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司祺
(重慶文理學院 重慶 402160)
舞蹈創(chuàng)編中的地方戲舞蹈元素運用論析
——以秀山燈舞為例
吳司祺
(重慶文理學院 重慶 402160)
秀山花燈是當地土家族、苗族和漢族等民族喜聞樂見的地方戲曲,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樸素的民間藝術特色。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的秀山燈舞,色彩斑斕,富于藝術表現力,對當代舞蹈的創(chuàng)編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舞蹈創(chuàng)編;地方戲曲;秀山燈舞;舞蹈元素
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舞蹈創(chuàng)編者,除具備較好的舞蹈技巧、一定的生活體驗和感受等外,還需具備相應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和所有藝術形式一樣,舞蹈同樣源于生活,同時又是對生活的升華和藝術再現。本文就在舞蹈創(chuàng)編中如何運用地方戲舞蹈元素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進行探討,提出地方戲舞蹈元素在舞蹈創(chuàng)編中運用的主要方面和模式。
舞蹈創(chuàng)編的基本要素包括動作、節(jié)奏、空間和時間。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舞蹈的呈現形式。另外因動作、節(jié)奏、空間和時間要素在創(chuàng)編者構思中所處的定位不同,其側重點和組合形式就會不同,最終所呈現的舞蹈形式和風格也相應不同。首先,動作要素是舞蹈創(chuàng)編過程中要注意的要素之一。動作要素是舞蹈各種表現形式的直接載體,是舞蹈的最基本特征,沒有相應的動作作為載體,舞蹈就不成其為舞蹈了。舞蹈中的動作是藝術化的動作,是結合音樂律動等的形體姿態(tài)的藝術化。其次,對節(jié)奏要素的把握。一般說來,節(jié)奏要素主要以動作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和肌肉用力的張弛等形式表現出來。在舞蹈的創(chuàng)編過程中,能否注重不同變化節(jié)奏的展現是能否較好地展現舞者姿態(tài)美的關鍵。三是注意舞蹈動作的組合。舞蹈動作是在以動作方向、動作路線和隊形變換等所構成的一定空間的立體展現。老表演藝術家蓋先生認為,要塑造出多姿多彩的舞蹈藝術形象,就需要將舞蹈動作進行適應人體的“臉面、胸面、腹面”多方位的組合而不是把它們置于同一方向上。四是舞蹈音樂的選編問題。音樂是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舞蹈創(chuàng)編中必須十分注意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的舞蹈需要不同的音樂類型與之相匹配。要根據舞蹈適用的范圍選編不同的音樂。最后,注意對舞蹈時間的把握。舞蹈是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的,在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時要充分考慮到舞蹈藝術的時間限制性。
秀山花燈是當地土家族、苗族和漢族等民族喜聞樂見的地方戲曲,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樸素的民間藝術特色。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的秀山燈舞,色彩斑斕,富于藝術表現力,對當代舞蹈的創(chuàng)編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首先,秀山燈舞講究“圓”的形式美。舞蹈是人們表達渴求幸福、美滿和美好的重要形式。秀山花燈舞蹈的基本形式也叫門斗轉。幺妹子是斗,賴花子是門,門圍著斗轉,從哪開始最終在哪結束,轉一圈為一團。這種形式在最初的時候被稱著“團團”,象征著兩人越團越緊、越緊越團、和睦和諧與美滿之意。在整個舞蹈過程中,通過演員的半圓轉或圓弧運動或劃圓等動作以展現出大圓套小圓的舞蹈動作形態(tài),從而較好地契合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反映了秀山各族人民對光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我們正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舞蹈創(chuàng)編者可以通過借鑒“團團”圓的舞蹈形式,創(chuàng)編出反映生活、聚集正能量、服務社會的當代“團團”舞。
其次,秀山燈舞的弧線動律。秀山燈舞的弧線動律在丑角的舞蹈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反映,充分體現了秀山燈舞樸實、健壯、詼諧的特點。它主要濃縮在“面對面——背靠背——面對面”這樣三個過程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幺妹和花子均是由肋骨為發(fā)力點帶動上身走弧線完成配合的,給人以一種圓滑、流轉的空間動態(tài)形象,從而展現了該舞蹈的獨特韻味。當然,在當前的舞蹈創(chuàng)編中不一定要模仿其弧線的律動方式,但可以借鑒其以一定的動作形式表達樸實、健壯、詼諧的立意方法和原則與精神。
三是秀山燈舞善于吸收創(chuàng)新的特點。秀山燈舞是歷史上的移民和周邊的湘、黔等地傳入的外來文藝與當地土著文藝融合而成的產物,更是秀山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記載著秀山人民世世代代傳承的民風民俗和體現了秀山人民的文化觀念、審美意識以及精神風貌,這些使其成為了具有濃郁地方性特點的戲曲舞蹈。因此,秀山燈舞形成的過程也是秀山人民在文化上的吸收、加工、提煉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首先,確定借鑒或參考對象?,F代舞蹈要借鑒或吸收地方傳統(tǒng)戲曲中的舞蹈的表現方式或元素就必須對所要借鑒或參考的對象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秀山燈舞有著其獨特的歷史沉淀,經歷了孕育、吸收、形成、發(fā)展等階段,經歷了它曾受到秀山周邊地區(qū)乃至遠距離地域的民間文藝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特別是與民歌、花燈戲有著密切的關系。創(chuàng)編者對舞蹈的動作技巧、節(jié)奏律動和音樂表其次,適當舞蹈形式的采用。舞蹈創(chuàng)編是要考慮群體的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的。地方戲曲中的舞蹈是具有鮮明的特點的,因為它服務的受眾是地方百姓,這就要求舞蹈的動作簡單易懂,而且還要形象生動、故事性強、情節(jié)簡單,否則會失去存在的價值。這對當前的舞蹈創(chuàng)編人員也是個挑戰(zhàn),脫離群眾的純藝術技巧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舞蹈創(chuàng)編人員在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時,不僅要選擇適當的舞蹈主題和素材,也要根據其主題選擇適當的結構加以整合和組織,借助舞蹈和相應的表現手法,將舞蹈主題及其情節(jié)展示出來,從而達到舞蹈展示藝術的完美和諧。
達等特點與風格的準確把握是建構一定形態(tài)舞蹈的關鍵。居于適當的舞蹈主題,創(chuàng)編人員適當地借鑒地方戲中的舞蹈元素也不失為一種最好的方法之一?,F已收集整理的秀山燈舞步伐23個,扇法20個,單一動作40個,雙人單一動作23個,亮相姿態(tài)14個。它們構成了秀山燈舞的寶貴資源庫,也是可供舞蹈創(chuàng)編者借鑒利用的重要方面。
第三,注意舞蹈語匯的提煉和選擇。地方戲曲中的舞蹈具有豐富的舞蹈語匯。盡管秀山燈舞只有轉團和提胯等動作,但它手、頭、臀、腳等具體動作卻是相當豐富的。要創(chuàng)編出為受眾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除了要考慮到受眾的心理、習慣和興趣等因素外,關鍵還在于舞蹈語匯的提煉和選擇。當然,在舞蹈創(chuàng)編的時候既可以采用夸張的表現手法,也可以采用簡單的雙手上舉加上小跑步,搖擺頭部、臀部等來呈現舞蹈的主題和所要表達的情感。而這些在地方戲曲中具有可供挖掘的豐富資源。
第四,舞蹈的編排。舞蹈是將一系列動作整合編排為一定套路后的藝術展現。成套路的舞蹈動作要符合動作的進退、急緩、剛柔和虛實等矛盾運動的變化規(guī)律。其中,起伏、高潮和收勢等動作的編排既要符合人體運動規(guī)律,也要和舞蹈意象相符合,即充分體現出所編排舞蹈動作的科學性、邏輯性、實效性和美學原則。而富蘊“神重于行”、“以形達意”、“文以載道”等藝術理念的地方戲曲為此提供了極好的借鑒機制和范例。
[1]方倫裕等.花燈舞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姚祖恩.獨其特色的民間歌開藝術——跨山花燈探源[J].中國民族,2005(11).
[3]喻再華等.秀山花燈[M].重慶市文化局,1999.5-7.
課題項目:本文是重慶文理學院校級課題“重慶秀山花燈舞蹈的表演形式與動態(tài)特征研究”階段成果之一,課題編號:y2013yy65。
J70
A
1007-0125(2015)06-0144-02
吳司祺(1987-),女,遼寧營口人,助教,從事舞蹈教育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