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姓張,名諾威。張姓,中華姓氏之一,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二十四位,至2007年,根據公安部的統(tǒng)計分析來看,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三位,共有8750.2萬人,占中國人口總數的6.83%。
“諾威”這個名字是爸爸深思后才取出來的,第一次爸爸給我取名“張藝丹”,可沒過幾天,這名字得了張沒有藝術感的“獎狀”。于是,我的名字又改成了“張若葳”,為什么呢?因為我出生在羊年,這個“葳”是有加草字頭的。因為羊吃草,草字頭代表著年年草木茂盛,意味著我可以每天吃到好東西。而這個“若”是爸爸憑感覺配進去的。
可后來,爸爸的一個朋友覺得這“葳”不好,就改成了失去草帽的“威”,而爸爸又感覺“若”沒有諾言的“諾”有感覺,就又把我的名字改成“張諾威”。
就因為我的這個獨一無二響當當的名字,我還成為“萬人矚目”的對象了!
那是一次音樂課,音樂老師教我們唱第二單元的《吹起羌笛跳鍋莊》,我們都認真地唱著歌,都陶醉在了歌聲里。
當我們唱到第二句的時候——跳鍋莊啰喂,我有點臉紅了,看著周圍同學都沒反應,大概是音太低了吧!不過,這樣也好,沒人察覺到這“啰喂”兩字的秘密,我還是不要大呼小叫了吧!
老師覺得我們唱得不夠好,就讓我們再唱一遍,我又十分防備地唱,結果,唱著唱著,同桌陳書言看著我笑了笑,我明白了這是什么意思,就用食指在嘴前輕輕地碰了碰,表示叫她不要讓別人知道!
最后,最高音的結束句出現在眼前,我掃了掃,看看里面有沒有“啰喂”兩個字,真的有!不是吧!這么倒霉?我可能要面臨被同學嘲笑的危險了!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我閉著嘴,不想唱。
“唱吧,唱吧,歌聲傳四方呃,歌聲傳四方,啰喂!”由于這兩個字的音太高,同學們幾乎都發(fā)覺了,就這樣,我成為了“萬人矚目”的對象……
我有一個響當當的名字,記住,這個名字可以讓人歡笑,這個名字就是“張諾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