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根
【摘 要】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理解能力不足,粗心大意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錯誤。而錯誤本身是一個達到正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首先指出教師面對學生錯誤該有的態(tài)度觀。然后,指出學生錯誤的利用價值,合理地利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錯誤,不但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后,提出科學利用錯誤教育資源的策略,具體是教師要正確對待錯誤,不隨意抹殺錯誤;要勇于改正錯誤,從錯誤中獲得啟迪;對比錯誤,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shù)學;錯誤利用;價值;策略
雖然教材在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中,一直處于最重要的教學資源的地位,但是教師不可以忽視對于其他教學資源的利用,特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如果能夠利用好,便能夠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理解能力不足,還常常粗心大意,因此,不可避免地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錯誤。教師在面對學生的錯誤的時候,完全沒有必要向要求成人一樣要求學生,也沒有必要要求學生不出現(xiàn)一點錯誤。教師要能夠容忍學生犯錯誤,同時把學生的錯誤巧妙地利用起來,進而去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一、教師面對學生錯誤該有的態(tài)度觀
小學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年齡較小等原因,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這種或者那樣的錯誤。這些錯誤可能在課堂學習中,也可能在作業(yè)中,更有可能在考試中出現(xiàn)。而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面對這些錯誤時,應該如何看待,如何處理呢?是應該理解呢,還是責備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實際上,錯誤本身是一個達到正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就相當于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個道理。因此,作為一位負責任的數(shù)學教師,要能夠理解學生的錯誤,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但是,光理解和允許是不夠的,還應該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犯錯誤了,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的根源,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同時引導學生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把錯誤利用起來,變成對學生有益的資源。
二、學生錯誤的利用價值
(一)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課改指出,教師在開展數(shù)學活動中,要十分關注學生的情感及態(tài)度,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建立學習的自信。在學習過程中,良好的情感及態(tài)度,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夠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發(fā)生的錯誤,只要合理地利用,能夠對學生起到特殊的教育作用。這種錯誤由于其產(chǎn)生于學生學習的活動本身,對其善加運用,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情感及態(tài)度的發(fā)展,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熱情。
(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下轉第16頁)
(上接第15頁)
教師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小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教師要鼓勵學生,面對錯誤,不要畏懼,而應該客觀地對錯誤進行全方位的深究,探究出現(xiàn)錯誤的真正原因。同時,要鼓勵學生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對錯誤的問題或條件進行思考并訓練,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在講解完相遇問題的數(shù)學知識后,我常常會給學生設計一份這樣的作業(yè)練習。題目是:在一條直路上有兩輛汽車,它們相互間的距離是1000米,其中汽車甲以每分鐘600米的速度行駛,汽車乙以每分鐘700米的速度行駛,請問2分鐘后,它們相距多少米?這道題目故意漏掉了兩輛汽車的行駛方向這一條件。作業(yè)交上來后,有不少學生對這道題目提出了質疑,指出這道題目出錯了,沒有辦法計算。只有很少的學生指出這道題目缺少兩車的行駛方向這一條件,并且分別給出了如果兩輛汽車相向而行的計算方法和如果兩輛汽車相背而行的計算方法。通過采用這種精心設計是錯誤題目,能夠幫助學生在掌握原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對知識再進行拔高,從而一方面不斷地檢驗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的精髓,一方面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科學利用錯誤教育資源的策略
在過去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不能容忍學生犯錯誤,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科學的,也是不人性化的。在現(xiàn)代的教育中,我們要正確的認識錯誤,要以一顆教育的心、平常的心對待課堂教學,對待錯誤。教師與學生都應該深化對錯誤的認識,都應該認識到,錯誤能夠促進人的成長。所以,課堂教學中錯誤也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
(一)正確對待錯誤,不隨意抹殺錯誤
在這里,是指教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心,不要輕易臆斷學生犯錯,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讓一些看似錯誤的行為變成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記得有一次學校教學研究公開課上,授課教師出了一道數(shù)學題“(3/5)÷2”,然后要求有一位同學能上講臺解答。此時,講臺下有一位同學舉手示意能夠解答,這位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差,平時的表現(xiàn)也比較頑劣,但這位教師也讓他上臺來嘗試??墒?,當這位學生剛寫出來“(3×2)/5”的時候,這位教師立刻判斷這位學生不會解答這道數(shù)學題,于是讓這位學生回到座位。這位教師便自己講解起了這道數(shù)學題的解法。我注意到,這位同學在座位上時的表情,很明顯,一直是在不服氣。當下了課,我主動找到這位學生,與他攀談了起來,在對話的過程中,我逐漸了解到,這位學生的實際想法是,他想以(3×2)/(5×2)÷2作答,最后結果為3/10。由此可見,這位教師剛剛錯失了一次珍貴的教學良機。其實,人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雖然這位同學由于平時比較頑劣,不服從管理,為班級、課堂教學帶來一些麻煩,也讓教師感到頭痛。但是,他也還畢竟只是位沒有長大的孩子。假如這位教師能夠再寬容一些,讓這位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我想那將會是一次精彩的教育展示。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寬容一些,正確對待錯誤,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不隨意抹殺錯誤。
不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生活中,都不缺乏教育的資源,只是不善于挖掘與發(fā)現(xiàn)教育的資源。我們應該更善于去挖掘教育資源,有效利用教育的資源,通過不斷的努力,有效利用教育的資源,讓錯誤不再可怕,而是成為教學的一個亮點。
(二)勇于改正錯誤,從錯誤中獲得啟迪
古語說的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其實,不僅是學生,即便是教師,都有時難免犯錯。犯了錯誤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能正確處理錯誤,而這也正是對教師的一個檢驗。例如,有一次,在教學平面圖形的面積一課時,因為備課時沒有準備妥當,在教學時,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我少算了一個步驟。當我找到錯誤的原因時,我沒有慌亂,而是趕緊改正錯誤,并且借此,我引領學生深入探究了這其中有價值的教學元素。由此,也引發(fā)了學生研究推導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熱情,這堂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有價值的地方,不是錯誤本身,而是人們從錯誤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獲得啟迪,這是錯誤最有價值的地方。有效利用錯誤的教育資源,這不僅是對教師的一個檢驗,也是教師在教學中的一次契機,不僅能夠化解尷尬的局面,而且還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比錯誤,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在一次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出了一道數(shù)學題,生產(chǎn)500個氣球,甲每小時生產(chǎn)5個,乙每小時生產(chǎn)10個,若是甲與乙同時加工生產(chǎn),則幾小時可以加工生產(chǎn)完這些氣球。教師要求學生作答,很快,學生們給出兩種解答公式,分別是500÷5+500÷10與500÷(5+10)。那么,這兩個計算公式哪個是正確的呢,學生們爭論不休,最后一致認為這兩個計算公式都正確。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沒有即刻告知學生哪個是正確的計算公式,而是讓學生分別計算出這兩個公式的結果。面對不同的答案,教師又引領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為什么這兩個看起來似乎都正確的計算公式,答案卻是不同的。當通過探討弄明白為什么這兩個計算公式的答案不同后,學生也明白了為什么500÷5+500÷10是錯誤的。從這個教學案例中,我們看到,教師沒有在學生計算錯誤的時候,即刻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引領學生計算出兩個不同的答案,再引領學生探討,找尋錯誤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這次的教學印象非常的深刻,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深刻記住了知識,而且還幫助學生改正了錯誤,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拓展鞏固了學生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湯素芳.淺談小學數(shù)學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A),2014,11
[2]王倩.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分析與應對[J].小學教學參考(數(shù)學版),2014,11
[3]阮祥永.因錯誤而精彩——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錯誤資源的使用[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2,10
[4]周喬龍.剖析小學數(shù)學簡便計算錯誤成因,提高學生運算效率[J].新課程(小學),2010,11
[5]唐鋒敏.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過失錯誤的原因與對策[J].廣西教育,2006,04A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和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