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彥[暨南大學, 廣州 510632]
以《平山冷燕》中的才子形象為例解析其“尊女”內(nèi)涵
⊙張雪彥[暨南大學, 廣州 510632]
《平山冷艷》作為清代才子佳人小說的典型代表,在文學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它所創(chuàng)造出的“佳人模式”更是對后世影響深遠,這種“佳人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顯揚女子的才學品貌,在志向與品質(zhì)上對女性進行高度評價。這種模式其實就是一種“對傳統(tǒng)女性固有形象及男權(quán)話語中心的‘顛覆’”①。在這種模式中,女性形象往往是聰慧的,甚至是天賦異稟的?!镀缴嚼溲唷分械纳谨旌屠浣{雪,就是此類佳人形象的典型代表。相比之下,男性形象就顯得沒有那么突出?!镀缴嚼溲唷纷鳛榇朔N模式的開山之作,其特點是比較突出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這種尤為突出的“佳人模式”其實蘊含了一定的“尊女”思想。《平山冷燕》作為才子佳人小說的代表作品,對后世有著不小的影響,但是才子佳人小說“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始終沒有引起評論界的過多注意”②,所以針對才子佳人小說的研究并不算太活躍,而作為才子佳人小說代表作的《平山冷燕》,它更多的是和其他的才子佳人小說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但是對《平山冷燕》中男性形象的研究并不是太多。所以,本文將從作品中的才子形象出發(fā),通過梳理其形象特點,從而更好地理解《平山冷燕》的“尊女”內(nèi)涵。
這里所提到的才子,主要是指燕白頷和平如衡兩位男主角。這兩位男主角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有著其自身的特色。首先是樣貌描寫上的女性化傾向。在才子佳人小說中,才子的外貌一般都是文弱秀美的,甚至帶有明顯的女性化色彩,“具有如女子一般的美貌以及文弱的體質(zhì)是一個才子所必需的特點”③。在《平山冷燕》中,這種女性化的外貌描寫是比較值得注意的。先說平如衡,書中多次寫到過他的外貌,在第七回中他首次出場,書中便用了“面如美玉,體若兼金”這八個字來概括。我們不妨試想一下,一個男子,面如美玉,那該是怎樣的貌美纖弱,這明顯是采用女子容貌的描寫手法,完全不同于一般男子的外貌描寫。除此之外,在第十七回《他考我求他家人代筆,自說謊先自口里招誣》里,作者還借山黛之口,更為詳細生動地描繪平如衡的外貌:“那生年約二十上下,生的面如瓜子,雙眉斜飛入鬢,眼若春星,體度修長。雖弱不勝衣,但神情氣宇,昂藏如鶴。”④這一段有關(guān)外貌的描寫,可以輕易地看出作者對平如衡外貌的女性化傾向。這段話里有幾處重點:第一,平如衡面如瓜子,也就說他是瓜子臉,雙眉斜飛入鬢,眼睛亮晶晶的好像春日夜晚的星星。這樣的描寫無疑是女性化的,瓜子臉一直以來都是用來描寫美人;這樣的描寫,我們很難將其與一般的男性形象聯(lián)系起來。其次,山黛說他“體度修長”且“弱不勝衣”,這兩點是從身段上將其男性形象進行了弱化。將這兩句話聯(lián)系起來,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體量纖細的少女,而這里卻是用來描寫男子??梢姇袑τ谄饺绾獾耐饷裁鑼懹兄黠@的弱化以及女性化的傾向。
再說燕白頷,在他第九回出場時,我們就能從王宗師對他的描述中窺見其外貌特征。王宗師看到的燕白頷是:“垂髫初斂正青年,弱不勝冠長及肩。望去風流非美色,行來落拓是文顛。凝眸山水皆添秀,倚笑花枝不敢妍。莫作尋常珠玉看,前身應(yīng)是李青蓮。”⑤這里的描寫也有幾處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是“弱不勝冠長及肩”,也是凸顯了燕白頷的文弱,連冠都無法負擔的纖弱,長長的頭發(fā)披散在肩頭,這樣的描寫是從身量上比較明顯地女性化了燕白頷的形象。而“凝眸山水皆添秀,倚笑花枝不敢妍”這兩句則是在五官上進行了女性化的描寫。一般情況下,花是和女子的美貌相掛鉤的。而這里卻用來凸顯身為男子的燕白頷的秀美,這不能不說是有著明顯的女性化傾向。同樣在十七回中,作者也借用冷絳雪之口,再一次對燕白頷的外貌作了描繪:“身材清秀而豐滿,雙肩如兩山之聳,一笑如百花之開。”⑥這里的描寫同樣也是從身量和外貌兩個方面展開。首先在身量上再次提到了“清秀”,并且又指出“豐滿”。無論是“清秀”還是“豐滿”,一般情況下也是多見于對女子的描述,而且這里再一次用到了“花”,用“百花之開”來形容燕白頷的笑容。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于燕白頷的外貌描寫也有著明顯的女性化傾向。
通過梳理,我們發(fā)現(xiàn)《平山冷燕》中對于這兩位才子的外貌描寫有著明顯的女性化傾向,甚至有的地方是直接采用女性外貌的描寫手法來進行描繪。這樣的外貌描寫,雖然乍看之下會讓人有驚艷之感,但是同文章中的女性角色相比起來,則失去了其特點和亮點。同樣是秀美的女性化的描寫,兩位女主角的外貌描寫則更多也更有特色。例如天子初見山黛時對其“眉如初月,淡安鬢角正思描;臉似含花,艷斂蕊中猶未吐”⑦的驚艷,以及山顯仁初見冷絳雪時對其“身截巫山云一段,眉分銀漢月雙彎。行來只道花移步,看去方知玉作顏”⑧的驚嘆等。作品中的男性角色在外貌描寫上被“女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看作是對男性形象的一種“淡化”,是為了更好地凸顯出女性形象的驚艷和完美。從這里我們便能看出作品中的“尊女”傾向了。
除了外貌描寫之外,有關(guān)才學的描寫也可以看出《平山冷燕》中的“尊女”內(nèi)涵。這一點在文章中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燕白頷和平如衡兩位都是有名的才子,一位是十三歲就考到案首的才子,另一位是令考官拍案稱奇的奇才;兩位又同時被稱為“天下奇才”,其才學可想而知。在第十回中,作者更是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展現(xiàn)兩位的才學,通過聯(lián)句的方式對其才華進行了渲染。這兩人對于自己的才學有著相當?shù)淖孕?。在沒有遇見平如衡之前,燕白頷感嘆道:“卻恨沒個真正才子,可以旗鼓相對,已發(fā)胸中之蘊?!雹岫饺绾飧侵苯樱骸拔移饺绾庥胁湃绱?,卻從不曾遇著個知己?!雹馔ㄟ^燕白頷和平如衡兩人之間的惺惺相惜,也不難看出兩人在才學上的自負與自傲。然而就是這樣兩個自傲的才子,在遇到兩位女主角之后,也不得不心服口服。這一內(nèi)容集中體現(xiàn)在第十六回兩位男主角與女主角的當面較量中。燕白頷和平如衡與扮成侍兒的冷絳雪和山黛比拼才學。燕、平二人開始還自信滿滿,卻不想被兩位女主角的文采驚呆,不斷地感嘆“好美才,好美才,怎這等敏捷”“芳姝如此仙才”“奇才,奇才”,嘆服之情溢于言表。燕白頷在看完冷絳雪的詩之后,甚至感嘆道:“天地既以山川秀氣盡付美人,卻又生我輩男子何用?”?平如衡更是直接感嘆道:“女子中有如此敏才,吾輩男子要羞死矣!”?最后他在告辭之前甚至說:“煩致謝小姐,請歸讀十年,再來請教?!?直接表現(xiàn)了他們的嘆服,甚至不如對方的意思,尤其是“請歸讀十年,再來請教”這句話從感嘆沒有勁敵的平如衡嘴里說出來,不吝于讓他否定自己的才學。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更為直觀地感受到了兩位女主角的才學之高。
所以說,在才學上,兩位才子也是略遜一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運用了先揚后抑的手法。在作品的前半段不斷地渲染燕白頷和平如衡的才學,但是在最后正式比試的時候,通過對兩位男主角的心理活動描寫,從自負到嘆服,層層遞進,凸顯了女主角的才學。這樣看來,這兩位男主角的才學描寫其實也可以看作是對女主角才學的一種襯托。
《平山冷燕》作為才子佳人小說的代表作品,在文學史上有著其特殊的地位。它所構(gòu)造的“佳人模式”對于后世的影響不容小覷。而這種“佳人模式”有著明顯的“尊女”的文化內(nèi)涵。本文就是通過對《平山冷燕》中才子形象的梳理,來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尊女”內(nèi)涵。
在前文中,我們對《平山冷燕》中的才子形象進行了外貌描寫和才學描寫兩個方面的分析。從外貌描寫上來看,燕白頷和平如衡的外貌描寫有著明顯的女性化傾向。這種傾向使得文章中的男子形象沒有了其自身的特色。雖然初看之下會給人帶來驚艷之感,但是卻也容易被女主角的光芒所掩蓋。因為這種被“女化”的外貌,實際上就是將男性形象的特征抹去,從而讓男性形象與女性形象站在了相同的天平之上。在這種情況之下,作品中對女性形象的描寫要比對男性形象的描寫多得多,也精彩詳細得多。那么理所應(yīng)當?shù)?,女主角的光芒會更勝一籌,這其實就體現(xiàn)了《平山冷燕》的“尊女”內(nèi)涵。
才學的描寫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燕白頷和平如衡是對自己才學非常有自信的才子,他們的才華毋庸置疑。但就是這樣的才子,在面對山黛和冷絳雪這樣天賦異稟的才女時,也不得不表示嘆服。這其實就是運用了先揚后抑的手法,更是借燕、平二人說出了男兒不如女子的感嘆。這其實也是非常明顯的“尊女”思想的表達。
通過對《平山冷燕》中才子形象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這部書是有著比較明顯的“尊女”傾向,這種傾向就表現(xiàn)為通過“弱化”甚至是“女化”男性形象,從而凸顯出女性形象的美好。在這部作品中,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不再是男性形象的陪襯,她們成為了故事的主角。她們的才學品行不輸于男子,甚至遠勝于男子。這樣的嘗試,有著其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后世也有一定的影響,就連《紅樓夢》這樣偉大的作品,也被說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這種模式的影響。作為才子佳人小說的開山之作之一,《平山冷燕》無疑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不論是在人物形象的設(shè)置,還是敘述手法的運用以及其內(nèi)在的思想內(nèi)涵等方面,都是值得我們?nèi)パ芯亢褪崂淼摹?/p>
① 聶春燕:《一次不夠成功的“顛覆”——評〈玉嬌梨〉〈平山冷燕〉的佳人模式》,《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4期,第62頁。
② 張淑賢:《才子佳人小說的研究歷史及現(xiàn)狀》,《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夏之卷,第206頁。
③ 李華:《淺論明清才子佳人小說主人公的性別錯置》,《今日南國》2008年7月總97期,第112頁。
④⑤⑥⑦⑧⑨⑩???(清)荻岸山人編次:《平山冷燕》,中華書局2002年9月第2版,第141頁,第72頁,第141頁,第11頁,第62頁,第73頁,第74頁,第134頁,第137頁,第138頁。
作 者:張雪彥,暨南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學。
編 輯:張晴 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