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群
摘要:微博、微信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階段最大的社交平臺,自從微博、微信誕生以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微博與微信進行交流,很多事件都是在微博與微信上先受到關注,然后再被媒體與政府關注。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在微博與微信諸多用戶中,大學生使用者占據(jù)了一半左右,因其信息涵蓋量較大,功能較為獨特深受大學生喜愛。微博與微信中的信息會影響到大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時,怎樣利用微博與微信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jīng)成為高校重點研究問題。
關鍵詞:微博;微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隨著微博與微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微博與微信上宣泄情感,進行交流,由于大學生是微博與微信的主要應用者,怎樣將微博、微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也就成為教育工作者重點研究問題。
將微博、微信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大學生成為微博、微信主要應用群體
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而微博、微信又是新興網(wǎng)絡技術,能夠讓應用者在其中傾訴自身感受,從中獲取自身想要信息,還能隨時隨地在微博、微信中與朋友進行交流,這樣一來就使大學生樂于使用該軟件,并使其在短短幾年之內,風靡整個大學校園。據(jù)相關研究表示,微博、微信的大學生使用者在未來還會不斷攀升,正是這種趨勢,使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將微博、微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同時也為教育工作者利用微博、微信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信心[1]。
微博、微信具備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的基本條件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主要指具備承載與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應用,向受教育者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對其研究得知,要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分別為:承載教育信息、將教育主體與受教育者聯(lián)系在一起、為教育主體所掌控[2]。而微博、微信正具備以上三種特性,所以微博、微信能夠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
微博、微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應用
情感滲透法
情感滲透主要指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運用情感傳達出理念,將理念賦予情感。應用情感滲透進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將大學生作為教育主體,隨時關注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和情感變化,將大學生的思想健康作為教育目的,最終使大學生具備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具備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擁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對大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所講內容要與時俱進,充分掌握大學生的思想情感,然后再開展情感教育工作,這樣能使大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還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3]。利用微博、微信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能使學生與教師能將自身情感表達出來。因此。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現(xiàn)階段情感滲透教育內容,將情感教育與理念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利用新穎內容將大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再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便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理論教育法
理論教育的實質就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理論教育,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教育根本,教育工作者通過宣傳馬克思主義,讓大學生對其具有一定的了解,進而使其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微博、微信出現(xiàn)以后,信息傳播與之前相比更為快捷、及時,每時每刻都有大量信息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這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讓大學生接受健康、積極的信息。以往的書本教育已經(jīng)不能使大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想政治學習中。信息時代下,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利用新型教育工具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隱性教育法
隱性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讓受教育者無意識中就接受了知識的熏陶與感染。也就是說,教育工作者實現(xiàn)擬定好教育內容與方案,為受教育者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氛圍,讓受教育者身處其中,慢慢地、不自覺地就會接受教育工作者所教授的知識。要做好隱性教育的創(chuàng)新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與大眾媒體構建良好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微博、微信等與大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通過與學生互聽的關系,將嚴肅的教育轉變?yōu)闊o聲的支持與評論,讓枯燥無味的教育內容轉變?yōu)閳D片樂于被學生接收的形式,讓大學生樂于接受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同時,還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與學生成為朋友,更便于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結論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微博、微信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階段人們最常用社交平臺,同時人們了解信息也是主要來源于微博、微信。尤其是大學生是微博、微信的主要使用者,身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看到微博、微信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在教育上要與時俱進,根據(jù)大學生的興趣進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鄭偉群.微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探討[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4(04):91-94.
[2]胡浩.利用“雙微”平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3]趙昕.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