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益氣化瘀解毒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65例療效觀察
張銳
目的 對益氣化瘀解毒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進行研究觀察。方法 選取130名符合冠心病心絞痛診斷的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2組均服用腸溶阿司匹林等藥物進行治療,試驗組使用益氣化瘀解毒湯進行治療,對照組使用益氣活血湯進行治療,2組患者每天均使用1次藥物,共用藥2周。分別于治療前后觀察2組患者心絞痛發(fā)作的次數(shù)、疼痛程度、持續(xù)時間及心電圖等變化。結果 2組心絞痛癥狀療效比較,試驗組顯效36例,有效25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85%;對照組顯效24例,有效28例,無效1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試驗組心絞痛癥狀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益氣化瘀解毒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效果明顯好于普通方法的治療效果,所以在臨床上對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采用益氣化瘀解毒湯方法治療值得推廣。
益氣化瘀解毒;冠心病心絞痛;療效
冠心病心絞痛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近年呈高發(fā)態(tài)勢,傳統(tǒng)中醫(yī)藥治療該病多數(shù)是以益氣補腎法[1]、活血化瘀法[2]、化痰導濁法[3]等治法,應用清熱解毒法治療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應用益氣化瘀加清熱解毒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較傳統(tǒng)治法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3月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第二中醫(yī)醫(yī)院內二科門診及住院患者130例,其中男72例,女58例;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60.86±5.48)歲;病程6個月~14年。把符合標準的130例患者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n=65),其中試驗組的男38例,女27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8.42±3.64)歲;對照組男34例,女31例,年齡38~78歲,平均年齡(60.12±2.98)歲。2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jù)[4]2007年《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和治療指南》配合心電圖對病情進行診斷和確定,藥物診斷[5]根據(jù)《藥物治療冠心病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檢測。
1.3 治療方法 試驗組65名使用益氣化瘀解毒湯進行治療,對照組65名使用益氣活血湯進行治療。2組患者每天均使用1次藥物,服用1個療程(2周)。試驗組和對照組均采用西藥中的腸溶阿司匹林等藥物進行治療。治療前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觀察,觀察期間注意2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fā)作的次數(shù)、疼痛程度、持續(xù)時間及心電圖等變化。
1.3.1 觀察指標與方法 130名患者在進行治療前進行胸部、心臟、舌頭等檢查記錄,按照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為3個等級,在治療前后將所有入選病例做靜息心電圖檢查,并化驗血、尿、大便常規(guī)和肝、腎功能,以觀測其安全性。
1.3.2 療效評價標準 心絞痛癥狀療效分成顯效、有效和無效進行判定:顯效:癥狀基本上消失無明顯病狀;有效:癥狀有些消失有些正處于消失的狀態(tài),心絞痛發(fā)作的次數(shù)和持續(xù)的時間有明顯的減少;無效:治療后心絞痛病癥依然在發(fā)作,而且次數(shù)沒有減少的跡象。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tài)計量數(shù)據(jù)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心絞痛癥狀療效比較 試驗組顯效36例,有效25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85%;對照組顯效24例,有效28例,無效1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試驗組心絞痛癥狀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心絞痛患者治療對比(n)
2.2 2組心電圖ST-T療效比較 試驗組顯效26例,有效28例,無效1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3.07%;對照組顯效23例,有效24例,無效18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2.30%,試驗組心電圖ST-T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2組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心電圖ST-T療效比較(n)
2.3 安全性檢測 所有病例在治療前后所進行的血、尿、大便常規(guī)及肝、腎功化驗結果顯示均在正常范圍。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6]。病理特點是運動時不能相應增加對心肌的氧供,滿足心肌氧需求的增加而誘發(fā)心絞痛,引起心絞痛發(fā)作的活動量是可以預測的[7]。中醫(yī)學無“心絞痛”一詞,但綜合其病因、臨床表現(xiàn)當屬中醫(yī)“胸痹心痛”范疇。其病名主要有“心痛”“胸痹”“卒心痛”“厥心痛”等。我國中醫(yī)對這一病癥進行治療的時候一般都采用驅寒、活血、對肝臟進行保健等等方法進行治療。隨著研究的深入,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認識到本病多表現(xiàn)為氣虛血瘀等夾雜證候,氣虛血瘀成為本病最常見最基本的證型,益氣活血化瘀也成為治療本病的主流治法?,F(xiàn)代研究證實[8-10]氣滯血瘀、氣虛血瘀、熱毒傷絡、淤血閉阻等均為胸痹心痛的重要病機。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fā)生變化,嗜食肥甘厚味,肥胖、超重,吸煙,嗜酒,社會競爭力及心理壓力增加,以及氣候變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本病在病因病機上發(fā)生了變化。本病患者癥狀中伴有煩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結、舌紅苔黃的人數(shù)明顯增多,此時單純用益氣活血化瘀來治療本病療效降低。綜合分析,本病患者由于臟腑虛衰,氣血陰陽失調及以上所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體內產(chǎn)生了熱毒,熱毒為內毒,影響著冠心病心絞痛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熱毒具有病變復雜,驟發(fā)性烈、兇險多變,虛實夾雜、頑固難愈等特點[11]。鑒于此,在益氣化瘀的基礎上加清熱解毒藥物,組成了益氣化瘀解毒法,通過臨床驗證行之有效。本臨床研究觀察也證實了在益氣化瘀基礎上增加清熱解毒藥物,無論是心絞痛癥狀還是心電圖的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增強了療效。本益氣化瘀解毒湯由黃芪、麥冬、五味子、丹參、川芎、水蛭、葛根、三七粉、炙甘草、連翹、黃連組成。本方共湊益氣化瘀解毒之功效,針對氣虛血瘀熱毒之冠心病心絞痛療效卓著,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1] 陸金寶,周如倩,徐品初,等.健脈981拆方治療家兔動脈粥樣硬化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1,7(10):33-35.
[2] 周小青,羅堯岳,謝小兵,等.活血化瘀方對高脂飲食致家兔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4,11(5):402.
[3] 汪濤,馮莉,陸一竹.調肝導濁方對體外培養(yǎng)主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影響的實驗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2(1):44-45.
[4]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 [S].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3):195-206.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治療胸痹(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993:41-45.
[6]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471.
[7] 王保賢.冠心病心絞痛中醫(yī)分型治療體會[J].中醫(yī)藥信息,2001,18 (4):19.
[8] 陳燕力,劉東立.行氣化瘀法治療胸痹心痛經(jīng)驗[J].北京中醫(yī),2006,25(8):469-470.
[9] 李蘭波,梁艷卿.通痹湯對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血漿炎癥介質水平的影響[J].中醫(yī)研究,2009,22(7):33-34.
[10] 盧笑暉.黃連解毒膠囊治療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臨床療效及作用機制研究[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29(6):457-458.
[11] 丁書文,李曉,李運倫,等.心系疾病中的熱毒學說.中國醫(yī)藥學報,2004,19(10):5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109
山東 266400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第二中醫(yī)醫(yī)院內二科 (張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