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諾,郭亞軍,王 虎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 研究所,合肥 230088)
機動式雷達為了避免低矮障礙物對天線的遮蔽,一般都舉升到一定高度,在運動過程中,可靠且平穩(wěn)的機構動作狀態(tài)是最基本的要求[1-3]。隨著液壓元件的快速革新,國內(nèi)液壓舉升機構已從小天線雷達的架設發(fā)展到大陣面雷達的折疊、舉升等多種動作時序。本文通過某大噸位雷達液壓驅(qū)動舉升方式的分析,通過計算,確定了油缸的關鍵參數(shù),經(jīng)過AMESim 的機液仿真[4-5]表明了該液壓系統(tǒng)可使舉升運行平穩(wěn),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雷達舉升的狀態(tài)分為兩種:一種是水平的初始狀態(tài),一種是到位的垂直狀態(tài)。初始狀態(tài)由于重力的力臂最長,所以力矩較大。垂直狀態(tài)雖然力臂減小,但是受到風載的影響,所以必須對這兩種極端狀態(tài)進行受力分析,選取液壓缸的關鍵參數(shù)。
1)初始狀態(tài):初始狀態(tài)如圖1 所示。
圖1 初始狀態(tài)
對轉(zhuǎn)軸O 取矩,根據(jù)力矩平衡可得
式(1)中:F1為液壓缸的推力(N);M 為天線及附件重,取6 000 kg;g 取9.8 N/kg;L1取362 mm;L 取1 253 mm。
代入式(1),可得:F1=101 763 N
根據(jù)油缸載荷情況,綜合考慮重量、液壓元件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外形匹配的美觀性及成本等因素,選擇液壓油的最高工作壓力為P=16 MPa。
計算油缸缸徑D
式(2)中:F 為液壓缸的推力;P 為液壓油的工作壓力;代入式(2),計算得油缸直徑,查手冊[6]取D=100 mm。
計算活塞桿直徑d
代入式(3),計算得相應活塞桿直徑,查手冊[6],取d =70 mm。
2)到位狀態(tài):到位狀態(tài)如圖2 所示。
圖2 到位狀態(tài)
舉升到90°時,考慮到上背面的風力影響,液壓缸受到風力和天線重力的合力作用。由25 m/s 風速下上背架的風力為F2=2t。
同理計算,L=94,L1=568,L2=1 820 mm。
計算得,F(xiàn)1=36 907 N,小于初始狀態(tài)油缸負載101 763 N。因此,油缸參數(shù)選擇按初始狀態(tài)負載計算。經(jīng)計算液壓缸基本參數(shù)取值如表1 所示。
表1 液壓缸主要參數(shù)mm
液壓缸到位后,都會有活塞與缸體的碰撞,容易造成缸體的振動,所以液壓系統(tǒng)設計必須緩沖這種沖擊,減小對缸體的損壞。本文采用在主回路和回油路上增加節(jié)流閥的方式克服這種振動,由于舉升機構有機械鎖死機構,所以液壓圖中不增加鎖緊部分,液壓原理如圖3 所示。
圖3 液壓系統(tǒng)原理
舉升機構簡化模型如圖4 所示,O1點與雷達車底盤相連,O2點與液壓缸活塞桿相連,O 點為重心點,仿真模型[7-8]如圖5 所示。
圖4 機構簡化示意圖
圖5 機構仿真模型
利用AMESim 平面機械庫,構建雷達舉升受力模型,利用液壓庫搭建液壓系統(tǒng)原理圖。系統(tǒng)模型如圖6 所示。
圖6 舉升液壓系統(tǒng)模型
由于雷達舉升時油缸與水平的夾角是變化的,所以液壓受力也是變化。系統(tǒng)的控制信號為40 mA,工作壓力為16 MPa,等效剛度為106 N/mm,等效阻尼為105 N/(mm·s-1),最大阻尼距離為0.001 mm。系統(tǒng)主要參數(shù)見表1 所示。
圖7 為液壓缸的壓力變化和輸出力的變化曲線圖。從仿真可以看出,通過三位四通閥的開啟和關閉,雷達舉升機構從初始角度為水平的狀態(tài)到垂直狀態(tài),液壓缸活塞桿做伸出動作,油缸曲線變化無明顯突變,符合設計要求。
圖7 油缸推力變化
本文從雷達舉升結(jié)構設計、受力分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研究,提出了液壓驅(qū)動方案,通過AMESim 軟件建立了舉升機構與液壓系統(tǒng)的仿真模型,對液壓缸主要參數(shù)特性進行了分析,仿真結(jié)果表明該液壓系統(tǒng)達到設計要求,為雷達舉升機構的工程實施及應用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衛(wèi)國愛,亓迎川,許平勇,等.雷達天線舉升機構液壓驅(qū)動系統(tǒng)的設計[J].空軍雷達學院學報,2006,20(3):1-8.
[2]馮華偉. 汽車舉升機液系統(tǒng)設計[J]. 煙臺大學學報,2007,20(4):309-311.
[3]許平勇,潘玉龍,衛(wèi)國愛,等.車載雷達天線升降機構液壓系統(tǒng)的設計[J].液壓與氣動,2004(4):25-26.
[4]謝建,羅治軍,田桂,等.基于AMESim 的導彈起豎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J].流體傳動與控制,2009,5(6):13-15.
[5]余佑官,龔國芳,胡國良.AMESim 仿真技術及其在液壓系統(tǒng)中的應用[J].液壓氣動與密封,2005(3):28-30.
[6]張嵐,弓海霞,劉宇輝.新編實用液壓技術手冊[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7]丁繼斌.基于AMESim 的XZ5110 型后裝壓縮式垃圾車裝填機構滑板反饋控制仿真研究[J]. 機床與液壓,2010,38(1):113-115.
[8]王偉,傅新,謝海波,等.基于AMESim 的液壓并聯(lián)機構建模及耦合特性仿真[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5(4):43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