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偉,李昭龍,李偉
(1.吉林醫(yī)藥學院,吉林 132013;2.吉林省殘疾人康復中心)
·臨床研究·
推拿配合艾灸治療慢性腰肌勞損患者的療效觀察
李中偉1,李昭龍2,李偉1
(1.吉林醫(yī)藥學院,吉林 132013;2.吉林省殘疾人康復中心)
慢性腰肌勞損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其臨床發(fā)病率占腰腿痛患者的80%,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1-2]。現(xiàn)代醫(yī)學大多使用非甾體類藥、和理療手段來治療慢性腰肌勞損,但其療效不佳,且復發(fā)率較高。中醫(yī)學針對慢性腰肌勞損的病因病機、發(fā)病特點,歷代醫(yī)家均推崇運用外治療法,并且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3-4]。本研究針對推拿法的臨床應用,選擇166例患者以分組形式進行了探討。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66例慢性腰肌勞損患者,其中男102例,女64例;所有患者經過嚴格檢查,均符合診斷標準[5]。排除標準: ①做過脊柱外科手術者;②其他疾病導致慢性腰痛者;③嚴重合并癥,嚴重體虛者; ④孕婦、哺乳期婦女;⑤經檢查不適宜本次研究者。將所有患者分為推拿艾灸組和對照組,推拿艾灸組83例,年齡為37~60歲,平均年齡(34.9±3.2)歲;對照組83例,年齡為35~61歲,平均年齡(36.7±4.1)歲。兩組在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藥物治療,選擇正紅花油(成都東洋百信制藥有限公司產)按照1 mL/10 cm2的藥量在患者腰肌損傷部位涂抹,用力適中,均勻,使用棉紗覆蓋在藥面上,醫(yī)用膠布進行固定。每天涂抹1次,1周為1療程。
推拿組采用推拿方法治療,步驟如下:①患者俯臥位于治療床上;②醫(yī)生站于一側,沿膀肌經走行方向。對患者的腰部進行掌跟揉法,手法輕柔,共往返操作6~8次;③兩側豎脊肌采用彈撥法,用力適中,共往返操作3次;④穴位按揉取:華佗夾脊穴、腎俞穴、命門穴及腰部阿是穴(疼痛點),以穴位局部產生酸脹感為宜,每穴操作為10次左右,腰骶部肌肉觸及條索樣結節(jié)者可彈撥10~20次;⑤在腰背部兩側膀肌經行滾法自上而下,3~5次;⑥將灸盒放置于雙腎俞上,行艾條灸20 min。推拿每天執(zhí)行1次,1周為一療程。
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治療方案經醫(yī)院倫理學會批準。
1.3 療效判定 治療2周后,觀察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情況,將療效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治愈:腰部疼痛癥狀基本消失,患者無不適,腰部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腰疼改善效果明顯,患者無明顯不適,腰部功能基本恢復;有效:腰部疼痛癥狀有一定改善,患者有不適感,勞累過度仍有輕微疼痛;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要不功能未恢復正常,疼痛有加劇現(xiàn)象。治愈與顯效計入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17.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周后,推拿組的總有效率為96.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6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73,P<0.05),見表1。
表1 推拿組和常規(guī)組療效比較[例(%)]
注:與常規(guī)組比較,aχ2=22.73,P<0.05
在《素問·刺腰痛篇》就出現(xiàn)了“腰痛”病名;《諸病源候論·腰背諸病》中又出現(xiàn)了“腰痛”、“風濕腰痛”、“久腰痛”等腰痛病名;中醫(yī)認為氣血失調也會勞損軟組織,不正確的姿勢習慣等會使得腰部肌肉松弛,而老年患者多為肝腎虧虛等引起[6]。西醫(yī)將慢性腰肌勞損劃分疼痛層次,表示為酸痛、刺痛、鈍痛,身體病變引起對患者腰部的刺激作用,進而造成肌肉牽拉等現(xiàn)象,影響到組織。在臨床上主要根據疏通經絡、理順筋骨等思路進行治療。推拿為當前治療慢性腰肌勞損重要的方法,能夠通過按壓等手法使患者腰部的血液循環(huán)活動加速,起到肌肉痙攣緩解的作用,同時,能夠改善患者局部軟組織,提高其痛閾,進而減輕疼痛。與此同時,治療中需要加強預防,矯正不良姿勢習慣。要經常鍛煉腰肌,增強力量,可以降低勞損概率。在生活、工作中,注意對勞損部位的防護,不應使其承受壓力過重,還要勞逸結合,改正不良飲食習慣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推拿組總有效率(96.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6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在慢性腰肌勞損治療上,兩種方法均有一定療效,但是推拿法的應用明顯具有更強的效果,可以緩解患者疼痛,排除不適感,恢復腰部活動功能,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相吻合[7]。推拿法不產生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對患者的治療損傷非常小,通過穴位按壓、疏通經絡等手段可以增強免疫[8-9],加上艾條灸的作用,對慢性腰肌勞損極有幫助,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1] 柳登順.實用頸腰肢痛診療手冊[M].鄭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2:286.
[2] 劉松山.腰息痛膠囊治療寒濕痹阻兼癖血證腰痛(腰椎肥大性脊椎炎、腰肌勞損)臨床觀察[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2,18(1):45-46.
[3] 張建華,孫安達.推拿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前后血單胺類物質含量的變化分析[J].中國骨傷,2011,12(5):47-48.
[4] 夏勇江.針刺治療腰肌勞損68例[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6,22(12):766-767.
[5] 曾科學,蓋娟娟.曾氏太極推拿治療慢性腰肌勞損 30 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3,34(02):38-39.
[6] 姜浩,吳詩城,黃杰.傳統(tǒng)手法結合太極推手治療頸椎病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6(20):45-55.
[7] 張桂玲.點按推拿法治療急性腰扭傷55例[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02,19(1):59.
[8] 趙永華,張其云,胡永,等.牽引狀態(tài)下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58 例[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15(2):187-188.
[9] 李忠汗,劉禹,朱毅,等.康復治療結合針灸推拿治療肩周炎進展[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3):334-336.
李中偉,主治醫(yī)師,Email:595872351@qq.com
R685.4
B
10.3969/J.issn.1672-6790.2015.02.035
201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