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 肖習明 侯曉靜等
摘要通過連續(xù)2年小區(qū)田間試驗,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對早晚稻連作地區(qū)低產(chǎn)田土壤理化性狀、產(chǎn)量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與單施化肥相比,添加秸桿、綠肥、畜禽類配施化肥后,土壤有機質(zhì)、全氮、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增加了3.6%、25.0%、10.4%、210.0%和26.7 mg/kg。各培肥處理產(chǎn)量與單施化肥處理產(chǎn)量增產(chǎn)1.6%~14.7%。
關鍵詞秸桿還田;紫云英;畜禽類肥;土壤理化性狀;產(chǎn)量
中圖分類號S216.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07-089-02
培肥處理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產(chǎn)量。與化肥配合施用后,這些作用更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培肥處理方式主要是提升土壤中的有機質(zhì)含量。有機質(zhì)可以改良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提高土壤的通氣性、熟化土壤。荊門市低產(chǎn)田有2萬多hm2,加上新墾、復墾、平整耕地等,這些低產(chǎn)田增產(chǎn)潛力大。采取旋耕翻壓秸桿、綠肥、畜禽類有機物后,一般每年可增產(chǎn)50 kg以上,而且投資少,見效快,增產(chǎn)顯著。通過對中低產(chǎn)田2年連作定位試驗,設不同培肥處理,改變土壤理化性狀與養(yǎng)分供應,對早晚稻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形成產(chǎn)生影響。因此,大力改造低產(chǎn)田、建設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農(nóng)田是迅速發(fā)展荊門市農(nóng)業(yè)的關鍵措施。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湖北省京山縣錢場鎮(zhèn)深溝村進行。試驗田E 113°6′57″,N 30°51′4″,年均降雨量1 179 mm,無霜期243 d。試驗前基本土壤樣品的基礎理化性狀為:有機質(zhì)11.57 g/kg,全氮0.74 g/kg,堿解氮62.50 mg/kg,有效磷5.10 mg/kg,速效鉀94.7 mg/kg,pH 6.30,容重1.23 g/cm3。
1.2試驗材料
試驗供試作物為水稻。早稻品種為兩優(yōu)287,晚稻品種為湘豐優(yōu)103。種植密度為2.55萬穴/hm2。所用氮肥為尿素(含氮46%),磷肥為過磷酸鈣(12%),鉀肥為氯化鉀(60%),秸桿腐熟劑為湖北金帝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魚米香”牌秸桿腐熟劑。
1.3試驗設計及處理
設5個處理:處理①無肥;處理②單施化肥;處理③化肥+秸桿+腐熟劑(干草3 t/hm2,腐熟劑30 kg/hm2);處理④化肥+紫云英(鮮草22.5 t/hm2);處理⑤化肥+畜禽類肥(22.5 t/hm2)。單施化肥(N 180 kg/hm2,P2O5 90 kg/hm2,K2O 120 kg/hm2); 氮肥作基肥、分蘗肥、穗肥的比例為4∶3∶3,磷肥全部作基施。鉀肥作基肥、分蘗肥各50%。
試驗設3次重復,每個小區(qū)20 m2,田間隨機區(qū)組排列,四周設保護行。在早晚稻收獲期,按小區(qū)分別取5株水稻植株考種,小區(qū)實產(chǎn)。取小區(qū)多點0~20 cm耕作層土壤樣,測定有機質(zhì)、全氮、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pH、容重。
1.4指標測定與方法有機質(zhì)測定采用重絡酸鉀滴定法;土壤全氮測定采用硫酸-雙氧水消煮蒸餾滴定法;堿解氮測定采用堿解擴散法;有效磷測定采用提取鉬銻抗比色法;速效鉀測定采用醋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1];pH測定采用電位法[2]。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用多重比較法(LSR法)。
2結(jié)果與分析
2.1不同培肥處理對水稻田理化性狀及養(yǎng)分供應的影響
2.1.1有機質(zhì)。從表1可以看出,與不施肥的對照相比,施
表1試驗后土壤主要理化性狀分析
處理有機質(zhì)∥g/kg全氮∥g/kg堿解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鉀∥mg/kgpH容重∥g/cm3
①20.06 b1.24 b100.87 b9.81 c120.00 c6.44 a1.14 a
②21.30 a1.32 b106.01 ab11.33 ab126.67 bc6.43 a1.12 a
③21.25 a1.65 a117.07 a13.92 ab153.33 a6.55 a1.08 b
④21.47 a1.44 ab107.02 ab12.35 ab153.33 a6.53 a1.10 ab
⑤21.30 a1.63 a107.07 ab24.09 a133.33 b6.51 a1.11 a
注:不同的字母表示處理之間差異顯著(P< 0.05)。
作者簡介胡軍(1969- ),男,湖北荊門人,農(nóng)藝師,從事土壤肥料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01-19
肥處理的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都有上升的趨勢,上升幅度在6.2%~7.1%之間?;?紫云英處理土壤有機質(zhì)相比單施化肥的處理提升了3.6%。
2.1.2全氮、堿解氮。
與不施肥的對照比,施肥處理的全氮和堿解氮都有所提高,全氮提高幅度為6%~33%,堿解氮提高幅度為5.1%~16.1%。添加秸桿+腐熟劑的處理③提高最為明顯。與單施化肥的處理②相比,全氮提高25%,堿解氮提高10.4%。
2.1.3有效磷。
與不施肥處理相比,施肥處理的有效磷含量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特別是添加畜禽類肥的處理⑤比不施肥的處理①提高2.5倍,比單施化肥的處理②提高2.1倍,差異在0.05水平顯著。
2.1.4速效鉀。與不施肥對照相比,各施肥速效鉀含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其中,處理③化肥+秸桿+腐熟劑處理和化肥+紫云英處理尤為明顯,與單施化肥的處理②相比速效鉀含量增加了26.7 mg/kg。
2.1.5容重和 pH。與不施肥處理相比,不同培肥處理土壤容重均有所降低。添加秸桿+腐熟劑的處理③降低得更為顯著。對于土壤pH,除單施化肥處理較對照略有降低外,其他經(jīng)過培肥處理的pH都有一定的上升,以處理③pH明顯。
2.2不同培肥處理對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
2.2.1有效穗。單位面積的有效穗、每穗實粒數(shù)以及千粒重是構(gòu)成水稻產(chǎn)量的三要素。從表2可以看出,與不施肥的對照相比,各培肥處理早稻、晚稻有效穗增幅在78%~110%之間。與單施化肥處理相比,化肥+秸桿+腐熟劑、化肥+紫云英、化肥+畜禽類肥處理增幅范圍為10.0%~27.7%,其中化肥+畜禽類肥處理有效穗增幅最高。在晚稻作物中,仍是化肥+秸桿+腐熟劑、化肥+紫云英、化肥+畜禽類肥處理有效穗較高,與單施化肥的處理相比增幅5%~25%,化肥+畜禽類肥處理有效穗增幅仍最高。各施肥處理對水稻的千粒重影響均不顯著。
2.2.2產(chǎn)量。與不施肥的對照相比,單施化肥、化肥+秸桿+腐熟劑處理、化肥+紫云英培肥處理、化肥+畜禽類肥處理的稻谷產(chǎn)量在0.05水平顯著增加。與單施化肥的處理相比,化肥+秸桿+腐熟劑、化肥+紫云英、化肥+畜禽類肥處理稻谷產(chǎn)量都增加了1.6%~14.7%,增產(chǎn)效果最明顯的為化肥+畜禽糞肥處理。
2.2.3兩年四茬實產(chǎn)。
從表3可以看出,增產(chǎn)最多的為處理⑤(化肥+畜禽糞肥處理)。2年產(chǎn)量相比單施化肥處理累計增加4 200 kg/hm2,化肥+紫云英處理累計增產(chǎn)2 370 kg/hm2。但是,這2種培肥處理的空秕谷過高,應適當減少氮肥施用量。
表2不同培肥措施考種性狀統(tǒng)計
年份處理有效穗∥萬穗/hm2早稻晚稻
每穗實粒數(shù)∥粒早稻晚稻
千粒重∥g早稻晚稻
產(chǎn)量∥kg/hm2早稻晚稻
2012①127.5 b167.8 d102.6 3b118.82 a25.41 a24.45 a4 597.3 c4 907.5 b
②246.6 a217.0 cd126.43 ab130.73 a23.86 b24.45 a7 198.6 b7 919.0 a
③246.6 a228.7 bc131.50 a121.33 a23.64b c23.73 a7 748.9 ab7 658.8 a
④240.7 a277.2 ab114.57 ab121.60 a22.88 bc24.56 a8 564.3 ab7 894.0 a
⑤268.8 a280.5 a101.12 b130.49 a22.43 c23.65 a9 004.5 a71 73.6 a
2013①134.4 c241.5 b89.43 b121.07 ab25.65 a26.36 a3 261.6 c4 517.3 a
②226.2 b268.5 ab126.43 a104.17 b25.90 a27.05 a7 178.6 b6 028.0 b
③249.9 b280.5 ab124.33 a134.63 a26.00 a26.45 a7 443.7 b6 128.0 b
④260.1 ab280.5 ab114.83 ab131.27 a25.85 a27.00 a8 694.3 a6 648.3 ab
⑤288.9 a333.3 a119.07 a120.90 ab25.00 b26.34 a9 259.6 a7 183.6 a
注:不同的字母表示處理之間差異顯著(P< 0.05)。
表3兩年小區(qū)實產(chǎn)統(tǒng)計分析
處理小區(qū)平均值∥kg小區(qū)空秕谷∥粒
⑤65.21 a4 476.0 a
④63.55 a4 123.6 ab
③57.74 b3 437.6 ab
②56.81 b2 817.6 bc
①34.56 c1 943.0 c
注:不同的字母表示處理之間差異顯著(P< 0.05)。
3結(jié)論與討論
長期使用化學肥料的耕地易導致土壤板結(jié),不透氣[3]。通過2年的定位試驗,得出秸桿還田、種植綠肥、施用農(nóng)家肥對土壤的有機質(zhì)提升、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增加及土壤容重降低都有明顯的作用,土壤理化性狀得到改善;產(chǎn)量也比單純施化肥的產(chǎn)量有顯著增加。但是,在大田農(nóng)業(yè)機械化實際生產(chǎn)中也要注意秸桿還田量不能太大,以3.0~4.5 t/hm2為宜,上茬機械化收割時秸桿要做切短處理;稻—稻—紫云英連作種植制度中紫云英風干基養(yǎng)分含量N 3.085%、P2O5 0.689%、K2O 2.478%,畜禽類 N 2.090%、P2O5 1.871%、K2O 1.298%[4],所以在測土配方施肥中應適當減施化肥。
參考文獻
[1]
鮑士旦.土壤農(nóng)化分析[M].3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局.GB7858-87森林土壤腐殖質(zhì)組成的測定[S/OL].http://www.doc88.com/p-3621051375831.html.
[3] 徐昌旭,謝志堅,曹衛(wèi)東,等.翻壓綠肥后不同施肥方法對水稻養(yǎng)分吸收及產(chǎn)量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1(3):35-39.
[4] 童軍.測土配方施肥補帖項目操作指南[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