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陽
摘 要:“教學”就是指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學習的活動,也就是教和學相結合或相統(tǒng)一的活動。而體育教學是按一定計劃和《新課程標準》進行的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教育過程。體育教學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增強其體質,培養(yǎng)其道德、意志、品質等。當前我國體育教學進入了發(fā)展的關鍵時刻,因此找準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方向尤為重要,只有方向找對了,找好了,才能為體育教學如何改革,改成什么樣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體育教學 改革 發(fā)展方向 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b)-0169-01
當前的體育教學改革理論基礎較為扎實,而實踐卻不盡如人意,這其中存在著很多客觀或主觀的原因,體育教學由8個基本因素構成,學生、教師、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然而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很多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這些對體育教學改革帶來了很大的難題。如何使體育教學改革真正落到實處,從事體育教育的工作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種種困難也要求體育教育工作者們要從理論走向實踐,而非紙上談兵。這就要求教師要首先明確當前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并加以分析,才能逐步使體育教學改革落到實處,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帶來益處。
從19世紀末1919年的軍國民體育思想對學生實施軍事訓練,將國民變成素質良好的士兵,成為抵御帝國主義侵略的工具,到20世紀90年代以培養(yǎng)身心健康發(fā)展,適應社會需要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人文體育觀。體育教學的目的時刻在發(fā)生變化,隨之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也在產(chǎn)生變化,而方向決定了體育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因此把握好方向顯得尤為重要。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當前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發(fā)展方向。運用文獻資料分析法、概念分析法、調(diào)查法等方法進行研究。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當前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現(xiàn)狀
我國學校體育在80年代時進行了撥亂反正,清除了錯誤的教學思想,使教學回到了正軌,教學秩序開始穩(wěn)定,為今后更好的研究創(chuàng)造條件。并且深入教學實踐,開始進行教學實驗。90年代我國的教學理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更多的是在數(shù)學、語文等理論性課程中,缺乏對體育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并且在應試教育下體育讓位于其他學科,導致整個社會環(huán)境下體育的地位明顯低于其他學科。不過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體育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學校體育作為培養(yǎng)青少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加重要了。
2.2 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方向
要想弄清楚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方向,首先離不開對過去和當前體育教學問題的理性思考。在解放后的一段時期內(nèi)我國體育界形成了單純的注重技術教學的思想,以競技體育為主,忽視了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夠把運動競技技術傳授當做體育教育的全部內(nèi)容,更不應該根據(jù)其來設計教材;學校體育、體育教學更多不能脫離其教育的本質,不能脫離育人的本質,這在今后的體育教學改革之路上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隨后的一段時期內(nèi),一部分從事體育研究的學者開始提倡“快樂體育”,這一觀點的出發(fā)點固然是好的,都是為了使學生更加主動參與到體育中去,在體育中尋找樂趣,從而使學生愛上體育。
但是由于其還沒有完善的教學方法,缺乏相應的教材體系,也容易使教育工作者產(chǎn)生誤解,導致“快樂體育”只玩不教,體育課偏離了其本質目的,變成了娛樂性更強的課程。
通過對這些教學方式的了解及自己實踐中的一些經(jīng)驗,我認為體育教學應該在這兩者中尋求一個平衡點,即不能因為過于苛刻的目標和標準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喪失了對體育課的興趣,無法達到體育教學所要完成的目標,造成學生喜歡運動但是不喜歡體育課的情況中,也不能因為快樂二字而喪失了體育課的意義。要使學生在體育課上既學到和掌握一定的技術,更要使學生找到體育課的興趣所在,從而明確體育教學改革的未來發(fā)展方向,也就是說體育教學如何改革?改什么?改成什么樣?不是由體育工作者們所決定的,而是由學生自己決定的。教師所要做的只是通過學生所傳達出來的情況,結合學校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按照不同地域、不同學齡的學生、學生自身的身心特點來進行體育教學改革,來確定體育教學改革思路和方向。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當前我國形勢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契機,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自覺的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也更加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給自己帶來的益處。體育教學改革的主體是在受教育階段的學生,因此他們的主觀意愿直接決定了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因此只有全面了解他們在體育教學方面的需求,并按照其需求合理的進行改革,才是當前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所在。
3.2 建議
教師還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并解決現(xiàn)代青少年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家庭結構的變化、生活內(nèi)容方式、課外活動內(nèi)容、學生興趣愛好的轉變、網(wǎng)絡對于現(xiàn)代青少年兒童的影響等事情上。只有進一步了解這些因素對于青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影響,摸透青少年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趨勢、如何才能使青少年兒童將更多的經(jīng)歷、興趣轉變到體育中來,才能為體育教學改革獻計獻策,為體育教學改革尋找方向。
參考文獻
[1] 劉博.陽光體育背景下大課間體育課程模式的實證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2] 趙立.體育教學模式群結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4).
[3] 李聞宇.體育教學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4] 朱文.主體參與與體育教學[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5] 葛冰.體育教學模式的整體優(yōu)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