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正堯
【摘要】本文探討的是高中議論文教學中如何運用理性思維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進行認識的深化把中心論點準確地分解、展開成幾個分論點。文章從順向與逆向,橫向與縱向,對比與辯證思維角度訓練學生合理設置分論點。
【關鍵詞】高中;議論文;設置分論點;思維角度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從2011年開始,福建省語文高考作文對文體要求是:寫議論文或記敘文。
在考場議論文寫作中,不少高中生存在一個普遍的毛?。核麄兓灸馨凑兆h論文的一般思維模式,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組織文章,但在確立中心論點之后,無法從單一、平面的思維中突圍,運用理性思維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進行認識的深化把中心論點準確地分解、展開成幾個分論點。不少學生寫出的議論文的分論點和中心論點的邏輯推理關系不強。
理性思維,通常指的是人對客觀世界冷靜的、理智的思考,它是反映客觀世界的思維,屬于人的認識活動。理性思維強調客觀、規(guī)律、普遍性,其思維方式是抽象或邏輯思維。認識見解,如何最有效地傳達給讀者,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我們形成這種認識和見解的邏輯思維過程簡約地展現(xiàn)給讀者。從寫作的角度來看,邏輯思維是議論文的生命,議論文從審題、立論、謀篇、布局、結尾,以及整個行文中,處處都要運用思維方法。一篇好的議論文應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維的寬度。
議論文分論點是圍繞中心論點分成幾點或者幾個方面提出一些證明、補充或者發(fā)揮中心論點的從屬論點。論證某一方面觀點,某一事理,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展開,這每一層、每一面,就是一個分論點。在議論文中,分論點和中心論點之間含有邏輯思維推理關系。
一、從順向與逆向思維角度分解分論點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順向思維,就是按照邏輯按照規(guī)律按照常規(guī)去推導,讓思維沿著中心論點的指向,從正面作順理成章的分解,從而對論點起到反復強化的論證作用。
把中心論點作為前提,去推斷在這個前提下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它是叩問論點“會怎樣”,是追問論點的結果。它比較適用于有“褒貶”情感傾向的論點。
論點屬性的“褒”的內涵是“正面肯定”的,例如愛國、進取、堅強、誠信、禮讓、律己等。此類論點本身就是為傳統(tǒng)價值觀所提倡的,其情感傾向往往是肯定的。對這類顯性的“褒”的論點,我們可指導學生作順向思維的運行,即讓思維順著“論點”的指向,展開分析,從而設置分論點。例如,“學會吃苦”這一論點,“吃苦”應該大力提倡,而“學會”兩字,也表明論點的情感傾向是“肯定的”“褒揚的”。這時,我們可導引學生順著論點的指向,作順向思維的運行:吃苦會有什么作用呢?它有怎樣的結果呢?這樣思考,就可擬出如下分論點:吃苦可以激發(fā)進取心;吃苦可以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吃苦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
論點屬性的“貶”,意即“貶斥批評”,例如自私、貪婪、嫉妒、誹謗等。此類論點的價值取向往往與傳統(tǒng)價值觀相違背,情感傾向常是否定的。我們就可指導學生作順向思維的運行,順著論點“貶”的指向,分析其可能涉及的危害、后果等,以證明它的不可取,從而擬出分論點。例如“拒絕浮躁”這一論點,“拒絕”表明其情感傾向是“否定”的、“貶斥性”的。那么我們就可引導學生思維,沿著論點的指向,分析“浮躁”可能導致的后果、危害,可擬出如下分論點:因為浮躁,使許多天才如流星劃過;因為浮躁,使許多企業(yè)如曇花一現(xiàn);因為浮躁,使許多朝代如過眼云煙。
“反彈琵琶成一曲” 的逆向思維指采用與常規(guī)思維對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的思維。在論點分解中,它是逆著論點的指向進行分析,與論點形成相異對比,從而起到證明論點的作用。對內涵為褒揚性的肯定的論點,我們可指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作逆向思維的運行,從其“褒”的反面——“貶”的角度設置分論點,論證其危害。逆向思維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觀點都能逆向求異。那些違反科學道理,有悖于人們共識和傷害人感情的“反彈”,都是不可取的?!罢\信是一種優(yōu)良品德”已經成為一個公民必備的素質和道德追求,如果硬要論證“誠信未必是一種優(yōu)良品德”,這屬于“蠻橫推理”,是禁不住推敲的。
二、從橫向與縱向思維角度分解分論點
在議論文中,橫向思維指某一事物或者某一現(xiàn)象在同一時期內表現(xiàn)不同的事理特點。就是圍繞著“中心論點”,思維呈輻射狀向四周作“面”上的發(fā)散,去聯(lián)想與論點相似、相關或相對的信息,從而擬出分論點。這幾個分論點是從不同的方面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述。它的思維特征不拘泥于一個方向,只要有利于論點的證明,就可從不同角度展開。
橫向思維要做到思維角度在同一層面展開且緊扣中心論點,各論證角度不交叉、不重復。并列結構是橫向思維的典型體現(xiàn)。按橫向思維擬設的分論點,脈絡清晰,條理分明,可顯示思維的廣度。例如以“理想”為關鍵詞確定中心論點:樹立崇高的理想是獲得事業(yè)成功的前提。分論點擬為:理想是奮斗的起點;理想是奮斗的目標;理想是奮斗的動力。
縱向思維,就是讓思維沿著論點的思考方向引申推理、通過對論點的追根溯源、遞進推理來設置分論點。
縱向結構有過去、現(xiàn)在、將來等時間順序;個人、集體、國家等范疇順序;擺現(xiàn)象——析危害——挖根源—一指辦法等邏輯順序。按縱向思維擬設分論點,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思維嚴謹,充分顯示了思維的深度。如以“擔當”為關鍵詞確定中心論點:提高全社會的擔當意識,已刻不容緩。分論點擬為:擔當是一個人品德的體現(xiàn);擔當是一個人勇氣的體現(xiàn);擔當更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xiàn)。從“想——敢——能”的角度,逐層推進,邏輯性強。
三、從對比與辯證思維角度分解分論點
“涇渭分明見清濁”的對比思維通過兩種相近或是相反事物的對比進行思維。結構形式上是一正一反,在內容上是真與假、好與壞、美與丑、善與惡或用其他對立的兩方作對比來發(fā)議論。如以“涵養(yǎng)”為關鍵詞確定中心論點:人要有涵養(yǎng)。分論點一:有涵養(yǎng),面對批評和顏悅色,洗耳恭聽,虛心接受。分論點二:沒有涵養(yǎng),面對批評面紅耳赤,惱羞成怒,一意孤行。
對比論證是一種求異的思維方式,它側重于從事物的相反或相異的屬性的比較中來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的本質。對比有正反對比、縱橫對比等。所謂縱比,是指同一對象自身前后不同階段之間的對比,可以是時間上的前后時期,也可以是事物的前后階段的對比。所謂橫比,是指同類事物間的對比。
辯證思維,就是讓思維圍繞論點作辯證的、兼顧兩面的運行。它是從一分為二的角度來分解分論點,比較適合于論題型的文題和關系型的文題。因為這類文題,情感傾向屬于中性,倘只從單一的“正”或“反”的角度,可能會“一葉障目”或“過猶不及”,使論述失之偏頗。倘采用辯證的角度設置分論點,則會使說理顯得全面、客觀,更具有說服力。在議論文中,說理論證要辯證,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個側面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從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合乎事理的評價。在分析問題、闡釋道理時要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客觀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學會用發(fā)展的、聯(lián)系的、一分為二的眼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抓住問題的實質。應力避說“過頭話”和偏執(zhí)一詞,切忌孤立地、靜止地看待和分析問題。如以“忍讓”為關鍵詞設置三個分論點:忍讓,顧全的是大局,著眼的是未來。忍讓需要有寬厚博大的胸懷。忍讓不是無原則的退讓。講究議論文的思辨性,能使論證分析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客觀規(guī)律,符合邏輯思維。
議論文中分論點設置的思維角度是多方面的,我們應當訓練學生多角度去探討,但無論運用哪種思維角度,都要求緊緊扣住中心論點恰當地設置,從而使議論文觀點鮮明,條理清晰,結構嚴謹。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