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麗, 馮志輝(.建東職業(yè)技術學院;.常州市錢璟康復器材有限公司,江蘇 常州 3000)
人車結合應用的探析
于麗麗1, 馮志輝2
(1.建東職業(yè)技術學院;2.常州市錢璟康復器材有限公司,江蘇 常州 213000)
摘 要:人機工程學,是把人的因素作為產(chǎn)品設計的重要參數(shù),為產(chǎn)品設計提供一種新的理論依據(jù)和方法,從而優(yōu)化人機關系。隨著社會的進步,汽車逐步成為人們的代步工具。在汽車的結構設計中,充分考慮了人-車-環(huán)境三者之間的關系,改善了駕駛員的操作環(huán)境,勞動強度以及安全性、舒適性。本文應用人體測量學、人體力學、勞動生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對人體機構進行研究,通過駕駛員作業(yè)空間布置,汽車安全性、駕駛員坐姿等方面分析人機工程學在汽車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人機工程學;汽車結構設計;人體測量
汽車作為現(xiàn)代的代步工具,保有量的急劇上升,讓其已從一個奢侈品演變成普通家庭就可以使用的家用品。上百年的歷史,讓汽車不僅從外形還是結構的設計上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汽車在變,變舒適,變快,變得更易操縱,但不變的規(guī)律或是始終考慮的因素就是:人。
汽車的很多設計考慮了人的因素,人的視覺、聽覺等勞動強度,解決人即將面臨的問題,達到人車結合的最高境界。這一規(guī)律完美符合了人機工程的研究方向。例如在安全或舒適方面:無論是以駕駛員為中心還是以乘坐人員為中心(人的乘坐尺寸指標)的座椅設計,還是駕駛員常常接觸的方向盤和手柄,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另外在安全方面各種主、被動保護措施也使人們在突發(fā)危險時,能最大限度地減小傷害,確保人的安全等。人機工程學在汽車設計中應用十分廣泛。本文針對這一成功的產(chǎn)物,著重從人機工程學方面研究人在汽車設計中的影響。
2.1 車型分析
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同時也追求汽車車身外型的多樣式。根據(jù)汽車發(fā)展的歷史觀看,汽車車身的外型經(jīng)歷了馬車型、箱型、甲殼蟲型、船型、魚型、楔型等的變化。整個變化一部分考慮因素來源于汽車的動力學,減少阻力。另一部分因素來源人的感官。因為誰都無拒絕完美的線條,肌肉感,棱角等來帶的美感。不同人的性格、心理需求不同。又進行詳細的分類,一般喜歡刺激、動感的人則喜歡選擇有外形動感、線條分明,有較低的風阻系數(shù)的轎跑車或跑車外形的車,如法拉利、奔馳的C 系;而一些成功人士和商人則注重外表和自身的地位的展現(xiàn),這些人一般會選擇外形大氣,車身較長,能顯示其地位的行政級或辦公級的豪華轎車,如寶馬的7系,奔馳的S系。
2.2 顏色分析
在外形上,車身顏色也很重要。在人們的心理上,通常認為黑色或灰色車身給人以穩(wěn)重;一些鮮艷顏色如紅色,讓人感覺這車富有運動性能,有動感;而綠色的小車則讓人感覺貼近自然,給人一種清新感。
3.1 駕駛室的分析
駕駛室是駕駛員乘坐的環(huán)境,其大小直接影響駕駛員的工作強度、安全性及心情。過小,駕駛員操作時擁擠比較勞累,安全系數(shù)降低。過于寬敞,首先浪費空間增加成本,再者讓駕駛員沒有安全感,影響駕駛。
整個操作過程都是坐著完成的。需要考慮坐姿的參數(shù),在整個設計中主要參考了人自然放松的坐姿,除此之外還包括座椅的厚度、彈性、傾斜度,人員的衣服厚度、活動范圍等。同時視線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參考坐姿眼高的數(shù)據(jù)以及最佳視線的位置。以上只是簡單介紹了空間的尺寸設計,而空間的舒適度和美感則從坐姿生物力學和作業(yè)面的空間布置來探討。
3.2 汽車座椅分析
人—座椅—車身—底盤組成了一個復雜的振動系統(tǒng),設計中要求臨近或相互連接的各子系統(tǒng)振動的固有頻率分布必須錯開,以避免引起共振;并且要求人體界面上的子系統(tǒng)(座椅、轉向盤),其固有頻率要與人體敏感頻率范圍分開。座椅對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而確定座椅幾何參數(shù)最主要依據(jù)是目標群體的測量數(shù)據(jù)。
以人體特征點來確定座椅特征部位,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舒適坐姿。
由于汽車座椅有其特定的使用環(huán)境,其許多幾何參數(shù)的確定還需要考慮座椅在汽車內(nèi)的布置和使用情況。
4.1 后視鏡的設計分析
汽車后視鏡是輔助駕駛員在駕駛時獲得最佳視線,了解實時路況。設計時為保證安全駕駛,駕駛員不宜轉頭側面應以直線視線為宜。
(1)駕駛員側后視鏡。鏡中心與靠近視鏡一側眼點連線(或眼橢圓切線)與駕駛員直前視線的夾角不大于55°觀察后視鏡的視線不應被立柱阻擋。
(2)副駕駛員側后視鏡:應安裝在駕駛員直前視線75°范圍內(nèi)。
4.2 三點式安全帶的設計分析
現(xiàn)在的安全帶均由強度極大的合成纖維制成,帶有自鎖功能的卷收器,采用對駕、乘人員的肩部和腰部同時實現(xiàn)約束的三點式設計。這樣的安全帶能將駕乘人員束縛在座位上,防止了二次碰撞,而且它的緩沖作用能吸收大量動能,減輕駕乘人員的傷害程度。
4.3 安全氣囊的設計分析
當發(fā)生碰撞事故時,安全帶將乘員“約束”在座椅上,使乘員的身體不至于撞到方向盤、儀表板和風擋玻璃上,避免乘員發(fā)生二次碰撞;同時避免乘員在車輛發(fā)生翻滾等危險情況下被拋離座位。安全氣囊的保護原理是:當汽車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氣體發(fā)生器中的化學物質被點燃,瞬間會釋放出大量氮氣,隱藏在車內(nèi)的安全氣囊就在瞬間充氣彈出,在乘員的身體與車內(nèi)設備碰撞之前起到鋪墊作用,減輕身體所受沖擊力,從而達到減輕乘員傷害的效果。
4.4 安全輔助系統(tǒng)(ABS、EBD、 ESP)的設計
汽車在緊急制動時輪胎會發(fā)生抱死現(xiàn)象,在摩擦系數(shù)差別大的路面制動時制動力分配不均會側滑等。為了保證人員駕駛的安全,減少事故發(fā)生,設計出安全輔助系統(tǒng)例如ABS、EBD、ESP等提高了安全性能。
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人們對汽車的使用要求也越來越高。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駕車的舒適性方便性;二是汽車的安全性能。本文通過幾個常見的案例驗證了這一點,并分析了人機工程學在汽車設計中的應用。從易見的外形到操作的內(nèi)部結構上都采用人機工程學的概念。后續(xù)的汽車發(fā)展也會繼續(xù)延續(xù)人機合一的理念,完美體現(xiàn)人-車-環(huán)境的和諧關系。
參考文獻:
[1]任金東主編.汽車人機工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丁玉蘭主編.人機工程學(修訂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