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翔燕
(福建省泉州師院附小)
過去,每當作文收上來后,教師就勤勤懇懇地精批細改,發(fā)下去后學生卻只是匆匆一瞥,可以說老師的辛勤勞動都打了水漂,真可謂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評價要“采取多種評價方式”,“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評,取長補短,相互促進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互改互評作文的能力,對提高作文質(zhì)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怎么培養(yǎng)學生作文互改互評的能力呢?
以往,學生沒有接觸過自評互改的作文批改方式,如果他們不明確它的重要性,就未必能接受,在之后的批改過程中就可能不會認真對待。因此,我在第一次組織習作互評互改時,我采用故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例如,作家托爾斯泰膾炙人口的作品《復活》,小說自1889 年一直寫到了1899 年,六易其稿,歷時10 年,小說出版后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通過講名家故事,學生體會了作家“站著寫作,坐著修改”的真實體驗,明確了習作互評互改的重要性。
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修改習作,如果沒有一定的評改標準和要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在每一次的習作評改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定出評改的標準和要求,以求評改時有一個統(tǒng)一的評價。對于習作評改的標準,我分為兩大項,第一項是“常規(guī)要求”,這一項要求是每一次習作都必須要修改的內(nèi)容,如修改錯別字、病句、修改標點符號、圈畫出好詞好句、書寫工整、結(jié)構(gòu)完整、符合題意等;第二項是“本次習作要求”,這就根據(jù)每一次習作的不同要求而定。比如,在第9 冊第一單元《難忘的一句話》是篇記事作文,在評改時注意作者是否做到:(1)按照記敘文的六要素,有條理的將一件事寫完整。(2)能夠?qū)W習本單元課文在用詞造句上的特點,寫出較為生動感人的習作。(3)寫明這句話對自己的影響。每次習作評改時,不管是何種形式,都要強調(diào)學生要做到認真負責,讓學生將心比心,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zhì)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尤其是學生,他們的努力更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哪怕是一個妙詞,一個佳句。習作的講評重在激勵,教師既要表揚優(yōu)秀習作,還要充分肯定一些同學的努力和進步,更要對一些習作差些的同學進行鼓勵,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懂得應該怎樣寫作,激起他們盼望下次習作的欲望。
教師就學生帶有共性的作文投影出來公開批改。教學時,按照批改作文的要求方法和步驟,邊指導邊示范批改。批改的過程中,激發(fā)興趣,輔以學生的討論,建立平等、自由、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信息的全方位流動,避免教師的單向灌輸。所選批改作文應具有代表性,啟發(fā)面盡可能大些。既要發(fā)揮教師的導向、扶助的作用,又讓學生在爭論中發(fā)展思維,提高作文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互評互改就是要改變教師批改習作的單一模式,要想讓學生對評改習作也感興趣,教師平時也要注意課堂評改形式的多樣化。在評改時可以采用多種評改形式的變化。
(1)自評自改。這是學生自評互改的第一步。葉圣陶先生在怎樣修改作文時曾說:念,念,再念!再念!再念!我要求每個學生拿起自己的作文大聲地朗讀,感受作文是否語言流暢,是否生動優(yōu)美,有沒有什么地方需要進行修改的,邊讀邊動筆進行修改,也可以讀完后再進行修改。
(2)同桌互評改。語文老師大多有這樣的體會,讓學生自改作文,學生往往不肯用心改,沒有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寫作向往,沒有一種將作文打磨成精品的意識。我在學生自評作文后,推出同桌互相交換習作進行互評互改,要求按評改標準和要求做好修改,寫好互評評語,給出評價等級或分數(shù)。
(3)小組4 人輪改。開始進行互評互改時,有一些學習較慢的同學還不能很好地跟上步伐,這時教師可將本班的學生分組,每個小組有程度不同的4 個人,設好小組長,小組調(diào)換修改習作,由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進行修改,組里的每個同學都要單獨輪改4 本作文,寫好評語,然后由小組長組織成員對四篇作文進行討論,評出寫得最好的一篇,參與“十佳作文”的評選。這樣好的可以帶動差的,互相啟發(fā)互相促進,每個同學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好差一對一交換互補批改。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將習作寫得比較好和比較差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組合。寫得好的同學著重幫助寫得差的同學修改作文,并耐心地對他進行輔導,使寫得差的可以從寫得好的同學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寫得差的同學修改優(yōu)生的習作,主要是圈畫出好詞好句、寫得有特色的地方,學習習作的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式。此種形式的批改,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批改的意義,只要有進步,能互相幫助,都可以給好評。
(5)自由組合交換互評改。讓學生在本班的學生當中自由組合,選擇自己對好的朋友或最有競爭的對手等進行評改,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評改的興趣更加濃厚。
(6)學生專家組成員評改。教師可從班級中抽出五到十個優(yōu)秀學生做為專家組成員,培養(yǎng)他們的評改能力,使他們優(yōu)秀于其他學生,教師可讓學生專家組成員評選出每次習作的“十佳習作”和“進步習作”,并從中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進行展評,讓專家組的成員對習作進行鑒賞、修改和評價,通過以點帶面,讓更多的學生向他們學習。
學生互評習作時,可以寫眉批和總批,指導寫批語時要強調(diào)學生批語的準確性,評價要客觀,語言要委婉,我們采用優(yōu)點+不足+希望(建議),最后對作文的水平進行等級評定。這里我們來看看幾位學生原汁原味的作文評語。
鄭鵬毅,你的字寫得方方正正,飽滿有力,真不錯。當我拿到你的作文時,心中非常高興,因為我又能大飽眼福了。但是讀過之后,卻發(fā)現(xiàn)你的細節(jié)描寫不夠具體,沒有把同學們“重走紅軍路”的情景真實展現(xiàn)在面前。重走紅軍路,有苦也有樂啊:你忘了爬過高低樁網(wǎng)時,同學怎樣把你扶起來的嗎?你忘了巧渡金沙江時同學怎樣保護你,使你沒有成為落湯雞嗎?如果你能寫出當時同學的動作、語言和自己的心理活動,那就更生動具體,有血有肉了。鵬毅,加油,平時多看點課外書,你的文章一定會越寫越好的。
楊志勇同學:讀了你的《我是一個兵》,我覺得題目用得好,我一看就很想往下讀。但是沒想到當我讀下去時,卻差點口吐白沫、暈倒在地,為什么呢?題目既然是《我是一個兵》,那就應該突出寫出你這個兵艱苦而快樂的基地生活。但你卻廢話太多,準備行李,路上見聞寫了一頁多,讓我改得好辛苦。給你提一提建議:(1)寫完后多讀幾遍,好文不厭百遍改。(2)平時多讀課外書,積累好詞佳句,或許以后用得上。相信你一定能越戰(zhàn)越勇,作文水平像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我們可以看出,這些作文評語富有童趣童真,充滿個性化風格,處處彌散著小作者們靈動的才思。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互改互評作文的積極性,我們還評出了最佳點評師加以表彰,然后讓習作者和評價者交流加以修改。
學生評改作文,那么老師在整個批改過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我的觀點是:宏觀把握,也就是:四把握,三選擇。四把握是:(1)把握作文批改的方向:弄清究竟什么是好作文?(2)把握作文小組的分工:思考究竟怎樣分工合理?(3)把握典型引路的方針,明確究竟如何做好講評?(4)把握講評之后的工作,明白究竟如何自我修改?當經(jīng)歷了“互批”“師閱”等環(huán)節(jié)之后,作文又回到各自手中。我對學生說:“不要只關心分數(shù),要關注別人的評價,要回想老師的講評,在此基礎上重新審視自己的習作,然后就在原文上認真修改。如果看到耳目一新之作,就寫上“打印,發(fā)送”,這樣做的好處是:為老師的資源庫積累一些原始素材;為投寄作文刊物做準備工作;最重要的是,學生看到這幾個字,他們會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并努力把這篇作文改好,把下一篇作文寫好。于是學生的習作進入了進步的快車道。
三個把握是:一是“擇其優(yōu)者而改之”。班上寫得好的同學仔細改,從中挑選出優(yōu)秀作文供學生交流閱讀,進行作文評改和學習的范例,讓這些作文在班上起示范和引領作用,然后由這些學生去批改另外(還沒有掌握方法)的學生作文。二是“擇其要點而導之”。不用面面俱到,但本次作文訓練的要點要認真指導修改。三是“擇其普遍而啟之”,即抓住此次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先集體修改一篇,得其要領后,再分組進行批改,以達到大部分學生能改、會改、善改。經(jīng)過教師幾次指點和學生實踐之后,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批改作文的方法。為了能進一步讓學生從中有所收獲,我們組織他們進行交流。交流中,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從學生一段段的眉批中不難看出他們那份收獲:“你的這段描寫太精彩了,讓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薄澳愕淖滞嵬崤づさ?,就像一只大螞蟻領著一群小螞蟻在溜達。要是能把字寫好,一定為你的作文增色許多?!?/p>
有學生說“看到你的錯別字,我也想到了自己??磥砦覀冞@兩個錯別字大王一定要下決心改一改了?!薄澳愕淖至钊速p心悅目;你生動具體的活動描寫讓我仿佛又回到那緊張有趣的活動中……”從他們的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對自己批改后的作文,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和看法,這正是老師為培養(yǎng)學生作文批改能力所要達到的目的。
學生的每一次習作都選出十佳習作和進步習作,將這些習作輸入電腦后進行編輯,制作出本班的小腳丫習作集。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如果有條件,可以印發(fā)給學生和家長。
將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上傳到網(wǎng)上,讓更多的人閱讀和參與評論,這樣學生不僅有了榮譽感,而且還能通過網(wǎng)絡平臺進行討論交流,不斷進步。
寫得好的習作,教師可向?qū)W校紅蜻蜓隊報推薦,同時也可以指導學生向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刊物投稿,使習作能發(fā)表于優(yōu)秀作文刊物。
總之,小學生作文互評互改的教學指導過程,不是一個教師單向指導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互動,形成一定的評改能力,提高習作水平的過程。這樣做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體驗到習作的快樂,又把老師從繁重的低效勞動中解脫出來。批改作文,“改”出了一片新天地,可以說做到了“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