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峪
在正確的年紀遇到一部正確的電影無疑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剛剛結(jié)束高考的莘莘學子們又能在這個暑假遇到什么電影呢?很遺憾,電影院里沒有一款適合你們,請把目光轉(zhuǎn)向1985年,有一部叫“早餐俱樂部”的美國電影,請現(xiàn)在、立刻、馬上想盡任何辦法搞到它。
故事講美國一所高中里的五名男女生,各自犯下錯誤被勒令周六早晨七點到學校圖書館集合接受老師的懲罰。要求每人寫一篇千字作文,題目叫“你覺得你是誰?”。想想出題老師也是天才,“你是誰”這個題目,難道不比“愛迪生會對手機發(fā)表什么看法”難回答多了?
五個孩子不得不從早到晚一直關(guān)在圖書館閱覽室里憋作文,但可想而知,他們一個字也沒寫,而是不斷地沖突、聊天、冒險。影片幾乎全程都固定在室內(nèi),五個孩子加一個老師、一個清潔工,七個角色,如此精簡的配置會有什么故事發(fā)生呢?
作為一個遠離高考已有十五年但仍然會做噩夢答不出數(shù)學題的人,每次重溫《早餐俱樂部》都讓我仿佛回到不知所措的青春時代。影片一開始就引用了大衛(wèi)·鮑伊的一段話:“這些努力改變世界、遭你們唾棄的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經(jīng)歷什么……”
主角們像每個即將邁入成人門檻的同齡人一樣,既是羔羊又是雄獅,混亂、迷茫、充滿熱烈而又近乎粗暴的率真,擔心自己將來也會變成像父母那樣虛偽、狡詐、自私而殘酷的人(雖然幾乎肯定會),但他們曾經(jīng)有九個小時圍聚在一家圖書館閱覽室里,交換了彼此最珍貴的秘密。最后在他們留下的集體“微作文”里寫道:“我們接受犧牲周六來學校的懲罰,但讓我們寫我們是誰,這真可笑。你只用你的成見看我們,我們是書呆子、運動員、精神病、公主、罪犯?!毙疫\的是,在一個恰當?shù)哪昙o,我們——觀眾,也曾和他們一起關(guān)在那里,探討、思索人生的意義,并且成為永世不忘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