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光
摘要:泛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文學教育需要結合時代發(fā)展的特點進行適當改革和創(chuàng)新,從而滿足當前時代對高職院校文學教育的實際要求。本篇文章主要從泛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文學教育的困境以及泛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文學教育的解決方式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更新文學教育理念,使文學教育能夠更加貼近學生心理;創(chuàng)新文學教育模式,使文學教育能夠發(fā)揮情感教育價值等相關建議。
關鍵詞:泛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文學教育
高職院校文學教育應該將重點置于學生人生審美意境的構建方面,借助高職文學教育增強高職學生的人文意識和人文情感,培養(yǎng)高職學生是文學思維。泛媒體時代下,對高職院校文學教育帶來了一定的積極影響,豐富了高職院校文學教學的內(nèi)容,但是媒體網(wǎng)絡中也存在著大量的腐朽思想和糟粕文化,為高職院校文學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泛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文學教育需要結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指導,真正發(fā)揮高職院校文學教育的價值與意義,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泛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文學教育的困境
泛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文學教育主要存在著泛媒體和多元文化夾擊下傳統(tǒng)文學審美的消解;文學教育地位邊緣化,學生學習興趣較差等困境。
(一)泛媒體和多元文化夾擊下傳統(tǒng)文學審美的消解
泛媒體時代下,多種文化內(nèi)容對高職文學教育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ヂ?lián)網(wǎng)、影視、手機以及移動媒體占據(jù)了校園以及社會中的每一個角落,學生通常喜歡借助手機微博進行信息的交流和傳遞。在這種泛媒體時代下,使得學生的思維格局產(chǎn)生了一定的變化,以“消費文化”、“時尚文化”等為代表的思想理念充斥在校園當中,“文學接受”的過程逐漸變成了“文學消費”的過程,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學的審美逐漸消解,無法靜下心來細讀文學。
(二)文學教育地位邊緣化,學生學習興趣較差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仍然是以教育知識灌輸為主,主張知識的傳授,而對于具有豐富人文內(nèi)涵以及審美意境的文學作品肢解活動卻鮮少開展。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無法深刻領悟到文學內(nèi)容中豐富的情感以及審美價值,沒有真正教會學生去感受文學、體會文學的方式,對于學生審美能力以及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特別是泛媒體時代下,各類情感網(wǎng)絡小說、玄幻小說層出不窮,一些消極的思想觀念也會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一定的阻礙性影響,高職學生文學學習興趣逐漸降低,文學教育地位邊緣化,對高職文學教育進行適當?shù)母母锖蛣?chuàng)新十分必要。
二、泛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文學教育的解決方式
泛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文學教育可以通過更新文學教育理念,使文學教育能夠更加貼近學生心理;創(chuàng)新文學教育模式,使文學教育能夠發(fā)揮情感教育價值等方式開展。
(一)更新文學教育理念,使文學教育能夠更加貼近學生心理
正如愛因斯坦所言:“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文學學習活動,使高職文學教育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泛媒體時代下,高職文學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進行適當?shù)母呗毼膶W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使文學教育能夠更加貼近學生心理,更能夠激發(fā)高職學生的文學學習興趣。
在高職院校文學教育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更新高職院校文學教育的理念,以高職學生的性格特點與思維特點為基點,進行適當?shù)慕虒W模式創(chuàng)新。比如可以通過更新文學教育的選材,改變傳統(tǒng)高職文學教育中單一、枯燥的教學氛圍。
高職文學教育的選材可以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適當改革,比如學生比較喜歡韓寒的作品、郭敬明的作品,那么則可以在選材的過程當中,適當融入一些韓寒的作品等。同時,一些女學生對張愛玲、冰心的作品比較感興趣,而男同學則比較喜歡金庸的作品,那么則可以將這些作品融入于其中,使學生能夠?qū)Ω呗毼膶W教育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產(chǎn)生濃厚的求知欲。另外,高職文學教育還需要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可以將“Nobelpriset i litteratur(諾貝爾文學獎)”中的獲獎作品適當加入文學教育內(nèi)容當中,比如莫言的《紅高粱》、愛麗絲·門羅的短篇小說集《我青年時期的朋友》等等,這些內(nèi)容較為貼合高職學生的心理,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新文學教育模式,使文學教育能夠發(fā)揮情感教育價值
高職文學教育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文學教育模式,可以以體驗式教學為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間,文學教育更加注重人文性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引導,加強對學生文學閱讀力、判斷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指導。
例如在文學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文學知識的學習,由學生之間進行共同交流和討論。同時,也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模式,將多媒體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融入于高職文學教育的活動當中。例如在指導學生對《長恨歌》這篇內(nèi)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這段故事,使學生能夠通過影片,直觀的理解在天愿為比翼鳥”等優(yōu)美語句下的深刻內(nèi)涵。在指導學生對有關“安史之亂”的內(nèi)容學習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他們所知道的故事內(nèi)容進行描述,結合李、楊之間的愛情,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并通過“這首詞的內(nèi)涵是批判唐玄宗還是歌頌愛情?”等問題進行適當?shù)囊龑Вl(fā)散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高職文學教育課堂教學并不是教導學生文學知識的唯一方式,泛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校園網(wǎng)、BBS等大眾傳播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文學知識指導。同時也可以邀請一些文學作家、專家等到校開展講座,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文學學習平臺。
三、結語
文學教育能夠使學生在認識文學、感受文學豐富魅力的同時,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產(chǎn)生一定的文學思維,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面對生活。但是泛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文學教育出現(xiàn)了泛媒體和多元文化夾擊下傳統(tǒng)文學審美的消解;文學教育地位邊緣化,學生學習興趣較差等困境,對高職文學教育產(chǎn)生了一定的阻礙性影響。泛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文學教育可以通過更新文學教育理念,使文學教育能夠更加貼近學生心理;創(chuàng)新文學教育模式,使文學教育能夠發(fā)揮情感教育價值等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揮泛媒體時代的優(yōu)勢,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俞姝,朱秋穎.泛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文學教育的困境和對策研究[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174-176.
[2]周虹.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按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yè),2014,17:135-136.
[3]王蓉.論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徑[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10:293-294.
[4]陳華,何林智,安德志.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多維路徑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1:49-50.
[5]范永同,程辰,文道群,劉萍.新媒體影響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福建農(nóng)業(yè),2014,10:164-165.
[6]高偉,張驊青,秦景莉,曲喜貞.新媒體視角下高職院校文學欣賞課程現(xiàn)狀與改革思考[J].學周刊,201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