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正艷
摘 ? ?要:如何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效果,激發(fā)當代90后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從課程的任務與定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入手,探討如何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質量,增強其實效性。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9-0024-0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是教育部“05方案”推出的四門必修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整合之后的“原理”課涵蓋了“98方案”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內容十分豐富,但教學學時卻大大壓縮。高?!彼颊n”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在完整講述“原理”課基本內容的同時,又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可以說,這對 “原理”課教師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
當前“原理”課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首先,學生對“原理”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少學生認為,“原理”課內容空泛,離自己很遠,似乎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就業(yè)前途沒有多大關系。其次,與中學課程內容重復較多,缺乏時代感、超前性。再次,此課采用大班授課的模式,教學效果不佳。最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教學中存在著重理論知識傳播,輕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重單向理論灌輸,輕雙向交流溝通等,這種教學形式嚴重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巨大的就業(yè)壓力面前,很多學生更關注能夠帶來“就業(yè)效益”的課程。而“原理”課強烈的政治色彩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積極性,應付心理也隨之就產生。因此如何增強“原理”課的教學實效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前提:正確把握“原理”課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2005年,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其實施方案,明確規(guī)定了“原理”課教學要把握“三個一”,即“一個主題”、“一條主線”、“一個重點”[1]。所謂“一個主題”,就是指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正內涵。在新的形勢下為什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馬克思主義,只有緊握這個主題,才能把握好“原理”課的方向。所謂貫穿“一條主線”,就是指幫助大學生學習和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一思想武器,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從而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信念。所謂突出“一個重點”,是指“原理”課的教學中應突出講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一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掌握了這“三個一”,就掌握了“原理”課的定位和基本任務。
二、保證:教師扎實、深厚的理論功底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比咧v臺要想站穩(wěn)、站好,必須要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教師只有儲備相應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相關知識,才能更加深刻、透徹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從小學到大學,我們一直都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理論,但是在授課的過程中卻很少有教師能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富有說服力的篇章語句信手拈來,其結果造成學生雖然學習多年,但只記得其中的一些“條條框框”,一聽到“馬克思”這三個字,就有一種內在的排斥感。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對經典著作的研讀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提高分析、駕馭、詮釋和運用這些理論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必須對黨的精神有與時俱進的深入了解,緊跟時代潮流,把握時代脈搏,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傊鳛橐幻咝K颊n教師,只有不斷更新知識,誨人不倦,用愛心和真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使他們在與教師的親切接觸中提升對“原理”課的興趣,這樣才能增強“原理”課的吸引力。
三、途徑: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
理論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樹常青。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斷革新對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了解教育對象,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針對90后大學生主體意識明顯增強這一特征,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或討論的方法,啟發(fā)、誘導學生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作為引領。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者,教師也不再是課本的化身、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啟發(fā)者。教師只有真正以平等的身份走到學生中去,及時了解和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原理”課真正入耳、入腦、入心。
(二)改革課堂講授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對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發(fā)展普遍規(guī)律的客觀反映?!榜R克思的整個歷史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2]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積極靈活地啟發(fā)和誘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作深入的剖析,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首先,教師在講授知識點的同時要把生活中與“原理”密切相關的事例合理安排并講授給學生。其次,教師要經常關注與“原理”有關的國際熱點和社會熱點問題。例如,在講述科技的作用時,可以結合十八大報告中關于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科技進步與經濟發(fā)展以及生態(tài)建設的關系。在講述質量互變規(guī)律時,可以結合十八大以來我黨反腐斗爭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分析某些“老虎”、“蒼蠅”是如何腐化墮落,實現(xiàn)由量到質的轉變。通過生活中這些鮮活的事例,喚起學生對社會的思考。再次,針對90后大學生的思想動向,要靈活設計教學案例。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斯諾登事件”,對西方所謂“自由”、“民主”等思想,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認清這些所謂先進思想的虛偽性、欺騙性。實踐證明, 這種互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由被動的客體變成了能動的主體, 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使理論更加通俗易懂,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抽象理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在這種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準備的不足之處,實現(xiàn)教學相長。
(三)重視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馬克思曾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然而,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今天,許多教師還是在固守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模式,殊不知,這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教學中知行的分離,使學生感到那些高深的理論離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太遠。要真正使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當前中國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必須健全實踐教學機制,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進行理論學習,形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良性互動。
1.課堂實踐教學。新時期,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和普及,大學生獲取信息也更加便捷,這就要求“原理”課教師能夠在第一時間及時捕捉時政熱點、難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關心時事、關注社會、關注國家的習慣,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橫向或縱向的比較看到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實踐證明,學生在課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10—20分鐘,之后,學生就會出現(xiàn)“走神”的情況。由此,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小組討論、辯論、演講等方式把社會的熱點、焦點以及學生困惑的問題引入課堂,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校內課外實踐教學。校內課外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課程論文、制作課件、辦社團等活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成立一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練中心”,作為學生校內課外實踐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把芯氈行摹钡膶嵺`教學可以通過分組研討、問題研練、專題教學、學生動手參與等多種形式,借助聲、光、電等現(xiàn)代教育手段,以理論課為基礎,研練課為提升,激發(fā)學生關心思想政治問題。研練式教學法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對“環(huán)境”因素的強調和運用,使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進行融入式、體會式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在有些高校已經實踐并贏得了廣大學生的關注和好評,其教育有效性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3.校外實踐教學。在教師的指導和安排下,結合學校和本地區(qū)的具體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訪問和社會調查。與前兩種實踐方式相比,“走出去”,進行社會實踐調研,是“原理”最好的實踐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讓學生到具有影響力的企業(yè)或示范村去考察調研,圍繞當?shù)厣鐣洕l(fā)展的實際問題,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搜集整理材料、分析提煉觀點,最終形成調查報告或小論文,對當?shù)亟洕ㄔO提出可行的意見或建議,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廣泛創(chuàng)建實踐教育基地,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學校應積極與省內外有關地方或單位建立聯(lián)系,創(chuàng)建一些相對比較固定的實踐教學基地。這樣就能為建立穩(wěn)定的校、地聯(lián)系,實現(xiàn)相關方面的資源共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實踐調研活動提供一定的便利。
俗話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漁,于終身受用無窮?!薄霸怼闭n作為一門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高他們理論水平和思維能力的重要課程,不能只傳授現(xiàn)成的結論,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作為強大的思想武器,作為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真正做到使“原理”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的課程。
參考文獻:
[1]葛干英.關于上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幾點
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