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濤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第二中學)
語文閱讀是學生品味文章內(nèi)涵、陶冶情操、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和價值觀念提升的過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既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引導者,也是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塑造者。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是作者智慧的結晶,凝聚著深邃的思想和醒世名言,是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最佳材料。目前,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和文化的異彩紛呈,學生很容易迷失在多元化的精神世界里,被不良文化所侵蝕,不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尤其是高中學生,生活在網(wǎng)絡時代的他們,更容易受到各種文化因素的影響,自身向往無拘無束的生活,思想過于獨立會阻礙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有必要通過引導學生與文章對話,進行生命與生命真摯的交流,從而洗滌靈魂,實現(xiàn)自我反省和自我進步,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目前,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于文章所蘊含的價值觀對學生采用直接傳授式教育,忽略了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沒有給學生自己獨立反思和認識自我的空間。即使有的教師采用發(fā)現(xiàn)學習法進行閱讀教學,但是由于引導不到位,沒有借助閱讀學習過程有效地進行價值觀滲透。另外,有的高中語文教師受傳統(tǒng)語文教學思維的影響,在閱讀教學中過于側重字、詞、句和段意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價值觀教育的導向環(huán)節(jié),只是機械重復所謂的“重點知識”,偏離了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使得學生沒有體會到語文中的“人情味”,影響到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
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價值觀,也希望通過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那么,教師就要重視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要因為缺乏引導或者引導不當,造成學生價值觀扭曲和丟失。在閱讀教學中,對于一些有深刻價值觀教育意義的文章,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滲透。不管是傳統(tǒng)的民族大義,還是近代的革命精神;不論是中國文學,還是外國文學,教師都要提前做好文章價值觀教育素材的挖掘,例如《報任安書》中司馬遷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勾踐滅吳》中勾踐臥薪嘗膽的毅力等。教師先要對文中包含的價值觀內(nèi)容作出分析和判斷,然后再引導學生去體會和領悟。
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起到以面帶點的效果。學生在好的教學氛圍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彼此的感染,思想上會受到學習情境的熏陶和刺激,從而在價值觀上也產(chǎn)生一定的啟發(fā)。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積極的教學氛圍,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文學世界中去體驗、感知、分析、交流、分享、總結文章的意蘊和情感等,從而實現(xiàn)對價值觀的重塑和提升。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增強自身的語言藝術魅力,要巧妙地設計課堂提問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走進文章的內(nèi)部世界,去領悟和探究文章中所蘊含的價值觀。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文章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需要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進行自主體味和自我升華,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提高思想認識,實現(xiàn)價值觀教育的目的。首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支持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其次,傳統(tǒng)課堂教學注重學生個體學習多一些,對于學生合作學習有所忽視。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互相交流合作,能夠達到“1+1>2”的效果。況且,當今社會是一個合作的社會,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所以,合作學習也是在進行價值觀教育。最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價值觀內(nèi)容,通過對文章的積極體驗,在感悟和發(fā)現(xiàn)中獲得做人做事的經(jīng)驗,同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我的人格。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是塑造學生人格和適應課改形勢的必然舉措。當代高中生正處在社會思想變革和網(wǎng)絡文化繁華的大背景下,如果不對其進行必要和適當?shù)膬r值觀教育,很容易導致學生對自己所要走的人生之路感到迷茫。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需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價值觀教育則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知識并提升思想道德素質。
張志剛.閱讀教學中學生主流價值觀的培養(yǎng)[J].學語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