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民告官”案件如何破解“立案難、審理難、執(zhí)行難”等突出難題?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fā)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針對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增設制度作出細化規(guī)定,涉及立案登記制、起訴期限、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等十方面內(nèi)容。依照新規(guī),法院可在判決理由中闡明規(guī)范性文件的合法性,還可向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并可抄送制定機關的同級人民政府或上一級行政機關。(《北京青年報》4月28日)
雖然在理論上講,法院具有監(jiān)督政府的職責,但是,歷來政府往往對法院“指手畫腳”,法院卻很難監(jiān)督政府?!缎姓V訟法》的頒布,雖然為法院監(jiān)督政府邁進了一步,但是,這種監(jiān)督也只能針對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卻并不能對“紅頭文件”說三道四?!缎姓V訟法》的修正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的出臺,為法院在監(jiān)督政府上更進一步,必將推進“法治政府”向前踏步。
以往,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法院僅僅只能對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但是,對于“紅頭文件”卻是望洋興嘆,原有的《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fā)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不可訴。但是,對于公眾而言,對他們權益?zhèn)ψ畲蟮目峙戮驮谟谀切┬姓ㄒ?guī)和規(guī)章之下的“紅頭文件”,一些“紅頭文件”在法律上并沒有地位,但卻是地方政府最普通使用的形式。舉凡征地拆遷、招商引資等等,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門經(jīng)常發(fā)布“紅頭文件”,這些“紅頭文件”不僅侵害公眾的利益,制定程序也隨意,往往與法律、法規(guī)違背。然而,對于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門而言,這種“紅頭文件”使用最為上手,也最為有效,許多違法的行政行為,只要披上“紅頭文件”,就能暢通無阻。
但是,如果任由地方政府以“紅頭文件”來掩飾違法的行政行為,對法治是一種重大傷害。其一,這種違法的“紅頭文件”比單個行政行為對公民的權益侵害更大,因為它適用范圍更廣,涉及的人數(shù)更多:其二,這種違法“紅頭文件”公然地傷害公眾的利益,對于政府公信力損害也更大:其三,任由違法的“紅頭文件”橫行,就無法將權力關進籠子里,法治政府建設就遙遙無期。
《行政訴訟法》的修正在解決違法的“紅頭文件”上著力不少,法律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jù)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并請求對該規(guī)范性文件進行審查。此次司法解釋,對此進一步進行了闡明,“規(guī)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人民法院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jù),并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闡明?!比绱?,地方政府的違法行政行為披著“紅頭文件”的蓋頭,也還是能被法院所識別,違法的行政行為不能再在“紅頭文件”下肆無忌憚了。
不僅如此,司法解釋還規(guī)定了法院在清理“紅頭文件”上要積極有為。解釋規(guī)定,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應當向規(guī)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并可以抄送制定機關的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行政機關。如此,違法的“紅頭文件”就不能再禍害其他公民。而且,通過法院的提醒與監(jiān)督,政府將會更加注重自身“紅頭文件”的合法性,從而起到將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的作用,為法治政府的加快建設打下扎實的基礎。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要推進法治政府,今后包括地方性法規(guī)和政府規(guī)章都應當納入司法審查之中,并且要給法院更大的權威,讓法院面對政府的各種違法行為時敢于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