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鋒
摘要:初中歷史是一門豐富多彩的課程,是我國悠久歷史傳承的載體,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歷史教學應不斷地滿足新課標的要求,為此就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改進教學策略來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本文通過分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期望據此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質量 教學策略
初中歷史談古論今,從人類的起源一直追溯到近現代社會,將人類歷史經歷最精彩的篇章都囊括其中,使中華民族的智慧、榮辱以及興衰等都講述地淋漓盡致。因此,歷史課程被認定為是培養(yǎng)我國青少年愛國情懷的重要學科。學習歷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能增長智慧,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從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但是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未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基礎教育的全面推進仍存在許多困難,從而導致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欠缺
現如今,由于我國的應試教育,已把歷史課程歸為小三門一類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重視主課的教學,對于歷史教學只是在表面做文章,怕歷史教學會分散學生的精力,為此并沒有將其作為一門重點課程來教學。
(二)教學管理過程比較隨意
通過調查和了解發(fā)現,有的學校對于初中歷史的教學管理比較隨意,具體體現在設置課程和課時上,對于初三的課程安排,有的學校并未安排歷史課,抑或是將其安排在課表中,但是實際教學中并未上歷史課,或者將課時進行了刪減,歷史課通常要為主課讓道。這樣的教學管理過程根本無法完成歷史課的教學任務。在考試形式過程中,也是比較隨意,有時開卷,有時閉卷,有時組織統一考試,有時自行安排等等,這都是影響歷史課程教學質量的因素。
(三)歷史教學師資隊伍穩(wěn)定性較差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師資隊伍的穩(wěn)定性較差,專任教師往往難以保證?,F在歷史教師中,有一部分都不是專科教師,都是一些學校內部轉行的教師,比如一些年齡較大、身體暫時不適的,或者是不能勝任主課程教學的教師領導等等,甚至還有兼職教師。這樣組成的歷史教學師資隊伍,很難保證歷史教學的質量。
(四)初中歷史教研氛圍欠缺
對于初中歷史的教學研究存在很大誤區(qū),對于市級以上的科研人員很少過問初中歷史教學,而是注重高中歷史。在各個學校組織的教學教研活動中,初中歷史遠不及主課的教研活動,從而使得歷史教師缺少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導致教師教學水平難以提高,從而直接影響了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五)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這主要是教師教學水平引起的,因為許多歷史教師都是非本專業(yè)的,那么往往他們自己心里就會認為不會教歷史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敷衍了事,難以把握歷史課中的重點和難點,不能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少教師都很少使用多媒體教學,在備課中也是草草了事,對課堂教學不認真,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增加初中歷史教師的培訓機會
首先,在歷史教師的選擇上,應該選擇本專業(yè)的教師,且應該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和寬闊的知識面。
其次,應增加初中歷史教師的培訓機會,使其及時充電,從而避免教師隊伍的落伍。與此同時,還應該在培訓過程中,豐富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并及時地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評價和考核。培訓內容不應該過于枯燥乏味和深奧,應采取快樂教學的方式,使教學在培訓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此外培訓形式也要豐富多彩,不要僅僅拘泥于講座培訓,令教師在培訓中受到啟發(fā),從而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二)提高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
首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注重課堂導入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方面,應使其盡可能豐富多彩,借鑒一些歷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來使學生喜歡上歷史課,還應該注重其與一些其他教學科目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
歷史并不是一門孤立的課程,它往往可以和語文、地理很好地進行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廣泛收集相關契合點,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良好地調動。
其次,在歷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fā)揮。一是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教學影響力和課堂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用適當的方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其主動地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作為學生學習歷史的引導者,幫助其掌握相關知識點,并總結一些重要的歷史規(guī)律。如對秦始皇、武則天等人物的評價,一般都會從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在軍事、農業(yè)等方面的突出表現進行評論,同時結合影響社會進步的阻礙進行綜合評價。
(三)平時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
初中歷史課是一門極具趣味的科目,其內容豐富多彩,深受一些學生的喜愛。但是,如前所述,我國的應試教育,使得一些學生對歷史課產生了偏見,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對于歷史課程的學習。為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消除學生對該學科的偏見,避免偏科的出現,同時,應時刻總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幫助其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將歷史課的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三、結語
歷史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智慧。歷史是傳承和紀錄我國歷史的載體,教學內容極其廣泛,因此,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豐富教學技巧和方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賀.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以及改進措施.電子制作,2014(13).
[2]李現麗.淺談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現狀及對策建議[J].才智,2014(33).
[3]鄧小全.略談初中歷史教學的教育功能.課程.教材.教法,1987(11).
[4]黃毅虹.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2).
[5]唐麗琴.論如何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2(26).
[6]王建軍.淺談多媒體如何優(yōu)化初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35).
[7]李艷.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2013(7).
[8]張春茹.淺析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常見問題[J].學周刊,2014(3).
[9]周廷達.淺析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J].無線互聯科技,2014(7).
[10]陳淑麗.歷史課本劇對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的影響探析[J].求知導刊,2014(4).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