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琴
新課程理念指引下的小學科學課堂已變得異彩紛呈,但是課堂教學也出現了片面追求形式,表面熱熱鬧鬧、轟轟烈烈,實則根基不穩(wěn)的問題,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膚淺與浮躁,一節(jié)課下來,看似熱鬧的課堂學生究竟收獲多少?如果這種狀態(tài)不能引起足夠重視和矯正,將會帶來各種隱憂,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不利于教育的發(fā)展,筆者就以下幾方面略談自己的點滴思考:
一、核心實驗太倉促
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課堂的主體。一節(jié)科學課規(guī)定的內容中有時是完成一個實驗,該實驗自然就是這節(jié)課的核心實驗。有時有好幾個實驗,就要區(qū)分哪個是核心實驗,哪些是鋪墊性的實驗,哪些是延伸、擴展性的實驗,教師要把握好時間,要給學生充分的動手做核心實驗的時間。而在現實中不少老師為了追求課的完整性,按照教材安排的順序,首先是“有實驗必做”,沒有對一些實驗進行必要的整合或縮減。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對核心實驗做得不盡興,主體學習任務無法完成。其次是教師“胡子眉毛一把抓”,從指導學生制定計劃、選取材料、考慮實驗步驟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造成教師的指導時間過多、學生的自主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這樣,表面上學生勉強完成了任務,但實際上學生的探究活動不自覺地演變成了教師“指令”下的操作活動了,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義。
為了有效解決學生對核心實驗的探究時間不夠的問題,讓學生把核心實驗做得“盡興”,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做足功課。精簡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有效的實驗探究。一是集中探究主題,就是要突出重點,做到“小切口,深研究”。有時科學教材一節(jié)課呈現的就是一個探究主題,為了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獨立探究時間,教師在實驗安排中盡量體現連續(xù)性,以利于學生思維的連貫性。通過簡單的言語點撥或呈現溫馨提示或發(fā)放任務單等手段實現實驗各階段的巧妙過渡。如果一節(jié)課有好幾個探究活動,教師首先要確定核心實驗,并在備課時保證它的探究時間,其他幾個非核心實驗,能集中的集中,無法集中又很占時間的可以教師演示。
二、“探究疲勞”常出現
這里指的“探究疲勞”主要是指心理方面的。學習心理疲勞是一種主觀上的疲勞,表現在科學課中,我認為主要有以下這幾個現象:一是對優(yōu)等生來說,他們在科學常態(tài)課實驗中往往充當的是絕對的主角,操作、記錄、匯報都讓這些學生“包了”。但教師每次實驗基本不變的探究步驟、因過低估計學生的前認知水平或因追求實驗結論而顯得過于簡單的實驗要求等因素會讓這部分學優(yōu)生降低探究的興趣和欲望。如教師“激趣引入”還沒完成,學生迫不及待地說出了結論;又如教師剛出示實驗材料,學生就知道接下來會做什么實驗。他們對老師的“那一套”早已輕車熟路,并出現了“探究疲勞”。二是對學困生來講,他們的探究疲勞主要表現在課堂中得不到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同伴的幫助,并得不到操作或發(fā)言的機會。久而久之,對探究產生畏難或抵觸心理。
三、預設生成成“矛盾”
“預設”與“生成”是一對教學中的矛盾統(tǒng)一體。教師預設的教學過程同課堂的真實情境之間經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偏離,而這樣的偏離正是學生與文本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讀,其中不乏有價值的成分。這就要求教師在預設時,做到充分和精妙,讓預設成為動態(tài)生成的支撐點。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有些教師只注重自己的教學預設,忽視了動態(tài)生成。一旦教學中出現突發(fā)事件,他們基本會無視這種“雜音”,繼續(xù)朝著自己預設的方向前進,使教學過程變得僵硬死板;還有一類教師則過于看重“動態(tài)生成”,甚至用“動態(tài)生成”否定必要的預設,在實際教學中就會造成“自由生成”和“無序生成”的可怕后果。
四、主導作用非“刀刃”
科學課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而教師則應成為學生探究道路上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但這種角色的變化并不意味著教師作用的降低。教師在很多環(huán)節(jié)不但要敢于“導”,而且要善于“導”,導在“刀刃”上?;氐浆F實課堂中,可以發(fā)現有的教師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一切活動都依照學生所提議的進行,其結果常常是使課堂教學成了一種“放羊”,熱鬧過后真正學到的很少。還有些教師在學生探究活動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指導的時機和程度,在課堂上經常出現一些隨意性很大的言語,甚至感到無所適從等等,這些都會造成課堂教學的低效。
科學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是推進課堂教學的最有力保障,為了讓教師的主導導在“刀刃”上,教師應該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初次使用某種典型實驗器材時要細致指導。當學生尤其是中年級學生初次使用某種典型實驗器材時,教師一定要指導清楚,如三年級學生第一次使用溫度計,五年級學生第一次使用彈簧測力計,往往像這類課在認識器材后還有幾個簡單的應用實驗要做,教師這時切不可為了讓學生多做幾個實驗而忽略了細致的指導,第一次指導到位是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壞習慣養(yǎng)成了也很難改變。二是探究過程出現意外困難時要及時引導。探究中出現的意外困難有時是教師事先想不到的。三是課堂作業(yè)難點要巧妙指導?!犊茖W實驗冊》是現行科學教材唯一的配套作業(yè)本,部分難點需要教師巧妙指導,能進一步鞏固所學。
當然,除此以外,課堂教學在教學過渡、評價方式、教學反思等方面都值得我們一一去探索。讓我們一起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的流于形式的不良現象,為打造“健康”課堂、高效課堂而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溧陽市溧城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