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美娜
(齊齊哈爾市建華區(qū)文化館 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遠在兩三千年前的周代,統(tǒng)治者為了“觀民風”,已有了獻詩、采詩的制度,《詩經(jīng)》中的民歌就是這樣搜集起來保存下來的。后來在秦漢時代更成立了樂府機關(guān),專門從事歌謠的搜集與整理工作。不過官府的搜集局限性較大,對人民反抗的作品常抱排斥的態(tài)度,有的就只能作“反面材料”或“罪證”,對搜集者和歌手進行鎮(zhèn)壓。如明代按察僉事韓邦奇因為記錄了浙江的《富春謠》,反映“官府拷掠”、民不聊生的情況,而被罷了官。有時為了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反動文人也會篡改和偽造民間文學。當然,思想比較進步的文人還是記錄了不少比較優(yōu)秀的民間文學作品,雖然同失傳了的大量民間創(chuàng)作相比,記錄下來的不過是滄海一粟,但總還是我們特別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各種古籍保存了無數(shù)零散的謠諺、民歌、神話、傳說和童話故事,如《古謠諺》、《樂府詩集》、《山海經(jīng)》、《莊子》、《韓非子》、《淮南子》、《太平廣記》、《粵風》等書中都有豐富的民間文學資料?!端焉裼洝?、《酉陽雜俎》等書中記載了世界上最早的毛衣女故事、灰姑娘故事的完整異文?!拔逅摹睍r期,北京大學成立歌謠研究會,開始科學地搜集民間文學作品。當時新文學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幾乎都參加過這一工作。李大釗、魯迅、劉半農(nóng)、胡適、周作人等人都記錄過民歌,從而掀起了一個記錄、研究與出版民間文學的熱潮。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后,文藝工作者更深入群眾自覺地同工農(nóng)兵打成一片,學習民間文藝,搜集到更多民間文學作品。新中國成立以后成立了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由郭沫若任主席,出版了專門的刊物,民間文學搜集出版工作進入新的時期。1958年7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民間文學工作者代表大會,制定了“全面搜集,重點整理,大力推廣,加強研究”的工作方針(即“十六字方針”),更推動了民間文學搜集工作的飛速發(fā)展。雖然有浮夸風的影響,在十年浩劫中民間文學工作更受到了巨大的損失,但在“四人幫”垮臺后,民間文學搜集工作又以更大的規(guī)模起飛發(fā)展了,民間文學的書刊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xiàn)。目前已展開了全國性的全面普查工作,并且在普查的基礎(chǔ)上編輯《中國歌謠集成》、《中國故事集成》和《中國諺語集成》等三套叢書。這幾年的發(fā)展遠遠超過了以往的17年。
民間文學的搜集記錄工作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它反映了人民的心聲,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文藝工作者可以通過調(diào)查記錄民間文學更好地了解人民的生活和人民的心理,黨政部門和各門社會科學研究人員通過采風也可以得到研究人民、社會的許多寶貴資料。搜集的民間文學作品經(jīng)過選擇、整理和出版,可以使優(yōu)秀作品得以推廣,發(fā)揮更大的審美教育作用,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民間文學的健康發(fā)展和提高。通過直接深入群眾搜集民間文學作品還可以使文藝工作者更全面地向人民群眾學習,有利于文藝的民族化、群眾化。
民間文學的搜集整理工作是艱巨的。要搞好這一工作必須首先尊重民間文學,要有不怕困難深入群眾的奮斗精神以及必要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特別是對于民間文學的特點要有足夠的認識。
要搞好搜集整理工作必須充分認識民間文學的立體性特點,貫徹“全面搜集”、“忠實記錄”、“立體描寫”、“慎重整理”等原則。
調(diào)查記錄民間文學要把在口頭流傳的作品如實地保存下來,過去只講“一字不動”,這當然是“忠實記錄”的重要原則,但今天看來已經(jīng)不夠了。要科學地保存下民間文學作品的全貌,進行忠實記錄必須進行“立體描寫”,把民間文學的立體性原封不動地描寫下來。
民間文學同作家書本文學的重要區(qū)別之一,就在于它的立體性。它不只是一種平面的語言藝術(shù),而且是活動的、多面的、帶有綜合性的立體藝術(shù)。如果拿魚來打比方,民間文學不是畫上的魚,而是水中的魚。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活動的。不只是三維空間的立體,還包括時間,是“四維空間”的活動的立體。因此,如果要如實地記錄下民間文學的全貌,就一定要充分理解民間文學作為一種活的語言藝術(shù)的立體性特點,進行“立體描寫”。這就是說,民間文學作品本身是立體的,同時它所產(chǎn)生的和流傳的環(huán)境也是立體的。二者緊密結(jié)合,形成了民間文學完整的立體結(jié)構(gòu)。如果忽視了這種立體性,搜集來的民間文學作品就可能不是“活魚”,而成了魚干兒,甚至成了“畫中之魚”,這就有失民間文學的精神和原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