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英
摘 要: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延伸與拓展,要想使研究性學習得到延伸與拓展,就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是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基礎。語文研究性學習,養(yǎng)成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良好習慣和技能,對于學生提高科學素養(yǎng)非常重要。
關鍵詞:語文研究;途徑;方法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是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所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就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緊密結合學生實際知識水平進行選題,采用恰當?shù)难芯糠椒ǎ鲃荧@取知識,這樣才會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的素養(yǎng)。我認為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應采取以下途徑和方法。
一、鼓勵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是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基礎
學生能否進行自主探究,其關鍵是要看教師能否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探究的氛圍、一種探究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又是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至關重要的是教師引導,也就是設置適于探究的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語文研究性學習要從課內(nèi)向課外延展。初中語文教學的資源不匱乏,除了我們手中的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工具書以外,還有我們學校圖書館的圖書、報刊;網(wǎng)絡和影視的影像資料;廣播與微信的國內(nèi)外重要事件;人文地理的民間文學、風俗民情、文物古跡、自然環(huán)境等,都是很好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從教學實際內(nèi)容和需要出發(fā),溝通課堂內(nèi)外的知識聯(lián)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能力。比如:
1.教師應引導學生密切關注具有時效性的國內(nèi)外大事。讓學生通過聽廣播、看報、看電視等方式來關注社會生活,并且及時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2.根據(jù)地方特色,利用鄉(xiāng)土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鄉(xiāng)土資源是本地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和文化方面的資源,包括鄉(xiāng)土地理、傳統(tǒng)文化、風俗民情、生產(chǎn)和生活經(jīng)驗等。我們要經(jīng)常組織學生對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文物古跡、風俗民情、歷史文化等進行考察研究,收集資料,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演講、寫作等方式的研究性學習。
二、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重點是如何更好地設計教學方案
首先要設計方案,分步實施。在選定了教學課題之后,就要著手設計具體的實施方案,以確保研究性學習有序、有效地進行。一份好的實施方案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1.提出課題。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初期,這一任務應主要由教師完成。應包括課題提出的原因,課題內(nèi)涵的界定,完成課題所需的條件,研究預期的目的這幾個方面。
2.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語文課題研究方面主要是指文獻查閱和資料收集、比較等。
3.課題研究的活動安排,如每一節(jié)課具體安排做什么。這一步應由學生課題小組自行擬定,但活動周期不宜過長,否則學生的積極性會減退。
4.研究成果的結題形式。一般以小論文的形式結題,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一定的修改。設計方案確定以后,就要組織學生按計劃、分步驟完成各項任務。
5.進行總結分析,形成小論文。小論文是總結課題成果,進行交流的主要方式。撰寫小論文也是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更是初中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與訓練,所以指導學生進行總結分析后,寫好總結性的小論文,是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也將研究性學習引向了深入,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潛能,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進而實現(xiàn)了學生知識與能力的互相滲透,互相提高。
三、要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收集和整理信息材料是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也是語文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語文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收集和處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是非常關鍵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要找到對研究性學習課題有價值的資料,就必須明確課題的范圍和性質(zhì),才能確定搜尋材料的方向,同時,還要了解搜集材料的途徑與方法,并掌握檢索資料的技能。但是,初中生正處于起步階段,他們的知識面還很窄,還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如上網(wǎng)查閱資料,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等。學生就可以根據(jù)所擁有的資料和個人的認識,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從而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的拓展。
參考文獻:
郭俊英.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學周刊,2011(0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