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濮有間
到了大班下學(xué)期,兒子吵著不愿上幼兒園了。
第一次,是因為周末爬了好高的山,好吧,運動超量,身體需要休息讓他歇一天;
第二次,去口腔醫(yī)院看牙,又請假一天;
第三次,流鼻涕要感冒,又歇一天……
如此這般,幾乎每周都要上演。
之前兒子對幼兒園熱愛地很,最近這是怎么了?晚上,娘倆躺在床上睡前聊天,兒子問我今天過得是什么心?我說:開心多一點,早上沒遲到;還有點鬧心,今天事兒挺多。兒子說他今天很傷心,報菜譜的時候,哭了。兒子班里有個小活動,每天午餐時由一名幼兒向大家介紹菜譜,輪流。聽兒子講述,我自行腦補現(xiàn)場:今天請小鄭同學(xué)介紹菜譜。小鄭站在全班面前,講不出來,淚珠打轉(zhuǎn),只好揉眼睛,怕同學(xué)笑話,又為自己遮掩:我眼疼……眾小朋友哄笑。
有時看到朋友的孩子登臺表演毫不怯場,欣賞有之談不上羨慕,深知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優(yōu)點,兒子不感興趣我也不做強迫。一直以為,我這是對孩子的接納。直到有天,從“最家長”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接納并不是對表面行為的被動接受,而是對內(nèi)心需求的準(zhǔn)確回應(yīng)。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接納和等待——他還需要我們主動伸出援手。
是啊,在大環(huán)境里,兒子總是避免不了要登臺講話。而我沒有幫助他找到有效地應(yīng)對方式,其實是讓他在獨自承受這些緊張和焦慮。
正好,有天下午接孩子,老師打趣說:我們班準(zhǔn)備舉行“小書蟲活動”,在幼兒園里向中班的弟弟妹妹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今天布置完任務(wù),小鄭同學(xué)第一個說他下周一請假不來了!大家都笑:小鄭難道你要逃跑嗎?
哈哈大笑之余,我想得做點什么。
見到兒子,我表現(xiàn)得很積極主動:聽說你們要當(dāng)“小書蟲”?太棒了!把自己喜歡的圖書分享給大家真是件開心的事!兒子倒是不介意分享,卻很擔(dān)心:我不認(rèn)得上面的字,不會講!我說:是啊,能把這些字認(rèn)下來的確是一件很難的事,但你還小,上了一年級你也行。如果只看畫面不看字就能講出好聽的故事,更了不起呢!接下來,我們開始挑選文字相對少的有趣好玩的繪本,像《洞洞的故事》、《奇先生妙小姐》、安野光雅的《開車出發(fā)》系列等等。到了周一,兒子又想“歇一天”,我趕緊鼓勵他:“你當(dāng)小書蟲,我當(dāng)大書蟲,咱倆一起向大家介紹好嗎?不愿講也沒關(guān)系,讓他們自己看,只要喜歡我們的書就成功了!活動中,兒子用自己的方式做了一回“小書蟲”,仔細(xì)整理圖書,為認(rèn)真的小讀者點“贊”,一絲不茍,樂此不疲。
這個過程,我在學(xué)習(xí)更深層的接納,理解兒子所遇到的困難,積極為他出謀劃策,而不是簡單的一句“這沒什么難的”。感覺我和兒子手拉著手一起向前邁了一步,盡管只是一小步,但已經(jīng)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