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艷
尿失禁(UI)是一種女性常見功能性障礙,主要有壓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3種,其中壓力性尿失禁在妊娠及產后女性中最常見[1]。目前,在妊娠期及產后行盆底肌肉訓練是預防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一種普遍認同的方式,相關研究也證實盆底肌肉訓練有利于盆底功能的康復[2]。但是,盆底肌肉訓練動作單調,且無固定訓練模式,在實際訓練中孕產婦常常會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導致孕產婦無法堅持。因此,國外學者在研究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病因及治療方法的同時,也偏重于提高女性盆底肌肉訓練積極性的研究,但是在國內目前關于此方面的研究還較少。本研究在我院產科門診推行專人健康教育及盆底肌肉訓練持續(xù)性指導課程,在預防女性妊娠及產后尿失禁發(fā)病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2月~2013年6月間在我院產科門診進行規(guī)律產檢的36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2~33 歲,平均年齡(27.51 ±3.21)歲。首診孕周(20.35 ±4.62)周。平均孕前體重指數(shù)(22.32 ±3.48)kg/m2。所有孕婦均符合以下入選標準:(1)孕周在16~24 周之間。(2)無精神性疾病,認知能力正常且知情同意。(3)初產婦,無分娩和引產史。(4)經B 超確診為單胎妊娠。(5)產前檢查無高危因素。(6)無盆腔手術、腎臟疾病以及尿失禁史。患者均隨訪至產后3個月,期間無退出病例。將孕婦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孕婦在年齡、首診孕周、孕前體重指數(shù)、盆底肌力情況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孕婦在孕中期給予常規(guī)的產前健康教育和盆底肌訓練宣教,主要包括醫(yī)務人員向孕婦介紹產前和產后盆底肌訓練的重要性,講解盆底肌訓練方法,盆底肌訓練開始時間、頻次等。觀察組則實施專人健康教育聯(lián)合盆底肌持續(xù)訓練指導方案,具體如下:
1.2.1 專人健康教育 選定1 名專業(yè)健康教育護士負責盆底肌訓練健康宣教課程和持續(xù)性回訪工作。具體宣教課程內容包括:盆底肌群的認識、影響女性盆底肌群張力減退的主要因素、妊娠和分娩對盆底肌造成的損傷,盆底肌張力功能減退時可能導致的癥狀、壓力性尿失禁的主要表現(xiàn)和危害、盆底肌訓練的具體方法、孕婦和胎兒體重的控制對盆底肌的好處等等。宣教過程,采用“講解-提問-討論”的講課方式,提高宣教效果[3]。
1.2.2 確保掌握正確的盆底肌收縮方法 在孕婦首診時,由專業(yè)的盆底理療師對其進行盆底肌收縮方法指導。待指導完畢后,盆底理療師將右手的示指和中指放入孕婦陰道內,左手收放置于其腹部,待其收縮肛門時,如果右手手指感到有壓力環(huán)繞,同時左手無明顯感到腹部用力,則代表掌握正確的盆底肌收縮方法。
1.2.3 家庭盆底訓練方案 由主任醫(yī)師以及盆底理療師共同制定家庭盆底訓練方案,具體方案內容包括:訓練前排空膀胱,收縮肛門和會陰,保證收縮持續(xù)時間大于3 s,然后行放松動作,間隔5~10 s,重復上述動作15~20 次,接著快速連續(xù)用力行收縮肛門及會陰動作15~20 次,如此反復15~20 min,每天2~3 次;每次訓練時間可自行選擇,訓練體位不做固定,仰臥、座位和站立均可;訓練過程中如果感覺不適,立刻終止訓練。
1.2.4 持續(xù)性回訪 由健康宣教過程中選定的專業(yè)健康教育護士對孕婦或產婦進行持續(xù)性電話回訪,每周1 次,回訪內容包括最近一周盆底肌訓練的頻率、盆底肌訓練中有無不適、有無漏尿發(fā)生、漏尿量等內容,對期間孕婦或產婦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并督促續(xù)繼續(xù)進行積極訓練。
1.3 評價標準 統(tǒng)計產后3個月兩組產婦盆底肌力、壓力性尿失禁發(fā)生情況。(1)盆底肌力。由盆底理療師采用手測肌力法進行評估,主要包括深層盆底?、耦惣±w維收縮力、淺層盆底?、耦惣±w維收縮力、深層盆底?、蝾惣±w維收縮力和淺層盆底?、蝾惣±w維收縮力4個方面,分值均為0~5分,分值越高,說明盆底肌肉張力越好。(2)壓力性尿失禁。評價采用ICS 推薦的1 h 尿墊試驗方法(評判標準尿墊重量增加<2 g 為無尿失禁,2~10 g 為輕度尿失禁,10~15 g 為中度尿失禁,≥15 g 為重度尿失禁[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2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產婦產后3個月盆底肌纖維收縮力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3個月盆底肌纖維收縮力比較(分,±s)
表1 兩組產婦產后3個月盆底肌纖維收縮力比較(分,±s)
組別例數(shù) 深層盆底?、耦悳\層盆底肌Ⅰ類深層盆底?、蝾悳\層盆底肌Ⅱ類觀察組180 3.46±0.52 3.35±0.41 3.58±0.42 3.64±0.40對照組 180 2.19±0.35 1.82±0.26 2.47±0.34 2.26±0.31 t′值27.183 42.281 27.560 36.586 P值<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產婦產后3個月尿失禁發(fā)生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后3個月尿失禁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是一種常見盆底功能性疾病,嚴重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正常女性的尿控機制是通過膀胱、尿道、盆底肌肉和神經系統(tǒng)等器官組織的協(xié)調作用來實現(xiàn),但是在妊娠過程中,盆底組織的一系列變化會損害尿控機制[5]。妊娠過程中,子宮的重量會逐漸增加,子宮在盆腹腔的位置變得垂直,從而導致壓向盆底支持組織的重量增加,另外女性妊娠后,盆底組織膠原纖維總量減少,從而減弱了尿道組織周圍的支持力,損害了尿控機制,再加上分娩過程中對盆底組織和神經組織造成的損傷,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共同導致了女性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發(fā)生。壓力性尿失禁的發(fā)生在女性產后比較普遍,根據(jù)相關資料統(tǒng)計顯示,女性產后尿失禁的發(fā)病率為29%~64%之間[6-7]。因此,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問題成為婦產科醫(yī)護人員重點關注問題之一。
目前,產前健康教育和盆底肌訓練是預防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主要措施,并且對盆底肌功能的改善和對壓力性尿失禁的預防效果得到了普遍認同。在傳統(tǒng)的產前教育和盆底肌訓練模式中,沒有考慮到孕婦對盆底肌訓練的認知程度和后續(xù)訓練依從性問題,訓練效果不佳,從而導致沒有充分的發(fā)揮其在預防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作用[8],觀察組的專人健康教育+盆底肌持續(xù)訓練指導方案中,充分發(fā)揮了專業(yè)健康教育護士的作用,課堂形式創(chuàng)新的采用“講解-提問-討論”形勢,提高了宣教效果,讓孕婦對盆底肌情況和尿失禁情況有了充分的認識,提高了鍛煉的依從性。另外,由主任醫(yī)師以及盆底理療師共同制定了科學的家庭盆底訓練方案,并且通過后續(xù)專業(yè)健康教育護士的每周1 次隨訪,為孕婦和產婦提供了持續(xù)性訓練指導,并從側面起到了一個督促作用,保證了訓練效果。本方案中的健康宣教護士和隨訪護士都由同一人負責,這樣有利于護士對女性妊娠和產后情況的掌握。本結果顯示,觀察組在產后3個月盆底肌力和壓力性尿失禁發(fā)生情況方面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也說明了專人健康教育和盆底肌訓練持續(xù)性指導對改善產婦盆底肌力,預防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效果明顯。
總之,專人健康教育聯(lián)合盆底肌訓練持續(xù)性指導有利于改善女性盆底肌力,對于預防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具有重要的意義。
[1]笑 梅,朱雪燕,孫曉妙.產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訓練對預防產后尿失禁的臨床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1954-1956.
[2]侯雯蒞,趙文娟,李鳳艷,等.產前宣教對產婦盆底肌力影響及康復療效觀察[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2,19(7):1043-1045.
[3]王向華,周淑娟,于春燕.專人行使健康教育在婦科病房中的應用探討[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1,9(4):12-13.
[4]王 新,鄧美蓮,李桂友.圍生期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對鍛煉依從性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23):51-53.
[5]吳 君.盆底肌肉功能訓練防治產后壓力性尿失禁[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3):409-411.
[6]陳慶麗,許 勤,殷長軍,等.認知行為干預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訓練依從性和治療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3):41-43.
[7]王 新.持續(xù)性指導圍生期盆底肌鍛煉對產后盆底肌張力及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 (19):3308-3309.
[8]王 新,李桂友,鄧美蓮.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對分娩結局及盆底肌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