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宇,劉雅婧
西安外國語大學
從歸化與異化角度探析日語慣用句的漢譯問題
張建宇,劉雅婧
西安外國語大學
歸化與異化是翻譯學領(lǐng)域中的兩種翻譯策略,它們從跨文化交際層面發(fā)展了翻譯理論。日語慣用句中包含著許多日本民族所固有的語言文化特征,因而如何對其進行恰當?shù)貪h譯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本文試從歸化與異化角度探析日語慣用句的漢譯問題。
歸化;異化;日語慣用句;翻譯
1813年,德國神學家兼翻譯家F·施萊爾馬赫(Schleiermacher)在《論不同的翻譯方法》中跨越“字對字”、“意對意”等問題,提出了兩條翻譯途徑:順化與異化。1995年,美籍意大利學者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在其《譯者的隱身》中批判地繼承了F·施萊爾馬赫的翻譯思想,正式提出了“歸化”與“異化”的翻譯策略。
歸化翻譯指的是一種以目的語為歸宿的翻譯,即采用目的語文化所認可的表達方式和語言規(guī)范,使譯文流暢、通順,以更適合目的語讀者。
異化翻譯是以原語文化為歸宿的翻譯,即努力做到盡可能地保持原作的風味,使原語文化的異國情調(diào)得以存續(xù),為了使目的語讀者能夠領(lǐng)略到“原汁原味”的異域文化而不惜采用不符合目的語的語言規(guī)范。
『新明解國語辭典(第6版)』對慣用句的定義為「二つ以上の単語が連結(jié)した結(jié)果、それぞれの語に分解しては出てこない、別な意味を全體として表わすもの(由兩個以上結(jié)合而成,且不能拆分的,整體表達一個意思的語句)」日語慣用句中包含著日本民族固有的語言文化特征,因而如何對其進行恰當?shù)貪h譯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為了便于展開分析,基于先行研究,本文將日語慣用句分為四類,分別是:動詞慣用句、名詞慣用句、形容詞慣用句、副詞慣用句。從歸化與異化的角度分別舉例探析日語慣用句的漢譯問題。
1、動詞慣用句
動詞慣用句多由名詞和動詞構(gòu)成,基本上是通過格助詞「が」、「に」、「を」來表示主謂、賓謂和補謂等關(guān)系。
例:石野英一郎は胸が騒いだ。警部補の細い目が凝視しているようで、気味が悪かった。
漢譯:石野英一郎心里打起鼓來。警部補的瞇縫眼好像是在盯著看,使他感到很不自在。
慣用句「胸が騒ぐ」的意思是「何か悪いことが起こりそうな気がして心配する(因感覺到有什么壞事發(fā)生而擔心不已)」而“心里打起鼓來”可以說即完整地呈現(xiàn)了歸化的譯法,讓漢語讀者讀起來親切熟悉,又抓住了原文作者表達“壞事臨頭擔心不已”的真意,從而將主人公的心理狀態(tài)完整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因此讀起來傳神而不過火。
2、名詞慣用句
由名詞和名詞構(gòu)成。一部分沒有格助詞,另一部分是由「に」、「の」等格助詞連結(jié)。此外還包括四字熟語等。
例:晴れたのに、傘を持っていくのは月夜に提燈じゃないでしょうか。
漢譯:晴天帶傘不是月夜打燈籠——多此一舉嗎。
慣用句「月夜に提燈」的意思為「(明るい月夜に提燈をともす意から)無益·不必要なことのたとえ(做無益、沒必要的事)」。文中的漢語譯文采用的是歸化和異化相結(jié)合的譯法,譯文中不僅保留了原文中的形象“月夜”和“燈”,還加上了解釋性的語言“多此一舉”,這樣便達到了形神兼?zhèn)涞男Ч?。譯文聽起來生動形象,不失原文風范。
3、形容詞慣用句
由名詞和形容詞構(gòu)成,多由「が」、「も」等格助詞連結(jié),數(shù)量比動詞和名詞慣用句都少。
例:見かけによらず、あの男は心臓が弱く、人の前に出ると何も言えなくなる。
漢譯:人不可貌相,他臉皮薄,一到人面前就什么也不會說了。
慣用句「心臓が弱い」的意思為「気が弱い、度胸がない(膽怯,沒膽量)」文中的譯文采用的是歸化的翻譯方法,雖然可以按照字面的意思譯出“心中膽怯”,但是一則顯得過于直白,不能給人以回味,二則沒有譯成“臉皮薄”讀起來接近中國人的文化習慣,更適合漢語讀者閱讀?!澳樒け 币草^好地傳達出了句子中的主人公膽怯害羞的心理,并沒有脫離原本句子的意思。這一手法屬于典型的歸化翻譯法。
4、副詞慣用句
從其構(gòu)成成份看,是由各種品詞構(gòu)成的。例句中副詞慣用句中的副詞已經(jīng)超越了“獨立構(gòu)成詞組的連用修飾語”這一概念,作為與慣用句構(gòu)成功能有關(guān)的用語,使用副詞慣用句這一名稱是合理的。
例:そんなに欲をかいていると、虻蜂取らずになっちゃうよ。
漢譯:那么貪婪的話會兩頭落空的。
慣用句「虻蜂取らず」的意思為「同時にいくつかのものを狙って、結(jié)局何も得られないことのたとえ(比喻同時瞄準幾個目標,結(jié)果什么也得不到)」。如果用異化的翻譯方法,可以譯為“蜂虻不可同時得到”,而例5中的“兩頭落空”采用的是歸化的翻譯方法。詞典中給出的“雞飛蛋打”“務廣而荒”等翻譯方法均屬于歸化。只就本句而言,通過「になっちゃうよ」可以判斷為一句口語,而詞典中給出的譯文略顯書面,用異化的譯文又太晦澀,二者都不合適。所以采用以上的例文,即彰顯出口語的輕松感,又簡單易懂。
首先,本文就歸化與異化這一概念給出了定義。其次,本文就日語慣用句進行了說明,結(jié)合先行研究把日語慣用句分為動詞慣用句、名詞慣用句、形容詞慣用句、副詞慣用句四類。最后,從歸化與異化的角度對其逐一舉例并進行了分析。
[1]張建宇、范一博.歸化與異化在西方翻譯學研究領(lǐng)域中的發(fā)展歷程[J].學習導刊,2014(11).
[2]朱安博.歸化與異化:中國文學翻譯研究的百年流變[J].蘇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3]胡以男.日語慣用句淺析[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2.
[4]劉君.淺議日語成語漢譯中的歸化與異化[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3(1).
[5]杰里米·芒迪.翻譯學導論—理論與實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6]常波濤、鐵晨光.日漢互譯基礎(chǔ)與技巧[M].大連:大連理工出版社,2012.
張建宇(1989-),男,河北邢臺人,西安外國語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翻譯學、翻譯理論與研究;
劉雅婧(1990-),女,陜西西安人,西安外國語大學日語口譯專業(yè)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日語口譯、同聲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