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琴
乍一看,這個標題有種表決心的感覺,但現(xiàn)在,它卻是我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
進疆之前,新疆這個詞,是記憶中父母外出打工去得最多的地方,也是埋藏著父母養(yǎng)育我們所需錢財?shù)牡胤?。年幼的我們,不懂離別的傷感,只是記得連著三個年頭,每當秋意來臨時,母親就會“伙同”村子里其他婦女,背起簡單的行囊,爬進西去的火車,然后音訊全無。
時間過去數(shù)十天,忽然聽父親說:母親她們要回來了。然后,某個清晨,或是深夜,當我們被從夢中喚醒,母親已經(jīng)坐在了屋里。與她一起回來的,是一大兜的葡萄干,或是鮮葡萄,彼時,我們所有的思念都化成淚水,和著甜甜的葡萄吞入肚中。而我們,也從來不去思索,母親是怎樣把這么大的兜千里顛簸帶回來的……
誰曾想,大學畢業(yè)以后,我也來到了父母曾經(jīng)“淘金”的“戰(zhàn)場”,而且是祖國的最西部,還成了名副其實的軍墾第三代。屈指算來,我進疆已然26 個月有余。
兵團,最初聽到這個名字,也是母親拾花回家給我們講述經(jīng)歷時的“偶得”。印象最深的,是母親口中一眼望不到邊的一行行棉花,是脆甜多汁的庫爾勒香梨,還有熱情豪爽的各地新疆人。也許是從小受了母親的影響,對新疆、對位于其中的兵團有種莫名的親切感。
我所在的四師七十二團,恰好位于素有“塞外江南”之稱的伊犁,這里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像極了記憶中家鄉(xiāng)的景象,也是由于這個緣由,我很快戀上了這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舒緩的生活節(jié)奏,以及淳樸善良的兵團兒女。然而,凡事總有利弊。正當我享受著新生活的安逸時,一個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讓我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去留。七十二團偏遠的地理位置、鹽堿的水土情況,加上偏高的消費水平,成了我留在這里必須接受的“硬傷”。而這些,也是我不愿接受的“不可變量”。于是,一年多的時間,我時常徘徊在去留之間,掙扎著,彷徨著……
好在,生活總會給你答案,告訴你當初的選擇是否值得。今年的春天,希望和轉(zhuǎn)機一起出現(xiàn)在了我的生活中。春節(jié)從家回來以后,我接連被派出去參加培訓學習,學完回來,自然不能辜負難得的理論,得將之用于實踐。我開始努力學習新聞稿件的寫法,忙碌的日子沖淡了辭職回家的想法,而一個人的出現(xiàn)徹底打消了我離去的念頭。也是在我第二次學習回來,我應約去相了親。也許是命中注定的緣分,我們竟然情投意合。慢慢地接觸,證實了彼此最初的選擇。
于是,“十一”假期,我?guī)е鴮ο蠡丶艺J門,恰是農(nóng)忙的季節(jié),家中滿院的帶皮玉米,成了考驗“客人”的第一道題,幾天的晝夜奮戰(zhàn),終于將玉米棒子裝袋安放;而收拾房屋的不厭其煩、合理布局也為取得父母的認可添了不可抹去的一筆。
常言道:好事成雙。在經(jīng)歷了一年多的摸索之后,我終于初窺政工工作的門徑,寫稿件也慢慢摸到了門道,以往茫然無措、一頭霧水的感覺也在漸漸淡去,終于樹立了寫作的自信,找到了扎根團場的充足理由。
此生,我愿扎根邊疆;未來,我定奉獻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