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在艾比湖畔的五師九○團,有這樣一個人,他日夜守護著團場上百口機電井,保證了全團農(nóng)業(yè)灌溉的順利進行,被團場職工親切地稱為“守水人”。他就是該團水電管理站的技術員歐陽向龍。
7月11日一大早,歐陽向龍就來到八連7號井,這里有幾位同事正在焊接過濾器。
“歐工,不用天天來,我們會干得好好的!”
“我來看一看,做到心里有數(shù)。還缺什么不,一定要保證質量!”
團里每個連隊的哪口井在什么地方,哪口井容易出什么問題,歐陽向龍知道得一清二楚。
說起49歲的歐陽向龍,長期居住在九○團的人都不陌生。從參加工作以來,他干過電工、技術員,但時間最長的是水利技術員。
22年來,歐陽向龍每天都要奔波在全團的各個機井之間,做抽水化驗、檢測水的流量,解決打井、洗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多年的潛心研究和實踐經(jīng)驗,讓他成為一位名符其實的“井專家”。
說起歐陽向龍,團場修造廠精工車間的承包人、人稱“土技師”的張海軍是佩服不已。
歐陽向龍是土生土長的兵團二代,1988年參加工作后,由于頭腦靈活、有悟性,被團場送到水利水電學校深造學習,取得了本科學歷,成為一名水利技術員。
對團場給予自己的一切,歐陽向龍有著深厚的感情,堅持用自己勤懇、扎實的工作態(tài)度回報團場,服務團場職工。
從1995年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歐陽向龍每年3月至12月的上旬,都要對全團固定的14口井進行地下水位監(jiān)測,得出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留備資料。
歐陽向龍自制了一個測水器,最底端是一個20厘米左右的鐵棍,上面連著長長的線,線上每隔1米有個印記。每次測水位的時候,就把鐵棍一端放進水井,當聽到“咚”的一聲時,鐵棍就進到水里了。只要測出鐵棍上方線的長度,就知道了這口井的地下水位。這些在監(jiān)測中取得的數(shù)據(jù),回去以后還要進行匯總、造表,畫出曲線圖,為團場在取水、用水決策上提供依據(jù)。
今年團里又更新了5口井,從選址到井口、管材尺寸,從洗井要求到抽水試驗,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細節(jié),歐陽向龍都要親臨現(xiàn)場進行指導。每天轉一圈,問問情況,看看進度,幾乎沒有不加班的時候。
九○團無地表水,水資源匱乏,全團11萬多畝農(nóng)作物用水全靠地下水,用水形勢嚴峻。“我們每個人要有節(jié)水的意識,響應團場的號召,滴水的時候一定要控制水方量,不要浪費水資源,這樣才能一直把地種下去?!睔W陽向龍走到哪口井,就要把哪口井的情況詳細說給井上的職工聽,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了團場職工節(jié)約用水,將長遠發(fā)展的理念根植在他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