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景利
(長春市第二十三中學校)
在教學“凸透鏡”的課上,我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省略了課堂情境環(huán)節(jié)。把凸透鏡原理等相關知識講得十分詳細,并讓學生做了大量的練習。當時學生正確率極高,我以為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可是在幾天后的測驗中,不少學生在下面這道題:“蠟燭放在離凸透鏡20 cm 的主光軸上,在透鏡的另一側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蠟燭向透鏡方向移動8cm,則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B.縮小的C.正立的D.倒立的”錯誤頻繁出現(xiàn)。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是何緣故。同事一句話:“究其原因是無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缺乏親身經(jīng)歷凸透鏡原理的過程學習,課堂枯燥,學生對凸透鏡學習缺少興趣。”讓我如夢方醒。
所謂情境,就是感情的境界,是在某種具體場合下,學生的情感、思維等內在活動和它產(chǎn)生的氛圍的總稱。
初中物理學習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法較多,無論何種情境都要符合三個基本原則:(1)情境要符合學習內容的要求,符合教學要求;(2)情境必須滿足學生的知識水平,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愛學;(3)情境要針對性強,符合學生生活樂趣。情境創(chuàng)設應做到以下三點。
許多物理知識都從生活中來的,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平時積累的活動經(jīng)驗來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有很多的問題都有較高的實用性、啟示性,是能夠轉化為教學中的物理問題的。例如,當你在夏天吃雪糕時,從冰箱里面拿出來時,可以看到紙外面有“粉”,打開后卻又冒“氣”,為什么?以上的問題學生很熟悉,有的在生活中看到過,甚至是經(jīng)歷過的現(xiàn)象,讓學生感覺很親切,我們作為老師,需要啟發(fā)學生進行比較,根據(jù)所學物理知識體會其中的道理。
如果無新奇性、吸引力就不能引起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作為教師,需要讓學生知道教師預設情境的目的,知道教師的要求。不能把情境拿出來后,讓所有學生猶如掉入云里霧里。在探求情境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基本的物理知識融入其中,把基本的物理教學方法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將來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物理課堂不能成為個別問題的犧牲品,讓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在苦苦思索,無能為力,這樣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知識在傳授過程中,在整個教學中,要將解決學生從不懂到懂,從膚淺、錯誤、片面的認識到本質、正確、全面的認識作為物理課堂教學的主線,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目的明確、有價值的題目,根據(jù)物理教材內容中前后知識之間的矛盾沖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來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境。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把物理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新奇、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在其中、會在其中、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