找不到的人才,往往正在到處講學、授課,這既超出了正常意義上的學術交流活動,也影響了本職工作的開展。因此,要牢牢把握激勵關懷這個重點,健全完善物質激勵、精神激勵、政治激勵機制,工會要在學校黨委的統(tǒng)一部署下,與組織人事部門相互配合,在優(yōu)秀人才津貼、突出人才貢獻獎等激勵政策,在職稱評定、薪酬福利、獎勵補貼、職務提升等方面做足功課、用足功夫。營造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發(fā)展人和充滿人文關懷的人才環(huán)境,通過關心教師職業(yè)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廣大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政策、資金、人力多措并舉,暖心貼心做好生活關愛
無論是“長江學者”還是“千人計劃”人才,在科研、教學工作方面能夠獨當一面的他們,并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機器”,而是有性情、有夢想、追求人生幸福的鮮活個體。同時,相較于普通工作者,他們肩頭承擔著更多的壓力,凝結著學校更多的期待,因而需要更多的關愛和關注。如果說薪酬、津貼、職稱、職務是人才關注的重點,那么住房安家、子女教育、身心健康、學術休假就是他們關心的焦點。
所謂“生活實際困難”,覆蓋的內容包羅萬象,但就各級各類人才而言,主要集中在住房與交通、子女與配偶等和生活、家庭密切相關方面的內容。如果這些“配套設施”不全,如上班實驗室設備齊全、下班卻難覓一方斗室;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配偶的戶口、工作懸而未決;門下弟子學業(yè)有成,自己子女入托、入學卻不知路在何方;教學、科研屢屢獲獎,身心健康卻隱患重重等問題如果成為各級各類人才的困擾,那么也必然成為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隱憂。錦上添花固然讓人欣喜,但雪中送炭將令人銘記在心,做好各級各類人才的生活關懷與服務工作,就要正視和重視人才的心聲和心愿,積極面對、全情投入、盡力解決,通過政策支持、資金投入、人力保障,多措并舉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配套措施,做好人才的生活保障工作,切實解決好各類人才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真正讓優(yōu)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而無后顧之憂。
3.依法、守則、公正開展工作,用心盡心做好權益維護
當前,隨著高校規(guī)模的擴大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教學、科研、管理人員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的發(fā)展存在不平衡的現(xiàn)實情況。高校教職工具有知識層次高、思想活躍、民主意識強的特點,必然要努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就社會整體發(fā)展而言,隨著時代、社會的進步,以人為本、依法治校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做好各級各類人才的權益維護,既是高校工會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依法治校、構建和諧校園的主要途徑和渠道。
自1985 年教育部、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頒發(fā)《關于頒發(fā)<高等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的通知》以來,教代會在推進高校民主政治建設、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教育部頒布的《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guī)定》于2012 年1月1日正式施行,教代會在高校的地位更為鞏固,法律效力更加明確,工作制度更為完善,職責權力更加突出。高校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教代會制度,使其成為高校維護教職工基本權益、實現(xiàn)高校民主管理、推進現(xiàn)代大學改革的重要途徑。
各級各類人才權益維護的另一重要手段是高校教師申訴制度。作為高校內部的一項救濟措施,它是高校主動維護教師合法權益、落實教師申訴權的一項具體措施,主要用于維護教師教育教學合法權益。作為學校工會工作者,應全面調研現(xiàn)有工作情況,不斷健全該項制度,充分考慮便捷因素,盡可能為各級各類人才提供必要便利,避免因制度缺陷、程序缺失及人為障礙造成的好事變壞、大打折扣,從而真正促使教師充分運用申訴救濟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4.學校、學院、基層三級聯(lián)動,誠心做好綜合服務
人才的關懷服務工作不是工會或人事處某一個部門的獨有工作,而應是在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有關部門各司其責、相互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更應積極探索、構建形成學校黨委、二級黨委和基層黨支部三級聯(lián)動,覆蓋思想引領、事業(yè)支持、生活關懷三方面主要工作的層次清晰又關聯(lián)有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網格化體系。
學校黨委要做好重要戰(zhàn)略、重點制度的策劃和制定,組織、人事、后勤、工會等相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形成人才關懷與服務工作的頂層設計。二級黨委根據學校黨委工作要求,結合各單位實際,設計并實施適合各自情況的具體舉措;建立在系所、學科團隊基礎上的黨支部、團支部、工會小組等基層組織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積極為各級各類人才提供支持并給予生活關愛。進一步而言,我們在工作中還應特別關注,學校制定的好政策、好舉措是否能夠真正落地。畢竟在實際工作中,各級各類人才接觸最多的不是學校黨委,而是直接負責教學、科研工作的職能部門和人才所屬的院系單位。他們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作風、工作效能帶給各級各類人才最為直接和深刻的感受。為此,高校黨管人才工作在確保三級聯(lián)動有效實施之外,還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敬業(yè)、誠信、友善”為基本遵循,不斷轉變行政職能部門、后勤服務部門的工作職能,轉變工作作風,全面杜絕“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xiàn)象,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切實提高服務水平,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貫穿到高校人才關懷服務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推進學校事業(yè)發(fā)展作出應有貢獻。
做好頂層制度設計,落實人才關懷服務工作
1.結合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人才薪酬待遇
高校應結合績效考核結果,依據深化事業(yè)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總體精神,實施以績效工資制為載體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通過提高教職工各類補貼、增加下?lián)芑鶎痈@M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教職工的福利水平。
2.加強民主管理,多渠道反映人才訴求
高校要依托學校教代會及工會等群眾組織,強化院級教代會代表對各學院的各項工作、經費使用等方面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使之制度化、科學化、常態(tài)化。發(fā)揮兩代會代表的參政議政積極性和責任心,將學校民主管理做實,保障教職工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
3.落實申訴辦法,全面維護職工權益
高校應進一步強化依法治校工作,保障教職工的合法權益。以《教職工申訴受理辦法》為依據,努力將維護職工權益落到實處,讓教職工感受到學校黨政的真切關懷與維護。
4.拓寬教師學術視野,加強學術交流
高校應鼓勵符合條件的教師在相對集中的時間段內自主安排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研修、交流活動,實行學術假期制度,拓寬教師學術視野,加強學術交流。假期時長可以是6個月~12個月,對于突出貢獻專家和特殊崗位工作人員,可以安排1周~2周的學術療養(yǎng)假,探索建設哲學社會科學教師“學術休假”制度。通過學術假期制度的實施,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激發(fā)教師的學術創(chuàng)造力,緩解教師的職業(yè)倦怠。
5.優(yōu)化管理流程,實施“一站式”服務
高校應為高端人才的管理與服務提供“一站式”服務和跟蹤服務,將入選人才的服務任務書下達至相關職能部門和相關二級教學科研機構,委派專人從合同簽訂、薪酬保險、住房保障、信息服務、辦公條件、科研經費、導師資格及組織關系等方面提供優(yōu)質服務,并提供隨后的跟蹤服務,優(yōu)化管理流程,確保人才快速開展工作。
在日常的教學、科研、管理工作中,高校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用科學理論指導人才工作、用科學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學方法推進人才工作,不斷提高人才工作水平。要深入研究人才工作面臨的突出矛盾和重點、難點、焦點問題,使人才工作始終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只有在政治上多關心、生活上多關懷、感情上多關愛,真心實意為人才服務、設身處地為人才考慮,使各類人才創(chuàng)業(yè)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fā)展有空間,才能為人才建功立業(yè)提供優(yōu)質服務,以良好的環(huán)境聚才、留才。
(作者單位:北京工業(yè)大學工會)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