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貴元
【摘要】由于內(nèi)外因素的影響,造成了班主任心理健康問題,進而殃及學生,只有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才能培養(yǎng)出身心健全的學生。
【關鍵詞】保持心理健康 轉(zhuǎn)變角色 改變自我 提升素質(zhì)
在學校當了若干年教師后,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jié)論: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是決定性的因素。我個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身為教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啟發(fā)靈感的媒介;我能讓學生丟臉,也能使他們開心;能傷人也能救人。
——美國教育心理學博士:吉諾特
前不久,一項關于教師心理健康的調(diào)查顯示:在抽樣的中小學教師中有44%的教師有輕度的心理健康問題;4.48%有中度的心理健康問題;0.37%有較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由于社會高速發(fā)展帶來的焦慮感和家長高心理期望值等綜合影響,教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尤其中小學班主任倍感壓力山大?;蚨嗷蛏俪霈F(xiàn)了一些心理問題。話又說回來,心理完全健康的能有幾人?心理完全健康的班主任又能有幾人?但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同小可,亟待解決,原因如下:
一、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小學生每天在學校與班主任老師的有效接觸時間長達八、九個小時。在學校中班主任是當然的主導者、 支配者,班主任的一個冷臉,一個微笑對學生的影響,都是深刻而長久的。心理健康的班主任能很好地設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學生的害怕、說謊、違抗等心理失調(diào)的原因之一,是與班主任的心理不健康有關。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們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二、班主任的心理狀況會影響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和評價。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講的是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影響。雖然是平平常常的學生,在班主任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和期望,一年后這些學生都比他們原有的水平有了極其顯著的進步。事實上,教師的知識水平并沒有大的變化,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而已?!傲_森塔爾”效應說明:當你認為自己的學生很聰明時,你會對他們產(chǎn)生期望,暗示給學生。學會會因此變得自信,而更加努力,漸漸地,他們就真的變得聰明了。當班主任的熱情和努力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熱情被絕望代替,于是對職業(yè)產(chǎn)生倦怠感,班主任就會對孩子們純真的笑臉熟視無睹,對孩子們的錯誤暴跳如雷,處理問題方法簡單粗暴,這個也看不慣,那個也看不慣,沒有一個好東西,學生怎么能聽你的話呢?
三、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知識學習。
心境不好的班主任,很難營造愉快、輕松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他們常表現(xiàn)得煩躁、易怒、容易沖動、喜怒無常、情緒不穩(wěn)定,學生也會受影響,導致學生常常處于緊張和焦急之中,學習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長此以往,學生有了心理問題,甚至得病。相反,班主任心態(tài)健康向上,生活態(tài)度積極,教學積極,就會想方設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學生也會同樣積極,積極的學,積極的思考。可見班主任積極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會誘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四、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師生關系。
如果教師心理不健康,就難以正確理解學生的心理與行為,會采取不合常理的態(tài)度、方法來對待問題,輕則辱罵學生,重則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造成工作失誤和安全事故,賠禮道歉還不算,輕則記過處分,重則下崗丟飯碗。使師生、家校矛盾激化。有的班主任常常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管,班主任苦口婆心,竭盡全力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可學生要么我行我素,把班主任的話當耳邊風,要么陽奉陰違,使老師難以下臺,這里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班主任老師心理素質(zhì)不高,沒有形成良好的關系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遇到一位好的班主任,學生由于家境而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善。師生對立的狀態(tài)絕不利于學生學習,而是否產(chǎn)生師生對立關系,及對立關系能否妥善解決,最終決定于教師的心理狀況。
五、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小學生的性格正在形成過程中,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還沒有形成獨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別人,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是重要的人,是參照,是榜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只能由人來建樹……”班主任情緒好不好,喜不喜歡工作,都會影響學生;班主任若經(jīng)常懲罰、報復學生,學生會形成敵視和對抗的習慣,形成心理障礙;教師處事不公,濫用權力,會影響學生對他人對社會的看法。
班主任必須要有職業(yè)幸福感,學會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為班主任注定要成為學生命中的“貴人”,一個班的“統(tǒng)帥”、幾十個學生的“保姆”、一個小集體的“法官”,幾十個孩子的“心理咨詢師”,班級大舞臺的“導演”……班主任要扮演這么多的角色,壓力確實也不小。我的同行班主任更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既然進了教育這個門,也許終身也離不開教育這片沃土,不能改變環(huán)境,但可以改變自己;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不能事事成功,但可以盡力而為。只有提升素質(zhì)、轉(zhuǎn)變角色、與學生平等和諧相處,才能真正促進自我發(fā)展,實現(xiàn)自我成長,保持心理健康。
蘇哥拉底說得好:“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他發(fā)光……”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
[2]羅森塔爾《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
[3]劉正榮《一線教育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