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澎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殲敵1000余人,是全國抗戰(zhàn)以來主動尋殲敵人的第一個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振奮了人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同年10月,八路軍總部發(fā)出命令,要求各部隊積極配合正面守軍,深入敵后,展開攻勢。
為配合國民黨軍作戰(zhàn),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團長陳錫聯(lián)奉師長劉伯承的命令,率該團在代縣、崞縣以東地區(qū),執(zhí)行側擊南犯日軍后方的任務。
“端了小鬼子的飛機場”
10月16日上午,部隊進抵代縣以南的南滹沱河東岸蘇龍口村、劉家莊一帶,這已深入敵后100余里。蘇龍口村是滹沱河東岸一個不小的村莊,順河南下40余公里便是太原的最后防線——忻口。此時的忻口會戰(zhàn)開展得如火如荼,而蘇龍口一地既是敵后,也是敵人增援的必經之途。敵機不斷從滹沱河東岸起飛,對忻口、太原的國民黨軍,施行輪番轟炸。第769團發(fā)現除了公路上日軍的汽車整天運輸外,涂著太陽標記的日軍飛機也接二連三地“轟轟”飛過,飛行架次之密就像在馬蜂窩附近,飛行高度之低簡直就像在頭頂掠過,而且飛機很快就在地平線消失——難道附近有敵人的飛機場?
“端了小鬼子的飛機場!”一聽說附近有機場,戰(zhàn)士們的戰(zhàn)斗熱情立刻高漲。
端了敵人的飛機場是大家的共識,但以端敵人機場為目標的戰(zhàn)斗在當時我軍的歷史上還“史無前例”。沒有前例當然不是最主要的障礙,關鍵是怎么個端法。陳錫聯(lián)沒有吭聲,他緊蹙眉頭,露出與年紀不相符、但與老練指揮員相稱的深沉。臨別時師長劉伯承曾交代:“可以先報告以后再打,也可以打了以后再報告。情況不清楚可以隨時電報來問?!彼_實很想聽聽師長的建議,但電臺一直不通,請示的電報怎么也發(fā)不出去!他來回踱著步,心里盤算著這個難得的戰(zhàn)機。停頓了片刻,他堅決道:“送到嘴邊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怎么個吃法,先看看再說?!?/p>
10月18日,陳錫聯(lián)帶隊化裝成老百姓,帶著電臺,到機場附近了解敵情。他們登上滹沱河邊的山峰,突然,有人低聲叫道:“飛機!”
望遠鏡里,河對岸陽明堡的東南方,有一群灰白色的敵機整整齊齊地排列在空地上,機體的光芒很刺眼。
他們正準備靠近偵察,忽然發(fā)現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打著赤腳的男子從河邊走來,看樣子是個農民。他們忙迎上去問:“老鄉(xiāng),從哪里來?”
男子身子一怔,馬上停住了腳步,哆哆嗦嗦地反問:“你們……”
“老鄉(xiāng),不要怕,我們是八路軍,也就是原來的紅軍,是來打鬼子的?!彼牭健凹t軍”兩個字,眼睛馬上亮了。
原來,他叫賴保三,是附近的小寨村人。半個月前鬼子占了閻錫山的飛機場,他被鬼子抓到機場做苦力,鬼子逼著他搬汽油、運炸彈,每天從早累到晚,不僅吃不飽飯,還經常挨打受罵。他實在受不了折磨,便趁鬼子不注意逃了出來。
陳錫聯(lián)與三位營長交換了一下眼色,問他是否熟悉陽明堡機場的情況。
也就是這位賴保三老鄉(xiāng),為769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報:機場位于陽明堡鎮(zhèn)南側5里之小茹解、下班政、小寨、泊水4村之間。里面共有飛機24架,成3列停放,每列8架。白天起飛去忻口、太原轟炸,晚上全部返回。守衛(wèi)部隊是日軍香月師團的一個連隊,大部分住在陽明堡鎮(zhèn),機場里只有一小股警衛(wèi)部隊和地勤人員,約200余人左右,集結在機場北端。飛機集中排列在警衛(wèi)部隊的東南側,防御工事粗糙,僅有一些簡單的工事掩體和隱蔽部。日軍雖然對進入機場的各個路口警戒很嚴,盤查很細,卻對機場周圍疏于戒備。
這些情報讓陳錫聯(lián)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在傍晚769團召開的團部作戰(zhàn)會議上,大家一致認為:日軍正忙于奪取忻口,而其側后兵力不夠、警戒疏忽。機場內工事簡陋,敵人兵力不多又守備松懈,如果隱蔽潛入,出其不意,突然襲擊,取得勝利是完全有把握的!陳錫聯(lián)拍著桌子,決定“打!”
他們計劃以突然速決的動作手段,襲擊機場,摧毀全部敵機,以策應在忻口方向作戰(zhàn)的國民黨軍隊。
當時,769團威力最大的武器是手榴彈,3營營長趙崇德決定將手榴彈捆在一起,塞進飛機“肚子”里,炸毀敵機。
“向飛機肚里甩手榴彈”
1937年10月19日夜。
戰(zhàn)士們把刺刀、鐵鏟、斧頭、手榴彈等容易發(fā)出響聲的裝備都綁得緊緊的,長長的隊伍只能聽到輕輕的腳步聲。他們在賴保三的引領下涉過滹沱河,悄悄來到機場外邊,做好準備。
趙崇德率領突擊隊員用鐵剪剪開鐵絲網,從東西兩側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機場。戰(zhàn)士們看到這些銀色的“大鳥”整整齊齊地分三排停在機場里,在天上倒沒覺得它有多大,可到了面前沒想到竟然是一個個龐然大物。
戰(zhàn)士們到達距飛機約30米時,突然傳來敵人哇啦哇啦的亂叫聲,緊接著響起一連串槍聲。原來行動被敵人的哨兵發(fā)現了,就在一瞬間,雙方幾乎同時開了火。
槍聲一起,戰(zhàn)士們便吶喊著撲了上去,趙崇德高喊:“向飛機肚里甩手榴彈!”敵機在一捆捆手榴彈的攻擊和機槍掃射下發(fā)生爆炸,迅速燃燒起火,頓時成了一片火海。
日軍守備部隊遭八路軍火力射殺,一面射擊,一面以小部隊向八路軍反撲,769團的勇士們在機群之間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zhàn)。當時八路軍部隊刺刀很少,許多戰(zhàn)士只能用槍托和敵人拼殺,戰(zhàn)斗非常激烈。
據親歷此戰(zhàn)的余述生將軍回憶:“一場激烈的白刃格斗開始了,到處都聽到‘叮叮咔咔的刺刀撞擊聲?!?/p>
隨后,敵軍不斷增援,機場已被烈火濃煙所籠罩??吹斤w機被炸掉,陳錫聯(lián)當即按預定方案發(fā)出撤退信號。整個戰(zhàn)斗不到1小時,卻干凈徹底地擊毀敵機24架。
蔣介石頒發(fā)嘉獎令,并獎勵2萬元
事后,769團一位副團長跟徐向前師長檢討:“我們只燒了敵人24架飛機,沒有抓到俘虜……”徐向前聽了哈哈大笑:“檢討?我要為你們請功哇!”
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聞報,贊不絕口:“首戰(zhàn)告捷。偵察清楚,部署周密,動作突然干脆。打得好,打得好!”此戰(zhàn)是129師在抗日戰(zhàn)場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它使急欲攻下忻口的日軍喪失了空中突擊力量,迫使敵人不得不以相當兵力加強其后方守備,有力支援了國民黨軍隊在忻口方向的作戰(zhàn)。
八路軍夜襲陽明堡的報告送到抗日大本營后,蔣介石半信半疑。在晉綏前線作戰(zhàn)的國民黨官兵更是難以相信。然而,此后一連十多天,忻口和太原的國民黨守軍都沒有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國民黨飛機還特意到陽明堡一帶偵察,發(fā)現機場一片殘骸。直到這時,他們才相信了八路軍果真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把日軍的機場給炸了。
陽明堡之戰(zhàn)的勝利深深折服了國民黨的上上下下,蔣介石以軍事委員會的名義頒發(fā)了嘉獎令,還發(fā)了2萬元大洋獎勵參加陽明堡戰(zhàn)斗的八路軍將士,這也是抗戰(zhàn)初期八路軍唯一受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現金獎勵的戰(zhàn)斗。
一直承受著日軍空襲壓力的國民黨第二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衛(wèi)立煌,也致電周恩來:“陽明堡燒了敵人24架飛機,是抗日戰(zhàn)爭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戰(zhàn)的將士對八路軍表示感謝!”
隨后,太原各界救亡團體、愛國人士、青年學生紛紛到八路軍駐晉辦事處表示祝賀,全國各地祝捷函電如雪片飛來。北平、天津及全國婦女慰問團云集太原,上海《大公報》《戰(zhàn)時畫報》及全國媒體記者、外國記者紛紛前來采訪報道,將該團譽為“抗戰(zhàn)四大名團”之一,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日救國的信心和勇氣。
因為夜襲陽明堡機場,毛澤東從此記住了“陳錫聯(lián)”這個名字。而戰(zhàn)后總結,陳錫聯(lián)說自己僅僅是把師長劉伯承的話活用了:“戰(zhàn)前偵察要清楚清楚再清楚,部署要周密周密再周密,打起來了,要勇敢勇敢再勇敢?!边@幾句話后來經常被他掛在嘴上,成了他打仗的秘笈,并逐漸形成了他的“陳氏”軍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