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濤, 張 露, 趙熙蕊
臨床總結
肥厚上瞼重瞼成形術的臨床觀察
于 濤, 張 露, 趙熙蕊
肥厚上瞼成形術; 眼輪匝肌下脂肪墊; 眶隔脂肪; 淚腺脫垂
自2001-2008年,我們對171例女性上瞼臃腫患者行上瞼成形術,術后眼瞼變薄,重瞼弧度自然,形態(tài)逼真,效果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共171例,均為女性;年齡16~55歲,平均32歲。上瞼臃腫輕度83例,中度56例,重度32例。
一般在距瞼緣6~7 mm處常規(guī)設并計標記重瞼線,采用2%利多卡因(含1∶20萬腎上腺素)局部浸潤麻醉;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去除部分眼輪匝肌,上瞼皮膚松垂者需去除一條上瞼皮膚,摘除疝出眶隔脂肪和眶隔筋膜。在眼輪匝肌深面,可見眼輪匝肌下脂肪墊,在眼輪匝肌深面和眶隔淺面,向眶上緣鈍性分離,至上方眶上緣,外側至眶外側緣??魞葌雀鶕?jù)眼部臃腫情況來決定是否分離,去除肥厚的眼輪匝肌下脂肪墊。術中囑患者反復睜閉雙眼,邊修剪邊觀察,直到滿意為止。如遇到淚腺脫垂,可行復位淚腺窩后,用8-0絲線固定眶骨膜上,對于淚腺肥大可切除肥大的淚腺后復位固定。按重瞼成形術常規(guī)行8-0絲線間斷縫合切口。術后切口用紗布、膠布加壓包扎,口服抗生素,術后5 d拆線。
術后較一般重瞼成形術水腫明顯,水腫多在1~2周消除,部分患者結膜下出血,多在2周內消除。術后2例出現(xiàn)血腫,形成粘連;6個月后,經(jīng)再次行局部手術松解后恢復;其余患者術后眼瞼變薄,重瞼弧度自然,形態(tài)逼真(圖1)。
圖1 肥厚上瞼重瞼成形術前后對比 a. 術前 b. 術后2個月 c. 術后11年
常規(guī)重瞼成形術只對皮膚、眼輪匝肌和眶隔脂肪進行處理,對于上瞼肥厚、臃腫下垂的患者,術后改善效果并不理想。筆者認為,上瞼肥厚、臃腫下垂的原因有:⑴皮膚松弛;⑵眼輪匝肌肥厚;⑶眶隔脂肪脫垂;⑷眼輪匝肌脂肪墊肥厚;⑸淚腺脫垂。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上瞼肥厚、臃腫下垂的原因,制定合理的手術方案,手術中采用去除多余的皮膚、肥厚的眼輪匝肌和脫垂的眶隔脂肪,對脫垂的淚腺進行復位和固定,對肥厚的眼輪匝肌下脂肪墊整體進行剝離和去除等方法來處理肥厚的組織。如此,重瞼成形術后才能達到眼瞼變薄,重瞼弧度自然,形態(tài)逼真的效果。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也很重視對眼輪匝肌下脂肪墊的研究。國內學者[1-5]的研究結果顯示,切取的該脂肪墊厚薄不一,薄者如同一層筋膜,最厚者約4 mm[2-3];不同年齡的眼輪匝肌下脂肪墊厚度比較,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明年齡長者的瞼袋形成只與該脂肪墊松弛向下或向下外方移位有關; 在性別和側別方面,眼輪匝肌下脂肪墊厚度,其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體形間(消瘦型、適中型和肥胖型)眼輪匝肌下脂肪墊厚度,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眼輪匝肌下脂肪墊厚度,其適中型和肥胖型比消瘦型增厚。
肥厚的上瞼眼輪匝肌脂肪墊會在眼瞼部形成膨隆,這是上瞼明顯臃腫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認為肥厚的上瞼眼輪匝肌脂肪墊在眼瞼形成膨隆和內側對眼輪匝肌運動的牽制,是上瞼形成三角外形的原因之一。在以往的文獻報道中,僅對上瞼眼輪匝肌脂肪墊外1/3進行去除[1-5]。我們認為,這樣處理對部分患者來說,減小了上瞼厚度而顯露眼球上半部弧形立體外觀,但術后重瞼線的流暢度仍然不夠。因此,手術應根據(jù)眼部輪廓和組織的厚薄需求,去除外側眼輪匝肌下脂肪墊,對中內側應根據(jù)眼部臃腫情況,決定是否分離和去除。如果對上瞼外形和重瞼線不影響,可以不去除;如果術中重瞼線在內側曲線不流暢,則應剝離該脂肪墊,去除肥厚的脂肪墊。分離時,要注意保護眶上神經(jīng)血管束、內外眥動靜脈。
部分患者伴有淚腺脫垂,檢查時可在眶外緣內側見一突起,且可移動。而伴眼輪匝肌下脂肪墊肥厚者不明顯,去除眶隔脂肪后可見淚腺脫垂。術中復位后,用8-0絲線固定于眶外上方眶緣內的淚腺窩內矯正,對于部分淚腺過大、無法復位或復位后影響眼部輪廓者,可部分切除淚腺后復位固定[6-7]。
眼部血管較豐富,術中除遇到眶周動靜脈弓、瞼緣動靜脈弓外,在位于眶上孔下方處理眼輪匝肌下脂肪墊時,還常遇到一靜脈,為眶上血管束的分支。侯文明和晏澤的解剖研究中也證實了該血管的存在[2-3]。我們根據(jù)術后血腫部位判斷其原因,可能為術中該血管止血不徹底而導致。
[1] Hwang SH, Hwang K, Jin S, et al. Location and nature of retro-orbicularis oculus fat and suborbicularis oculi fat[J]. J Craniofac Surg, 2007,18(2):387-90.
[2] 侯文明, 盧樂平, 郭秀蓮, 等. 眉脂肪墊瓣的解剖學基礎研究[J].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05,23(5):477-480.
[3] 晏 澤,候文明. 上瞼外側肥厚臃腫下垂的臨床解剖學研究[J].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06,24(4):477-480.
[4] 王 麗, 暢葉葉. 眼輪匝肌下脂肪墊的解剖學及整形外科學的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 2008,22(1):11-13.
[5] 王海平. 眶周和面中部[M]//王海平. 面部分區(qū)解剖圖譜. 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33-48.
[6] 羅 燕, 韓媛媛. 淚腺脫垂手術治療探討[J].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08,26(11):1241-1242.
[7] 魏 楠, 于 穎, 李文君, 等. 眼瞼松弛癥伴淚腺脫垂的手術治療[J].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12,30(2):185-186.
650011 云南 昆明,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甘美醫(yī)院 整形美容科(現(xiàn)為昆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整形美容科:于 濤,趙熙蕊);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張 露)
于 濤(1968-),男,云南人,副主任醫(yī)師.
張 露,650000,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電子信箱: 97zhanglu@sina.com
10.3969/j.issn.1673-7040.2015.04.007
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