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芳芳
[摘要]中學生的金錢觀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心理健康及價值判斷和選擇,關乎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大局。目前,中學生的金錢觀呈現多元化,趨于功利性。通過對當今中學生的金錢觀進行調查研究,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關鍵詞]中學生金錢觀現狀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00078
貨幣是社會財富的象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它可以用來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并且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用于交換。它是商品流通的紐帶和橋梁。貨幣自產生之日起就表現出特殊的魅力。但事實上,金錢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而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和行為卻有善惡之別,這種態(tài)度和行為就是我們所說的金錢觀。當今中學生作為一個思維活躍的群體,對金錢的認知呈現多元化,富有功利性。因此,對中學生的金錢觀進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中學生的金錢觀現狀
中學生群體基本處于12-17歲,大多已具有較全面的金錢功能意識。但從調查數據來看,他們對金錢各種功能的認知與權衡尚不成熟,具有以下特征。
(一)中學生的金錢觀具有多元化
在對中學生對待金錢看法的調查中發(fā)現,35.8%的學生將零用錢用于“和朋友一起玩”,27.6%的學生將零用錢用于“購買自己心儀的鞋子和電子產品”,25.4%的學生選擇“將零用錢存起來,將來買書或者備用”。從這一結果來看,滿足生存需要、滿足人際交往需要、滿足個人尊嚴需要和個人發(fā)展需要的金錢行為傾向在中學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中學生思維方式的多元化導致他們看待和利用金錢的多元化。這說明中學生的金錢觀具有多元化并且他們能夠自由選擇和支配金錢。而中學生的人際交往意識顯著增強,他們善于與人交往和溝通,因此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同輩群體作為主要交往對象。這意味著,金錢成為人際交往的重要媒介。
(二)中學生的金錢觀趨于功利性
對金錢的認知是中學生金錢觀的核心內容。在回答“你是怎么看待金錢的”,認為“金錢充當商品流通的媒介,同時還象征著權利、地位、成功以及尊嚴等”的學生占一半以上。從這一調查數據來看,大多數中學生對金錢的認知和理解過于淺層次和表面化,更多關注的是金錢的象征意義。這說明中學生的金錢認知水平已普遍較高,他們能夠看到金錢的社會意義,同時還能認識到金錢逐漸成為自我身份、地位、尊嚴等的衡量標準。金錢觀富于功利性,成為中學生金錢認知的主要特征。
消費水平日益提高的社會構成了青少年成長的時代環(huán)境,對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通過實際生活的認知和知識的積累,中學生的金錢觀呈現多元化,他們的金錢認知水平較高,基本能較充分地認識到金錢的重要社會功能:充當商品流通媒介的功能。但也有部分中學生存在著“將金錢看做是權力和成功的象征”這樣的偏差認知。調查顯示中學生的金錢認知深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二、 中學生樹立正確金錢觀的途徑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無論是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還是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中學生的價值觀直接會影響他們的價值判斷和選擇,而中學生的金錢觀直接影響他們的價值觀。當前,中學生在價值目標上出現了片面追求金錢的錯誤傾向。如果用這種金錢觀指導自己價值觀的建構,未來的國家是不可想象的。
(一)培養(yǎng)中學生的善心和回報社會的觀念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迸囵B(yǎng)中學生的善心,告訴他們在其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伸出友誼之手進行幫扶。得到別人的喜歡和贊揚是金錢所不能買到的。教師可以直接用現實的例子使學生感知培養(yǎng)善心和回報社會的重要性。比如“感動中國”人物郭明義,明星人物叢飛、李連杰、成龍等,他們都用自己的行動向社會證明:幫助他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教師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向學生證明這一道理,對學生多付出,用愛和善心感化他們。教師的“言行身教”具有強大的說服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善心和回報社會的觀念。
(二)確立成功不一定要有錢的思想
當今中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習中度過的,他們與社會接觸少,了解的實際也少,很容易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比如看待一個人的成功,很多中學生認為:有了錢就是成功。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討論型、演講型的活動課,對“成功不等于富裕”進行辯論。教育學生只有多付出和多努力才能成功。富足、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可以提高生活的質量,但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金錢獲得。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想成功的話必須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多付出多進取,才有可能達到學習和事業(yè)的巔峰。以此促使學生從思想上積極進取,努力拼搏,正確對待學習和人生。
總之,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金錢觀就要從中學生的真實生活狀況出發(fā),為中學生提供思想上的指導,從而使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