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嬋
【摘 要】音樂是重要的素質教育學科,它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因此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思想對此問題進行梳理,而是應當站在初中音樂為什么要被引入到初中課堂進行分析,只有切實的了解了這一點才能準確的把握改善初中音樂教學的方式。本文就初中音樂的教學方法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情操;道德品質;教學目標;教學方式
初中音樂教學在我國來說一直處于弱勢,這是有以下三個因素形成的:第一,國民對初中音樂教學的不重視,認為音樂課多數是耽誤孩子“學習發(fā)展的”,大可不必在緊張的初中教學中開展;第二,師資力量不夠,沒有針對音樂領域進行專門的擴建投資,各大高校也好、中小學校也罷這一方面的師資建設相對薄弱;第三,學生的不重視,初中學生很少擺正自己對音樂學習的態(tài)度,常常對此科目“嗤之以鼻”以此造弱勢科目更加弱勢。因此本文結合這些問題,提出初中音樂教學的改革方法,從而解決這些問題。
一、初中音樂教學目標
想要改善上述問題就首先要明確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音樂教學自古有之,在國外更加被看重是發(fā)展的一門絕佳課程,但是我國受到多種制度因素的沖擊,導致現(xiàn)在學生并不注重初中音樂,因此作者認為,初中音樂的教學目標到可以將現(xiàn)在的怎么學好音樂重新定格成為什么學音樂?!岸Y、樂、射、御、書、數”乃古之六藝,“樂”排在第二名,證明古人就已經對于音樂的發(fā)展非常重視,在我們常說的“琴棋書畫”一詞中“琴”也排在第一名。這并非是順嘴的編撰,而是通過2000多年的人文禮教發(fā)展,我國古大圣認為音樂是陶冶人情操的最好方式,也是最佳途徑。因此將音樂排在前面說明了自身對音樂的重視程度,但是現(xiàn)在人文教學當中常常忽略音樂的地位,而是更多的考慮其功能,因此形成了現(xiàn)在的教學目標分歧,導致現(xiàn)在多數初中音樂的教學目標都是從如何教好初中音樂入手,這就顯得有些本末倒置,也無怪于我國公民對此不重視。所以新的課程目標應當中“為什么要學習音樂入手”,編撰合理的大綱體系,編撰屬于音樂的經典故事,用經典故事的方式帶動“音樂功能”課程的開展,幫助學生完善學習知識理念,清楚自身應當將音樂學習放到什么樣的位置上,圣人常說“思禮教也大于文也”,這就是說明對人文思想道德建設要重要與對書籍的普及,學習文化之前先學做人,如果我們通過改善初中音樂教學目標的方式改善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那么初中音樂教學才真正的變得有意義。
二、初中音樂教學方式
我國初中音樂的教學方式結合教學環(huán)境來說并不能算作落后,因為師資力量的制約導致音樂教學方式的死板,從一定程度上不能怨教學老師的方式有問題。如歐美等國家常運用“情景音樂”教學教導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重視,我國雖然也常常開展所謂的“情景教學”但教學設備以及教學道具與國外相比相差不知凡幾。因此縱使教師清楚的對情景教學方式有不凡的認知,但苦于師資力量的限制無法發(fā)展,但在條件的束縛下我們真的無法進行初中音樂教學方式的再開拓嗎?作者認為不然,我們還可以采取“構建式”教學方式增強初中音樂教學,總結起來為十六字方針:“完善教案、增強興趣、提升動力、加強理念”。初中音樂教學的成功與否根本不在于開展復雜的教學方式,恰恰相反的應是優(yōu)化現(xiàn)在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動力”。由于我們的師資力量不強,復雜的教學方式很容易成為我們的教學上的掣肘,反而不如簡單的構造出快樂的學習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來的方便,因此作者提倡收攏五花板門的教學方式,但從培養(yǎng)學生入門興趣的教育方式入手,從而增強教學理念完善教學策略。
三、初中音樂教學課程
在初中音樂的教學課程與初中音樂的教學方式不可分割,在日常教學當中,應當由方式帶動課程的發(fā)展,用課程把握方式的變化,但是現(xiàn)在的音樂教學常常使教學方式和課程變化分開,這導致教學課程無法滿足方式的發(fā)揮,方式無法促進課程的進展,形成了“脫節(jié)”現(xiàn)象。眾所周知教學方式的選擇上要遵循恰當的原則,堅持以音樂為基礎,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和選擇可以從生活中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感入手,逐步縮小學生與音樂的距離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熱愛。譬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用兩種不同節(jié)奏,或急快,或平緩來表達同一句話,在學習三連音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借助于“三人行”等詞語來指導學生。其次,在聯(lián)系生活的同時還應該積極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拓展學生想象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音樂素材意境、內容、感情等方面的想象和體會對于每一個學習音樂的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學生的想象是打開開啟心靈窗戶的鑰匙,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最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時開展情景教學,鼓勵和指導學生切身體會音樂、感受音樂。而優(yōu)化教學課程要在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展開,優(yōu)化教學過程確保教學過程的開展有效而恰到好處。課堂教學在導入上可以采取故事導入法、情景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溫故導入法以及開門見山導入法等。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多提問,多思考,另外還可以適當開展一些課堂小活動來活躍氣氛等等,這些優(yōu)勢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有效方法??偠灾?,唯有將正確把握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充分整合起來,打造一個活躍、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環(huán)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知識技能的提高和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才能豐富音樂教學的魅力,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音樂教學帶來的快感。
參考文獻:
[1]應倩.初中音樂課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和實施[J].英語教學研究.2009(3).
[2]胡志華.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音樂教學質量[J].《新課程(下)》.2011(1).
[3]張文靜,梁東成.從初中音樂教學策略看初中音樂的教學實施[J].英語教學研究.2012(3).
[4]付成員,張寶.淺初中音樂教學質量的在生化[J].《新課程(下)》.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