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國飛
【摘 要】“三風”即學校的校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不僅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學校德育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我校把校訓“堅韌、篤學、誠信、責任”作為師生思想教育的切入點,把學會工作、學會做人、學會學習作為目標,加強“三風”建設,促使學校良好校風迅速形成,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育人水平。下面從“三風”的解讀方面來談談我?!叭L”建設的實踐過程。
【關鍵詞】“三風” ? ?學校 ? ? ?教師 ? ? 學生
一、校風:堅持科學的發(fā)展觀,全面積極穩(wěn)妥地把學校各項工作向前推進
校風是學校的風氣,是全校師生為實現(xiàn)學校目標在長期共同努力中形成的行為風尚,是師生思想品質、作風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成員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穩(wěn)定的行為傾向,包括學校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和學生的學風等。學校的校風,是在一定教育條件下,經過長期培養(yǎng)逐漸形成的,這種行為傾向被鞏固和保持下來就成為學校的傳統(tǒng)。
校風建設的關鍵是領導班子作風。要求所有中層以上行政領導要做到:(1)講原則,樹正氣。學校管理制度化,對制度執(zhí)行不打折扣,不做老好人,不隨心所欲,強化大局意識、服務意識,班子成員處處要率先垂范、高風亮節(jié)。(2)講團結,促和諧。領導班子成員精誠團結、互諒互解、互幫互助。(3)講務實,比貢獻。(4)講主動,會創(chuàng)新。
二、教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風是教師教學和治學的作風,反映教師的職業(yè)操守、專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在建設優(yōu)良校風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以端正教風來帶動學風,整頓學風首先要整頓教風。
師德建設是教風建設的核心。我校認真抓好教職工政治學習和師德教育。學校每兩周組織一次集體政治學習,通過學習政策法規(guī)、師德規(guī)范、師德先進個人模范事跡、上級相關文件、有關師德禁令和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等,要求教師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以育人為天職,具有良好的職業(yè)品格,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關愛學生,教書育人。學校將師德表現(xiàn)作為教師的底線要求,并在年度考核、職稱評審、評優(yōu)評先、培訓進修等工作上進行體現(xiàn)。同時注重發(fā)揮黨員教師在教書育人中的表率作用,利用每年的教師節(jié)表彰先進,樹立師德表率和教書育人的先進典型,爭當文明教師,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教風。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文明教風帶動學風建設。積極倡導建立“在人格上尊重學生,在感情上關心學生,在工作中信任學生”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師中提倡使用文明用語,提倡課余時間多與學生交流,提倡因材施教。同時,關心“困難學生”群體,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不斷加強對學習困難生、經濟困難生和心理困難生的關心,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育人。
三、學風:加強學生理想教育,采取可行措施激發(fā)熱愛學習的強烈動機
對于學生而言,學風是指其在一定人生觀、學習動機、追求目標的支配下,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風格、學習精神、學習規(guī)律、學習方法、意識品質等各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它既是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的重要保證,又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學風的形成要從一點一滴入手,浸潤學生心靈,開展學生最喜愛、最渴望、最愿意參與的活動,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能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為了使“明禮、立志、善思、樂學”的學風牢牢根植于學生心靈之中,我們首先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青春獻祖國演講比賽、宣傳欄、講名人故事等途徑,加強學生理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的恒心和決心。同時認真研究學生思想狀況在新形勢下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注意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從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來建設優(yōu)良學風,確保人才培養(yǎng)目標得以落實。第二是嚴格養(yǎng)成教育。不斷完善一套重視流程管理、講究實效的學生管理制度,細化德育工作目標和內容,加強對學生德育表現(xiàn)的量化考核,以創(chuàng)建文明班級和文明宿舍為抓手,以學生會、學生文明督導隊等自主管理平臺為載體,堅持日檢查、周評比、周總結,將學生的德育表現(xiàn)量化,加強學生自我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堅持開展先進優(yōu)秀學生評比活動和各種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加強對各種違紀現(xiàn)象的教育處理,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在全校努力營造積極進取的學習氛圍。第三是加大學困生的幫扶轉化力度。每學期視學生具體情況開設學困生培訓班,同時在班級內實行師生“一幫一”活動,促使學困生盡快轉化。同時加強普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法制宣傳講座和心理健康教育進教室等活動,實行“全員參與,全面滲透”的工作方針,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的養(yǎng)成。家長和社會教育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我們不斷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建設,通過建立家校聯(lián)系卡、發(fā)放《告家長書》、開展家?;踊顒印⒔M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等方式共同創(chuàng)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第四是深刻挖掘學校的文化內涵。積極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繪畫、書法、小發(fā)明、小制作等健康有意義的活動來活躍學生的文化生活,同時增設讓學生自主參與的活動,豐富第二課堂。如成立和完善合唱團、舞蹈隊、運動隊、文學社團等組織,引導校園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發(fā)展;另一方面,通過升旗儀式、各種紀念日的讀書宣傳活動、新生入學教育、各種知識競賽或演講會活動等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教育,使師生從中受到直觀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教育。
在一個良好校風的熏陶下,嚴謹認真的教風、刻苦勤奮的學風就會自然形成。近年來,我們積極做好“三風”建設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明白了良好“三風”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只有將“三風”建設滲透到每位師生,滲透到每項工作,滲透到每項工作的細節(jié),滲透的過程如水般無聲無形卻又實實在在地存在,才可能見到教育的奇跡。這也需要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斷去思考、去總結、去努力、去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