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蘭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作文教學對學生表達能力及綜合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對我國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展開分析,普遍存在耗時多、效率低的問題。在此種情況下,本文就小學作文教學當前存在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學生的作文能夠非常明顯地將他們的知識儲備情況、語文能力以及思想認知水平等反映出來,因而通常情況下,作文的質量被看作是學生語文水平的一項重要衡量標準。然而現(xiàn)階段,小學生普遍存在畏懼寫作文、寫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與新意等問題。因此,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從而促進作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二、當前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存在畏難的心理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不具備健全的認知結構與豐富的閱歷,因而其理解及表達能力也比較弱,勢必會對作文產生一定的畏難心理。除此之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也因為資歷低,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會擔心教不好學生,難以促進其寫作水平的提升。正是因為教學主體雙方存在的不良心理,進而對師生之間的互動及寫作教學的有效開展造成了極大的限制[1]。
(二)采取的教學策略缺乏合理性
其一,重視寫作數(shù)量,輕視寫作質量。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些教師為加快學生對寫作技巧的掌握,在考試中取得高分,通常采取限制寫作字數(shù)與范圍的方式來開展作文教學。在此種硬性要求下,小學生就會出現(xiàn)寫作拖沓的情況,通?;ㄙM過多筆墨在前面不重要的情節(jié)上,最后在字數(shù)的限制下,只得簡單描述高潮部分。此外,為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有的教師還會規(guī)定學生每天寫一篇甚至多篇作文,此種做法直接導致學生對寫作敷衍了事,把寫作僅僅當成是一項碼字的任務,作文也無重點與質量可言。
其二,注重模仿,忽視學生的自創(chuàng)能力。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時常強調經典案例的吸收與借鑒,并注重學生對優(yōu)秀作文的模仿,這也導致學生盲目跟從心理的產生,對幾個典型的主題與案例進行反復使用。例如,好人好事幾乎都是扶老奶奶過馬路、幫助同學復習功課等等。由于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許多學生的作文缺少真情實感與新意,這對其作文水平的提高尤為不利。
(三)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
當前,許多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小,其活動范圍囿于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接觸社會與大自然的機會,因而不具備足夠的生活經驗[2]。但是,作文主要來源于生活,是將生活感悟與情感體驗表達出來的一項重要途徑,如果未能深入接觸生活中的各種情境,學生也無法寫出具備獨特思想的作文。
三、小學作文教學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改變教學觀念,調整心態(tài)
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提升,首要任務便是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對心態(tài)做出調整。首先,教師應對小學生的學習及心理特征展開深入分析,充分認識到他們存在的理解、表達、邏輯等能力較差的不足之處,以及好奇心重、可塑性強等優(yōu)勢,并根據(jù)這些特點展開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還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情境,并對其表現(xiàn)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在將學生寫作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的同時,使其樹立起寫好作文的信心。這樣一來,便可讓教師與學生之間以良好的心態(tài)來開展各項寫作活動,確保寫作教學的科學、有效進行。
(二)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其一,加大對學生的指導力度。小學教師應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指導他們對生活展開深入觀察,并將自己的感悟隨時記錄下來。與此同時,還應對學生需要掌握的說明、議論等表達方法展開訓練,指導其將話語說得更具體、明白一些。例如,對于《我的爸爸/媽媽》此類文章,就需指導學生采取記敘的表達形式,通過有選擇性地記錄發(fā)生在父母身上的一兩件典型的小事,從而將其性格特點刻畫出來;而在開展有關《不要拒絕做小事》等作文的訓練時,則指導學生采用議論的手法,將自己的看法有條理地寫出來。
其二,鼓勵學生加大課內外閱讀量。良好的寫作水平離不開閱讀的支持,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加大課內外的閱讀量,并將碰到的好詞好句摘錄下來,在對他人優(yōu)秀的寫作技巧與思路展開研究與借鑒的同時,為今后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其三,對學生作文展開及時評價。在作文教學中,評價為一項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對作文展開及時的評價,可讓學生對自己在寫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優(yōu)點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并為教學策略的調整與改進提供可靠支持。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為了保護學生的寫作熱情,應當以肯定、鼓勵的評語為主,并結合學生互評、佳作欣賞等多種評價方式,從而將學生寫作的興趣與信心充分激發(fā)出來。
(三)拓寬教學時空,豐富學生的生活
如果缺乏對自然與生活的深刻觀察與體會,學生就寫不出具備真實情感的好作文。因此,教師需要拓寬教學的時空,除課堂講授知識外,應該加大體育課程及郊游、野營、義務植樹等實踐活動的開展力度,讓學生與自然及社會直接進行接觸。通過引導學生對周圍事物展開仔細觀察,并形成獨特體驗,從而達到豐富生活,為學生寫作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寫作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以及交際、表達、思維等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對現(xiàn)階段存在的作文教學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全面了解教學中有待改進的地方,其后再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親近生活與自然,做到時常積累寫作素材,并將自己對事物的感受正確表達出來,在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為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和玉芬.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作文教學探析[J].學科教學探
索,2013,8(15):65-66.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