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
(北京語言大學 外國語學部,北京 100083)
1975 年,美國學者Grice 提出了合作原則,并認為合作原則是指導(dǎo)人們交際的基本原則。[1]210然而在日常生活的交際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并不總是直截了當?shù)乇砻髯约旱挠^點,這就意味著在交際中人們常常會違背合作原則。在此基礎(chǔ)上,英國學者Geoffrey Leech 結(jié)合先前語言學家和社會學家的論述,提出了著名的禮貌原則,指出在交際中人們違背合作原則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出于禮貌的需要。因此,禮貌原則常被認為是對合作原則的一大補充,使得合作原則具有更大的解釋力和更強的適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娛樂節(jié)目或電視劇中,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效果,編劇常常無視甚至觸犯禮貌原則。因此,本文將以Leech 的禮貌原則為理論框架,以對禮貌原則的違背作為出發(fā)點,逐一剖析一度熱播的迷你網(wǎng)劇《萬萬沒想到之小兵過年三倔強ing》中的言語幽默。
Geoffrey Leech 是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和哲學家。他曾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理論”,在語言學、心理學、哲學、邏輯學等領(lǐng)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此外,他還對前人所提出的有關(guān)禮貌現(xiàn)象的論述加以深化和系統(tǒng)化,提出了包括六條準則在內(nèi)的“禮貌原則”,其中每條準則又包括兩條次則。具體內(nèi)容如下:
1.得體準則(Tact Maxim):減少表達有損于他人的觀點(a)盡量少讓別人吃虧;(b)盡量多讓別人受益。
2.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減少表達利己的觀點(a)盡量少使自己受益;(b)盡量多讓自己吃虧。
3.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減少表達對他人的貶損(a)盡量少貶低別人;(b)盡量多贊譽別人。
4.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減少對自己的表揚(a)盡量少贊譽自己;(b)盡量多貶低自己。
5.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a)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b)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
6.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a)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b)盡量增加雙方的同
情。[2]150
以上準則就是Leech 歸納出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交際中所應(yīng)當遵守的禮貌原則。六條準則從六個角度闡述了禮貌原則,但它們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交相呼應(yīng)的,如第一和第二條,第三和第四條等。各個準則的重要性也是不盡相同的,其中得體準則最為重要,對會話原則具有更強的約束性。[1]210但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交際場合中,優(yōu)先考慮的準則也不盡相同。
簡而言之,禮貌原則強調(diào)在談話中,說話人應(yīng)多給予他人方便,使自己不便甚至吃虧。[1]210通過在交際活動中尊重他人,對他人以禮相待,從而獲得他人的尊重與好感,使雙方的會話得以順利進行下去,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萬萬沒想到之小兵過年三倔強ing》中的言語幽默
《萬萬沒想到之小兵過年》是“2013 第一網(wǎng)絡(luò)神劇”《萬萬沒想到》的賀歲篇,由萬合天宜、優(yōu)酷出品和湖南衛(wèi)視共同打造。該劇在延續(xù)《萬萬沒想到》第一季幽默風格的同時,特別將人物設(shè)定在經(jīng)典三國背景,并結(jié)合時下春節(jié)的熱門話題,演繹了一出別有趣味的三國年關(guān)百味。劇中的主角王大錘兄弟就像是春節(jié)間的每個普通人,經(jīng)歷著生活、工作和愛情的種種考驗。但在《萬萬沒想到》獨特的意外式敘事風格下,觀眾會發(fā)現(xiàn)原來困窘的生活里有很多驚喜,而曲折蜿蜒里偶爾也有美好。
本文將從對禮貌原則中六條準則的違背的角度,舉例分析這一劇的第三集《倔強ing》中的言語幽默。
場景一中,孟獲突然跳出來,手持扇子,叫喊道:哈哈哈,今天就是你們的死期!
大錘和小可看了此人一眼。
大錘:這牛跑了可怎么辦啊?
王小可:我想想啊。
孟獲:喂,注意聽我說話啊,我叫孟獲,是個兇狠的山賊,怎么這么沒素質(zhì)啊,很沒禮貌嗒。
得體原則是禮貌原則中最重要的原則,它指應(yīng)減少表達有損于他人的觀點,盡量少讓別人吃虧,多讓別人受益。在這個場景中,山賊孟獲突然跳到路中央,沖大錘和小可叫喊著:“今天是你們的死期!”期待能夠嚇住他們倆,使他們跪地求饒。而大錘和小可只看了一眼,接著繼續(xù)討論牛走了該怎么辦的話題,完全無視孟獲的存在,絲毫沒有受到驚嚇,這使孟獲很生氣。這種忽視別人的做法違背了禮貌原則中的第一條原則—得體原則,顯示了對孟獲的蔑視,由此產(chǎn)生了會話幽默。
場景四中,兄弟二人接著找小牛,這時候,孟獲第四次怒氣沖沖地登場。
孟獲:今天就是你們的死期,去屎吧!
王大錘:你又想怎么樣? 趕緊的我們還有事呢。
根據(jù)慷慨準則可知,在日常交流中應(yīng)減少表達利己的觀點,少讓自己受益。這一場景中,王大錘一心一意地只想快點找到牛,然后啟程回家,根本不想理會孟獲。因此當孟獲再一次出現(xiàn)后,他便氣急敗壞地質(zhì)問孟獲到底想干什么,言語中充滿不耐煩,不想再與孟獲交談下去,因此違背了慷慨原則。而孟獲的積極與王大錘的冷漠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達到了幽默的效果,使觀眾不禁笑聲連連。
場景三中,孟獲男扮女裝,被王大錘一眼識破。
王小可:大錘弟弟,有這么漂亮的姑娘給我們送湯誒。
王大錘:這明明是孟獲。
王小可:怎么可能是孟獲,孟獲是個男的。
孟獲:對啊,人家不是那個高大威猛的孟獲了,你肯定是認錯人啦。
王大錘:就你這智商,壓根就是孟獲呀。
根據(jù)贊譽準則,說話人在交談中應(yīng)該多贊美他人,少貶損別人。而在這一幕中,王大錘在揭穿孟獲男扮女裝時,潛臺詞是在說孟獲智商低,言語中也充滿對孟獲的諷刺。顯而易見,這違背了贊譽原則。這種有意識的違背,使得對話語言直白、辛辣,也使得整部劇的喜劇性劇增。
場景一中,孟獲出場后。
王小可:大叔你貴姓啊。
孟獲:啊啊啊啊啊啊啊,人家只是十四歲的少年怎么能這么說話呢,哼!
王小可:大叔你為什么閉著眼睛說話啊?
孟獲:啊啊啊啊啊啊啊,人家明明是瞪著銅鑼大的眼睛怒視著你們,你們怎么能這樣呢?
這是一段王小可與孟獲的對話。在對話中,孟獲先后分別強調(diào)自己年輕和眼睛大,以反駁王小可稱呼自己為大叔,并說自己閉著眼睛說話。Leech 認為,為了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在會話中說話人應(yīng)該多貶低自己,少贊揚自己,也就是要堅持謙遜準則。而孟獲對自我進行不顧事實的吹噓與夸大,顯然與這一準則背道而馳。通過對謙遜原則的刻意違背,孟獲那自滿傻氣的模樣也就表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了。
場景二中,王小可放走孟獲之后。
王大錘:小可哥哥,你在做什么啊? 你這么做是在放虎歸山啊。
王小可:大錘弟弟,難道你沒有被他的勇氣和執(zhí)著感動嗎?
王大錘:感動個毛啊?
禮貌原則中的一致準則提倡在會話中要增加雙方的一致,減少分歧。而在這段對話中,王大錘和王小可二人因放走孟獲一事發(fā)生爭執(zhí),各自堅持自己的想法,毫不退讓,很明顯是并未達成一致,這就破壞了交際的友好氛圍,阻礙了談話的順利進行。因此二人此處的對話違背了一致準則。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二人意見的不一致性是觀眾所未意料到的。這在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同時,也達到了幽默的效果。
場景四的最后,孟獲被毒蜂咬得很慘,王大錘王小可兄弟離開繼續(xù)找牛。
孟獲:啊啊啊啊……太卑鄙了,你們這次居然不擒我。
王大錘和王小可:小牛……小?!?/p>
根據(jù)禮貌原則中的同情準則可知,當聽到或者看到他人遭遇不幸時,說話人應(yīng)對受害者表達自己的同情之情或?qū)捨恐?。而這一場景中的王大錘和王小可在看到孟獲被南疆毒蜂蜇得滿地打滾時,非但沒有提供任何幫助,沒有對其進行語言上的安慰,反而轉(zhuǎn)身繼續(xù)尋找丟失的黃牛,違背了同情準則。但是這種違背,也為本劇增加了一大笑點。
英國語言學家Geoffrey Leech 將語用原則分為“人際修辭”(interpersonal rhetoric)和“篇章修辭”(textual rhetoric)兩大類,他的“修辭”指的是交際中有效的運用語言,它由交際雙方所遵循的原則和準則組成,準則是原則所包含的較具體的范疇。[3]111而禮貌原則則屬于人際修辭的范疇。
《萬萬沒想到之小兵過年三倔強ing》的會話中多處違背了禮貌原則,使劇情的發(fā)展與觀眾的預(yù)想截然不同。這種強烈的反差在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觀看興趣的同時,也達到了幽默的效果。然而,在日常的會話交流中,交際雙方還是要最大限度遵守禮貌原則,以保證交流的順利進行。如果在一定的場合中,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效果或目的而不得已違背該原則,在使用過程中應(yīng)當尤為謹慎,把握好違背禮貌原則的一個度。一旦超過這個度,聽話者沒能真正理解說話人的特殊用意,不僅會顯得說話者粗魯、無禮,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更有甚者則有可能會產(chǎn)生誤會或沖突,造成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使得交際被迫中斷。
[1]李洪.禮貌原則的違背與《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語幽默[J].才智,2013(27).
[2]程增源.禮貌原則的違背與《愛情公寓3》中的言語幽默[J].語言研究,2012(10).
[3]Leech,G.N.1983.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4]Brown,P.&S.Levinson.1987.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Scollon,R.&S.W.Scollon.2000.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6]徐盛桓.禮貌原則新擬[J].外語學刊,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