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情等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速度最快的金磚五國之一。盡管印度的三分之二人口仍靠農業(yè)為生,但近年來服務業(yè)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業(yè)的重要出口國。據印度官方2011—2012年的高等教育統(tǒng)計數(shù)據,印度有2850萬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擁有642所大學、34908所學院和11356所其他高教機構,印度理工學院等高校已經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印度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已為人們所熟知,并憑借人才優(yōu)勢,通過為發(fā)達國家提供服務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信息技術產業(yè)對印度GDP的貢獻尤其顯著,信息技術的成功發(fā)展徹底改變了美國及歐洲的一些國家對印度的評價和印象。關注印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如何發(fā)展,有助于我們理解印度在信息技術領域的高級人才培養(yǎng)的成功經驗。
印度工商聯(lián)合會 (FIIC: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下屬的高等教育委員會在2013年高等教育峰會上發(fā)布了《印度高等教育:2030愿景》的文件,有助于我們理解印度企業(yè)界如何看待印度未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
印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國家計劃概覽
當前,印度高等教育面臨的危機是基礎設備和資源不足的問題,解決之道為建立完備的、分級培養(yǎng)型的大學體系,該體系由研究型大學、職業(yè)型大學和社區(qū)型大學組成,分別解決高層人才儲備、經濟發(fā)展需求和廣泛社會需要。在體系的建立過程中,信息技術將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同時對解決教育公平、科研水平和產學研合作三大緊迫問題也極其重要。然而,信息技術要切實可行地實現(xiàn)其角色價值,印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就要完成兩大領域的變革即基礎設施變革和教育教學變革。
目前,印度高等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促進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方面嚴重不足。據2008年統(tǒng)計資料顯示,48%的大學和69%的專科學校無法達到對物理設施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最低標準。同時,大學建設還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師資水平較低及大學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
因而,為了解決高等教育基礎設施中的問題,印度政府開展了三個項目:NME ICT(National Mission on Education through ICT,基于ICT的國家教育計劃)、NPTEL(National Programme on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技術促進學習的國家項目)和NKN(National Knowledge Network,國家知識網絡)。
1.基于ICT的國家教育計劃(NME
ICT)
印度政府在“十二五”規(guī)劃期間為NME ICT提供40億盧比的資金,為所有學科創(chuàng)建高質量的、基于課程的交互式內容,并放置在開放存取的學習管理系統(tǒng)平臺上。這一計劃能夠為所有教師和專家提供共同管理知識和資源的機會,使每一位學習者受益。
2.技術促進學習的國家項目(NP
TEL)
NPTEL項目由IITs(IndianInstitute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印度科學與技術學院)和IISc(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印度科學學院)共同發(fā)起,該項目致力于促進在線學習的展開,以提高印度的教育質量。
3.國家知識網絡(NKN)
NKN項目通過千兆比特高速網絡,將所有大學、圖書館、實驗室、醫(yī)院和農業(yè)機構連接起來,以便實現(xiàn)數(shù)據和資源的共享。目前,該網絡已涵蓋824個機構,并不斷擴張。同時,NKN也能夠為所有參加職業(yè)/科學課程的學生提供數(shù)字化校園、視頻會議教室、無線熱點和筆記本電腦或臺式計算機。
基于技術的基礎設施變革
印度工商聯(lián)合會高等教育委員會在文件中展望了2030年印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變革的三種發(fā)展模式。
1.以虛擬教室為代表的高技術模式
高技術模式可為民眾提高獲取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教學的機會,主要面向對象為社區(qū)型大學,其代表性模式為虛擬教室如右上圖所示,負責人用最新的4G、VSAT和網絡會議技術把印度及國際上一流教師的教學過程,以不同的語言形式傳遞給偏遠地區(qū)的學習者、在職人員及教育機構中的學生。成功建立虛擬教室的有美國的菲尼克斯大學和印度的博拉理工學院虛擬大學。
全球的學習者都可以觀看美國菲尼克斯大學傳到網上的課程內容。菲尼克斯大學擁有100多個虛擬學習站。在虛擬學習站中,學生和教師通過電子媒體進行交互,學生還可以控制參與的時間和地點。
博拉理工學院虛擬大學通過基于MPLS (多協(xié)議標簽交換)技術的數(shù)據網,大大提升了網絡訪問速度,為教師提供了能夠快速訪問的虛擬演講平臺。通過該平臺的使用,學習者可以錄制和回放課程教學內容,并能夠保障學習者在任何時間、地點獲得教學內容的機會。該平臺還可以作為一個補充設施,提供給想通過博拉理工學院遠程學習計劃部門獲取學位的學生。同時,針對主講教師的課程內容、研討會的相關內容和學術問題,位于博拉理工學院校園的學生可以實時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互動。
基于以上兩個虛擬教室案例,F(xiàn)ICCI高等教育委員會提出了如下關鍵的行動步驟:①為確??绲貐^(qū)的高等教育機構快速的、不間斷的網絡連接性,提供足夠的帶寬。②建立計算機實驗室,提高筆記本電腦和低成本接入設備的數(shù)量。③創(chuàng)建跨平臺的數(shù)字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④與印度及全球的一流教師形成教學內容上的合作與傳遞。⑤開發(fā)低成本技術模式,充分利用虛擬教室。
2.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s)模式
印度高等教育機構通過大規(guī)模的開放網絡課程(MOOCs),降低了獲取高質量教育機會的成本,擴大了教育規(guī)模,課程主要面向對象是社區(qū)型大學。通過MOOC平臺,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能隨時隨地獲取高質量的教學內容,接觸本專業(yè)不同的群體和獲取知名大學的認證。
Coursera作為MOOCs的先鋒,成立于2012年,與多家世界頂尖大學和組織合作,提供免費大量開放網絡課程,當前能夠提供535門不同的主題課程,包括人文科學、醫(yī)學、生物學、社會科學、數(shù)學、商業(yè)和計算機科學,與超過100所大學,包括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密歇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合作,擁有430萬用戶。而edX作為MOOCs國際供應商,則與孟買理工學院合作,使世界各地的學生獲得印度教育機構開發(fā)的課程。
為了充分利用MOOCs來降低獲取高質量教育的成本,并擴大規(guī)模,F(xiàn)ICCI高等教育委員會提出了如下關鍵的行動步驟:①為確保跨地區(qū)的高等教育機構快速的、不間斷的網絡連接性,提供足夠的帶寬。②為訪問MOOCs開發(fā)跨平臺技術。③鼓勵提供這些課程的機構,為學生提供行業(yè)認可和接受的就業(yè)能力認證。
3.充分利用現(xiàn)存的基礎設施和計劃的模式
通過提升現(xiàn)存的基礎設施和計劃的利用率,能進一步增加學習者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和提升高等教育質量。通過內容共享,增加NKN和 NMEICT的有效性以增加接觸高質量教育的機會。這一模式的面向對象是所有類型的大學。
FICCI高等教育委員會提出其關鍵的行動步驟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擴大受教育機會和提升教育質量。第二,提高不同機構的研發(fā)質量。第三,鼓勵利益相關者參加和培訓使用者。
就擴大受教育機會和提升教育質量而言,具體指:①支持資源不足的高等教育機構,幫助他們發(fā)展所需的ICT能力,以便從技術基礎設施(如NKN和NMEICT)中受益。②建立一個國家級專利內容聯(lián)盟。③創(chuàng)建開放獲取的內容存儲庫,促進高等教育機構選擇他們希望獲取的模塊。④使用多種連通性的媒體,如無線網絡和移動技術,而不僅局限于印度用于高等教育的衛(wèi)星EDUSAT。⑤開發(fā)框架促進采購和發(fā)展電子知識內容。
就提高不同機構的研發(fā)質量而言,具體指:①為促進研發(fā)活動中的內容共享和協(xié)作,進一步發(fā)展NKN。②確保所有學生可訪問所有研發(fā)的內容。③鼓勵加強頂尖大學的卓越研究中心和其他研究中心的交流。
就鼓勵利益相關者參加和培訓使用者而言,具體指:①開發(fā)一個統(tǒng)一框架,保證每一個利益相關者參與NMEICT的規(guī)劃和執(zhí)行,以增加其有效性。②澄清每個利益相關者的角色,使NMEICT有效。③制定明確的政策和設計執(zhí)行路線圖,以利用NKN。④訓練和引導25~35歲的人使用這些知識網絡,因為他們將會成為未來的教師或大學教員。
基于技術的教育教學改革
除基礎設施建設外,印度高等教育在教育教學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課程內容過時和無關。第二,課程內容與學生興趣不符。第三,課程質量低下。針對上述問題,F(xiàn)ICCI高等教育委員會提出基于技術應用的創(chuàng)新干預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兩個內容。
1.使用MOOCs促進混合學習
使用MOOCs促進混合學習以傳遞優(yōu)質教育的主要面向對象是社區(qū)型大學。印度的MOOCs正在發(fā)展,并與全球頂級大學提供的MOOCs相結合,一流的教師提供預先錄制的演講補充了當?shù)氐牟蛔恪@酶哔|量的課程內容和學習資料,馬薩諸塞州的兩個社區(qū)學院推出了混合學習計劃。通過MOOCs平臺,印度理工學院正計劃開設基礎信息技術課程(數(shù)據結構、編程和算法),修讀學分計入學位。這些都促進了混合學習的廣泛使用。
為此,F(xiàn)ICCI高等教育委員會提出了三個關鍵的行動步驟:①為確??绲貐^(qū)的、快速的和不間斷的網絡連接性,提供足夠的帶寬。②為訪問在線內容開發(fā)跨平臺的技術。③設計一種機制,使印度的高等教育機構與MOOCs服務提供商合作,并且成功傳遞MOOCs課程。
2.采納翻轉課堂模式
面向所有類型大學,采納翻轉課堂模式,提高課堂中的學習質量。翻轉課堂包括50%面對面的內容傳遞和50%在線的內容傳遞。傳統(tǒng)課堂和翻轉課堂的區(qū)別如下表所示。
在線教學提供了背景閱讀材料和預先錄制好的講座視頻,幫助學生解釋理論和概念。面對面教學,則著眼于基于項目的學習和案例研究的教學方法,這與傳統(tǒng)的機械式學習正好相反。面對面和在線教學的聯(lián)合使用,確保對基礎設施和其他資源的有效利用。當今世界一些頂級高等教育機構已經開始實施翻轉課堂模式,如哥倫比亞商學院修改了MBA核心課程,將一些課程內容移動到網絡上,增加了討論和活動時間;2012年,印度商學院在一門關于創(chuàng)業(yè)決策的課程中,采用了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并計劃把這種方法擴展到其他的課程中。
基于以上的翻轉課堂案例,F(xiàn)ICCI 高等教育委員會提出了如下關鍵的行動步驟:①為確??绲貐^(qū)的高等教育機構快速的、不間斷的網絡連接性,提供足夠的帶寬。②為訪問在線內容,開發(fā)跨平臺技術。③開發(fā)與需求一致的教學內容及教材,包括網上教學的自我學習資料和面對面教學中基于活動的內容。④培訓教師采用新的教學法以保證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印度高等教育:2030愿景》集中體現(xiàn)了印度在教育教學以及數(shù)字化基礎設施方面,如何使用技術促進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印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對我國如何使用技術更好地發(fā)展高等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具有一定的啟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