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貞烈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朝鮮族第一中學)
隨著初中新課程的改革,開卷考試中的思想那個品德試題呈現(xiàn)明顯的多元化特征,出現(xiàn)大量的注重學生分析能力的試題,甚至是漫畫圖和圖示的題目。學生答題過程遇到極大的挑戰(zhàn),理解水平差,難以理清題意,填寫的答案常常與題意完全不一致;分析能力弱,邏輯思維水平不高,答案或者沾邊、或者沒有切合中心點;文字的組織能力不強,開卷開始之后尤甚,照搬課本上的語句、段落,沒有自己的語言組織等。要改善這樣的情況,首先應當了解思想品德課程開卷考試的試題特征,然后針對性地分析探討。
開卷考試背景下,思想品德課程的試題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綜合性強。有時候一道題目中不但包含思想品德課程本學科的知識,甚至涉及其他學科知識,要求學生有較為廣闊的知識背景,對課本上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地應用。
開放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內(nèi)容的開放性,以往的客觀題目由主觀題所取代,材料的應用不再拘泥于教材當中;其次,思維的開放性,學生需要結合所給的閱讀材料進行發(fā)散性的思考,找到材料中有用的信息,結合相關知識點表達自身的看法。
在開卷考試的背景下試題的中心思想由原來的突出教材中的知識立意轉變成為以考查學生的素質(zhì)和能力為重點。題目注重的是對學生能力的考查,通過考試能夠傳授給學生非常有用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以及提高其創(chuàng)新思維水平。尤其是閱卷中規(guī)定對有新意的回答可以酌情加分體現(xiàn)出試題的創(chuàng)新性。
觀念的改變是一切變革的基礎,在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不是平等的。教師將自身視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只能夠一味地聽和記。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實現(xiàn),沒有自主思考的機會,非常不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在開卷考試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師應當轉變觀念,將學生視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參與者和輔導者。開放性的試題要求學生具有非?;钴S的思維能力,如果教師不能轉變觀念,更新教學方式,學生的思維永遠限制在教師的想法中,答題過程中就不能形成自身的看法。
開卷考試后試題不再是簡單的概念解釋問題,注重的是學生對概念以及原理的應用能力。在這一背景下,學生掌握思想品德課程的概念和原理是基礎需要,同樣是不能忽視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基于理論和概念性的知識掌握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逐漸地提升學生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開卷考試具有非常明顯的創(chuàng)新性特征,針對這一特征,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師也應當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作為教學活動的重點。首先應當鼓勵學生提問、對所學的知識提出質(zhì)疑,沒有問題就沒有思考,沒有思考又何來創(chuàng)新。開卷考試的沒有固定的答案模式,在書本上更是難以找到現(xiàn)成的答案,每一個問題都是對學生思維的考驗,應當在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設計訓練學生思考的環(huán)節(jié)。結合教學實際,向?qū)W生講一講最新的材料和熱點,通過提問、辯論以及交流等環(huán)節(jié)引發(fā)學生之間的爭論,形成自己的見解和思維能力。
思想品德課程中非常關鍵的要素就是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想和聯(lián)系,單純的理論知識傳授只是枯燥的說教,學生難以對此產(chǎn)生興趣,也與開卷考試的學習要求不一致。教師理論聯(lián)系實際首先需要將當下的時事熱點、國際大事件等引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產(chǎn)生自己的認知。除此之外,還應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運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現(xiàn)象或者問題作為切入點,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教學。教學活動中使用啟發(fā)式的方式,在引入時事熱點信息之后,不要急于說出自身的觀點,而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思考來尋找答案,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水平。
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工作還在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開卷考試的實行讓學生面臨著較為重大的難題。受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的限制,答題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需要全面掌握開卷考試題目的特征,根據(jù)這些特征分析自己的學生所欠缺的能力,轉變觀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基礎,加強能力訓練,鼓勵提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思維,以及結合實際提高解題水平,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進行補足。
[1]唐漢昭.淺談開卷考試下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復習策略[J].西部大開發(fā):中旬刊,2011(10):32.
[2]何永康.初中思想品德課開卷考試教學應對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01):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