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靜
產房風險管理是一種新興的系統(tǒng)護理模式,產房風險管理能夠準確、客觀地識別潛在風險,并能及時評估與處理,是近年來醫(yī)療工作中有效降低醫(yī)療糾紛最經濟、科學的管理方法[1-3]。產科產房風險評估不僅能夠完善產科的優(yōu)質護理質量,還能增強產婦的健康教育效果以及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本研究對產房風險評估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旨在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F(xiàn)將方法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產科132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年齡20~33 歲,平均年齡(26.04 ±3.74)歲;孕39~42周,平均孕(39.42 ±2.37)周。觀察組年齡20~31 歲,平均年齡(26.00 ±3.68)歲;孕39~42 周,平均孕(39.38 ±2.40)周。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疾病史、基礎病、身體情況、精神面貌、生活習慣、不良嗜好、居住環(huán)境及文化經濟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足月待產婦。(2)單胞頭胎。(3)產檢有陰道分娩指征。(4)未見其他嚴重疾病。(4)產婦意識清楚,可配合研究。(5)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相關內科疾病者。(2)既往妊娠者。(3)精神異常者。(4)不同意接受研究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產科護理方式,具體方法如下:
1.3.1.1 產前護理 (1)檔案建立。圍術期及時建立產婦的個性化檔案,包括姓名、年齡、孕周、聯(lián)系方式、家庭住址、心理狀況、生活習慣及妊娠知識掌握情況等,以便臨床參考,提高護理效率。(2)健康教育。積極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還可制定一些妊娠知識手冊發(fā)放給產婦及家屬,提高產婦妊娠知識[2]。(3)心理干預。心理輔導人員要積極與產婦及家屬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產婦舒緩壓力,指導產婦保持積極樂觀的妊娠態(tài)度。(4)孕檢指導。提高孕婦自我監(jiān)護的意識,叮囑產婦按時進行孕檢,務必使其意識到孕檢的重要性,以確保胎兒的健康發(fā)育與正常成長。(5)注意事項。引導產婦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和產科護士醫(yī)師,組織產婦之間的交流,提前幫助待產孕婦預約入院。(6)分娩指導。分別講解剖宮產和陰道分娩的優(yōu)缺點,指導產婦練習分娩體位、呼吸控制、用力方式以及疼痛與放松的技巧,盡可能保障產婦順利分娩。(7)風險評估。對產婦進行分娩風險評估,了解剖宮產指征,在能夠陰道分娩的條件下,鼓勵產婦自然分娩。
1.3.1.2 分娩護理 產婦進入待產室后,根據(jù)分娩評估結果派遣相應的助產護士進行助產。進入產室后,產婦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陌生感和緊張感,醫(yī)護人員要用親切地語氣與產婦進行溝通,多鼓勵安慰產婦。嚴格控制進入產室的醫(yī)護工作人員,避免無關人員的進入,以便產婦分娩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產婦分娩質量。尤其注意剖宮產產婦術中大出血的預防。
1.3.1.3 產后護理 新生兒出生后,及時告知產婦及家屬,幫助產婦恢復情緒,再科學護理產婦的子宮收縮,防止產婦產后失血過多,還要指導產婦正確進行母乳喂養(yǎng),并且有針對性地為產婦生活行為和日?;顒舆M行護理指導,幫助產婦提高康復效果,盡快促進產婦恢復。
1.3.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產科護理前進行產房風險評估:(1)體制管理缺陷。產科病房人手不足,產房中往往會同一時段數(shù)名孕婦即將臨盆,編制人數(shù)的欠缺是產房最常見的現(xiàn)象[4]。長期承受著高負荷的工作量,工作人員身心俱疲,會間接導致對產婦病情觀察不到位事件發(fā)生。(2)業(yè)務能力缺陷。產房許多護士及助產士專業(yè)水平低下,新生兒護理工作要求相對精細,有異于其他科護理工作。同時,對助產士能力要求較高,專業(yè)的助產士不僅僅是負責產程的觀察,對于區(qū)別胎兒呼吸窘迫、人工破膜等工作都應掌握[5]。但由于知識的欠缺,技能操作不熟練,不能確保母嬰安全。(3)缺乏法律意識及責任心。由于法律觀念不強,對產婦及新生兒分娩、搶救等情況記錄不詳細或遺漏。一旦出現(xiàn)醫(yī)療糾紛,查對醫(yī)療護理記錄有所差錯,產婦及家屬會將所有事故矛頭推向醫(yī)護人員。護理人員查對工作不細心,例如新生兒手腕帶信息填寫不正確,會造成產婦家屬誤以為抱錯嬰兒等差錯,引起不必要的糾紛。(4)醫(yī)療設施及設備安全隱患。產房環(huán)境扶手設置不夠,孕婦行動緩慢、笨拙,宮縮時更是不能自控,平衡性差,常易出現(xiàn)摔倒。因此,除了加強對孕婦的看護工作,還要加強產房設施的構建。醫(yī)療儀器需經常檢查及維修,如輸液泵調數(shù)儀誤差、胎兒監(jiān)護儀故障,這些都可能干擾醫(yī)護人員的診斷及治療。(5)產婦及家屬情緒因素。產婦的安全身系著母嬰安全,心理狀態(tài)的好壞影響著分娩的順利與否。產婦家屬心情也易受到產婦的影響,浮躁的心情影響著他們對待醫(yī)護工作者的態(tài)度,時常會對醫(yī)護人員作出過分或苛刻的要求,一旦不滿意,則大鬧產房。對產房風險評估后進行相應改進措施,以提高產科護理質量。
1.4 評價方法
1.4.1分娩方式 比較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
1.4.2 滿意度調查 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產婦進行滿意度調查,主要內容包括護理質量、護理操作、護患關系、專業(yè)素養(yǎng)、應急處理等。采用百分制的方式將其分為3個層次[4]:非常滿意(≥90分),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采用χ2檢驗,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比較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表1)
表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例(%)
2.2 兩組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比較(例)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產房風險評估應運而生,它是以患者為核心的一種新興的系統(tǒng)性護理模式,具備針對性、連貫性、合作性、持續(xù)性、系統(tǒng)性的諸多護理特點,而備受關注[5-6]。體現(xiàn)了“人性化服務,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產房風險評估小組由經驗豐富的產房護理人員或護士長為組長,針對日常潛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處理,如嚴格審查護理文書的記錄、完善病房安全設施、定期考核及業(yè)務能力培訓等。
3.1 加強法律知識宣教 護理人員學習《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的相關法律知識,對經典案例進行分析,提高護士及助產士的法律意識及警覺性,嚴格依法律己[6]。
3.2 完善產房管理制度 科室人員的配置應盡量做到與工作量的變化相適應,保證醫(yī)護人員休息時間。對產房業(yè)務水平參差不齊的護理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按不同學歷及資歷選擇相應的授課內容,提高護理人員的業(yè)務能力及技能水平是成功減少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的關鍵[7]。
3.3 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 遵循“人性化護理服務”理念,讓每位產婦及家屬安心、舒心。在告知產婦胎兒情況時,應從旁協(xié)助調節(jié)產婦心理壓力,疏導其焦慮及抑郁情緒,同時及時告知家屬母嬰的最新情況。應親身檢查產婦及胎兒狀況,不應一味依賴儀器而造成誤判病情,耽誤治療。醫(yī)療設備應定期維護,病房環(huán)境要按時消毒,對體質較差的新生兒,應放置在無菌病房,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避免造成院內感染[8]。
綜上所述,產房風險評估可有效改善產婦精神面貌,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增強產婦及家屬對醫(yī)院的信任度。這是一種高效優(yōu)質的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應用推廣,可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及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
[1]金小玲,朱衛(wèi)文.人性化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60-61.
[2]操 楠.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5):395-396.
[3]王妙芬.不同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8):24-25.
[4]萬宏偉,陸 云,侯燕文,等.“一貫制”責任護理模式對提高產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6-8.
[5]張麗英.家庭化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0,32(2):296-297.
[6]何玉敏,王少冰,沈瓊佳,等.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一體化產科病房中的重要性[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296-298.
[7]郭 瑛.產科護理中個性化護理模式的合理應用[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11):350.
[8]萬宏偉,侯燕文,黃 蓉,等.產科一貫制責任護理模式在婦產科醫(yī)院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院,2011,15(1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