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孤
侯七家住泗州城郊外,原名侯小寶,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們都稱呼他侯七。由于爹媽死得早,加之六個哥哥姐姐也不管侯七的死活,他便如孤兒一般在泗州城游蕩。侯七雖識字不多,倒也讀過幾天私塾。侯七在泗州城晃蕩,但眼明手快,能說會道,不久便在城中“一品軒”古董店謀了個伙計的差事。
侯七干活賣力,也很聰明,油嘴滑舌,一品軒老板董玉軒很是喜歡他,數(shù)年間將侯七的工錢漲了幾倍。而侯七也沒有辜負董玉軒的栽培,將一品軒打理得井井有條。
侯七在一品軒一干就是十多年,從一個晃蕩的毛頭小子干成了大青年。十幾年間,侯七倒也踏實好學,除了干好自己該干的事情外,還虛心向老板董玉軒討教古董知識。
董玉軒何等聰明,知道一品軒之所以能在泗州城屹立數(shù)十年不倒,全靠自己對古董行業(yè)幾十年的專業(yè)經(jīng)驗。如果侯七得到自己的真?zhèn)鳎瑒荼氐侥膬憾加辛⒆阒亍?/p>
董玉軒有兩個兒子,一個留了洋,一個當了兵,竟無一子肯跟隨他做古董生意。董玉軒也想過將自己的一身技藝找個傳人,侯七也曾是董玉軒衣缽相傳的考慮對象,但董玉軒一想到一旦傾囊相授,侯七藝滿之時必會離開一品軒,這樣自己對他十幾年的栽培就付之東流了。
因此,侯七只學到了董玉軒的皮毛,他也明白老板不會輕易就把絕招傳授給自己。
一日,有一老婦來賣一塊玉璧。這玉璧呈橢圓形,頭大尾小,通體圓潤,光澤明亮。侯七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塊上了年代的真品好玉,一問價,老太太要五百大洋,侯七雖嚇了一跳,但想到這玉璧上刻有前朝印記,如果將之買下然后再伺機出手,說不定可以大賺一把,那時自己另起爐灶就大有希望了。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侯七終于用自己攢了十幾年的三百塊大洋,悄悄將玉璧買下。對老板董玉軒自是瞞住不說。
趁一日得閑,侯七悄悄揣玉璧至山陽城,找到了古董界泰斗蕭老,蕭老一見玉璧頓時兩眼放光。侯七見了心中一喜,能讓古董界泰斗兩眼發(fā)出光芒的自然是不會差的玩意兒了,這回自己多半賺大了。
蕭老雙眼光芒放完,說:“這的確是一塊好玉,應該是明末之玉?!焙钇哒獑栠@塊玉璧價值幾何,突見蕭老將玉璧貼在唇鼻之間,仔細聞了起來,蕭老興奮道:“此玉隱約有一股華貴之氣!”
侯七連忙高興地說:“賣玉的人說,此玉璧乃長平公主貼身玉璧。”
蕭老一聽,恍然大悟道:“難怪,可惜此玉乃常年陪伴長平公主病體之玉,藏有晦氣,已經(jīng)不值錢了?!焙钇卟桓市牡貑柕溃骸澳恰@玉璧到底能值多少錢?”
蕭老嘆道:“最多三十塊大洋?!?/p>
“不可能……不可能……這是我花三百大洋買的玉,怎么可能呢……”侯七神情恍惚地出了蕭宅。
侯七后悔已晚,但更后悔自己十幾年來學得不專心,假如自己出去開店,遲早得倒閉。侯七下定決心死心塌地跟董玉軒好好學、好好干。
二十年后,管理一品軒數(shù)十年的侯七已是泗州城數(shù)一數(shù)二的古董行家。
董玉軒的兩個兒子,老大留洋娶了個洋女人定居法蘭西再也不回來了,老二當兵參加了革命黨,被砍了頭。董玉軒一病不起。
董玉軒臨死的時候告訴侯七,二十年前,那個老婦賣玉是自己安排的,目的就是讓侯七留在一品軒,還說一個古董行家沒有幾十年成不了行家。
侯七明白了老板的良苦用心,幾經(jīng)磨礪,最終成了開有幾間分店的“侯琢玉”老板。
選自《絕妙小小說》2014.8
(趙雷 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