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占國
河北省唐山市廣播電視臺交通文藝廣播,河北唐山 063000
新聞評論的三個關鍵點
馮占國
河北省唐山市廣播電視臺交通文藝廣播,河北唐山 063000
新聞評論是一個媒體的旗幟和靈魂。一個媒體沒有自己的新聞評論節(jié)目,就無法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一家有觀點的新聞媒體。在新聞評論的采編播過程中,由于從業(yè)人員的個人素質(zhì)問題,經(jīng)常犯一些非常低級的錯誤。新聞評論的錯誤,往往導致社會輿論導向的錯誤,這是我們應該努力避免的。本文從三個方面闡釋了新聞評論節(jié)目的關鍵點,并給出了合理建議。
新聞評論;是非關;情感關;政治關
一個媒體要想樹立自己的形象,就必須有自己的評論節(jié)目。這一點從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和中國之聲的《新聞縱橫》得到充分的證實。新聞評論的編輯制作和播出需要從業(yè)人員具備相當?shù)膶I(yè)知識、政治素質(zhì)和人格修養(yǎng)。
新聞評論是當代各種新聞媒介普遍運用的、面向廣大受眾的政論性新聞體裁。新聞評論的新聞性不同于消息、通訊等體裁,它的新聞性是強烈的時效性、評論對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針對性三者的統(tǒng)一。[1]
要想寫好新聞評論需要“過三關”,必須把握好三個關鍵點:是非關、情理關和政治關。
新聞評論中的新聞事實必須具有強烈的時效性。有經(jīng)驗的記者和編輯都清楚,越是新近發(fā)生的新聞越難把握是非判斷標準和報道口徑。是非判斷是否準確標志著一天媒體的社會評判水平。特別是針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情比如養(yǎng)老保險制度、退休年齡延長、拆遷補償?shù)葐栴}。到底應該如何界定是非曲直,應該非常的謹慎,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往往一個新近發(fā)生的新聞事件最后確定宣傳口徑,需要資深記者和媒體領導多次磋商,才能在發(fā)稿前確定下來。
比如,一些城市的出租車司機由于不滿意管理費過多、黑車泛濫、滴滴業(yè)務搶生意等問題得不到切實解決,集合了幾百輛車準備去上訪。在新媒體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這種事情想瞞是瞞不住的。在主流媒體報道之前,微信、微博等自媒體早就把這個時間發(fā)布到了網(wǎng)上。那么,傳統(tǒng)媒體在對這件事情進行評論的時候,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如果媒體過多渲染司機的意見,對他們反映的社會問題進行長篇累牘報道,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激化矛盾,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上訪的隊伍中來。
媒體的態(tài)度應該是什么呢?第一,客觀報道事實,司機聚集是有所訴求的,這一點必須明確。第二,不夸大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有些司機為了問題得到解決,把道聽途說的信息也傳遞給媒體,記者要學會甄別信息的真假。第三,結(jié)合當?shù)卣?,統(tǒng)一口徑,不鼓勵過激的表達訴求方式。第四,從社會和諧角度呼吁各方采取克制,不要影響大多數(shù)市民的正常生活。
如何提高新聞評論節(jié)目記者的是非判斷水平呢?要多學習,包括專業(yè)知識和社會知識。知識就是力量。眼界開闊,知識淵博,是一個評論工作者必備的素養(yǎng)。一篇好評論,是同善于運用知識積累分不開的。很難想象,一個知識淺陋、不學無術的人,能寫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文采飛揚的評論來。[2]
這需要從三個方面努力。第一,記者自身加強理論學習。通過上網(wǎng)、看書、讀報,學習中央決策精神、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第二,及時了解社會民情,關注民生新聞,了解中央及媒體是如何報道和評判這些社會新聞的。第三,虛心學習,向本部門同志請教,向采訪單位的專家學者請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習提高的機會。
魯迅先生歷來強調(diào)情感的作用,提倡“有情的諷刺”,反對“無情的冷嘲”,他又說“有情的諷刺和無情的冷嘲相去不及一張紙”。[3]在新聞報道中,特別是在一些社會熱點事件報道如何表達情感,如何把握情感的關鍵點,是衡量一個記者一個媒體新聞功力的重要標志。
例如,在救助貧困家庭的過程中,記者采訪了許多特困家庭。他們中有些是因病致貧,有些是因災禍致貧,有些則是因家中成員吸毒、犯罪致貧。這時候,編輯記者的情感這時候是很復雜的,首先,同情特困家庭成員,其次,哀其不幸恨其不爭。如果在進行新聞評論的時候,編輯著重于批判一些家庭成員不良嗜好、違法犯罪,顯然不符合新聞評論的情感要求。表達同情和表達批判是不適合放在同一篇救助題材的新聞評論中的。
總之,在撰寫新聞評論時,記者要注意控制情緒,冷靜處理,情感表達必須服從節(jié)目需要。
新聞評論是新聞媒介的政治旗幟,題材的特質(zhì)決定編輯記者必須善于從政治上辨別事物,在論述中體現(xiàn)一定的政治傾向性。
新聞評論經(jīng)常涉及黨政工作中的缺點和失誤,包括執(zhí)行決策、工作作風等方面的一些問題。有責任的新聞媒體記得要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以建設者的意識進行新聞監(jiān)督、撰寫評論文章。把握政治導向尤為重要,這就是政治關。政治觀說白了就是“識大體顧大局”。
新聞評論節(jié)目經(jīng)常會涉及到一些重大災害和突發(fā)事件的報道。這時候,參與報道記者個人情感的表達就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這個媒體的情感。
例如,在一次南方泥石流災害中,多人遇難,消防部門和各屆群眾正在積極搶救傷者、搜尋失蹤者。這時候,媒體記者還看到了另外的場面,就是有些蒙受災難之苦的群眾質(zhì)疑救災不利、預警不及時等等。如果記者沒有政治覺悟,把這樣的消息呈現(xiàn)在直播節(jié)目中,那將給救災工作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這些問題,可以在以后評論,但是抗災救災的關鍵時期,進行這種負面報道無異于火上澆油,不僅達不到“幫忙”的效果,反而會造成“添亂”的后果。
新聞評論的記者、編輯顧大體顧大局,是政治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新聞從業(yè)者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如何提高新聞評論編輯記者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修養(yǎng)呢?
一個有作為的評論工作者,總是蘊含著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他目光四射,觸覺銳敏,能在風起于青萍之末時就識別到風向,對于新出現(xiàn)的社會動向、社會思潮能敏銳地辨別,清晰地分析,并做出明確的整治判斷,從而產(chǎn)生寫作評論的欲望和激情。[4]
任何一個媒體的評論節(jié)目負責人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記者出身,他們對于政府風向的把握非常敏銳,對于事關政治導向的新聞事件具有冷靜的判斷力,對于把握新聞評論的政治關具有相當?shù)闹腔邸?/p>
對于新聞評論節(jié)目的編輯記者的招募和培養(yǎng),需要注意著兩個標準。第一,他是否具有新聞評論的寫作能力和理論分析能力。第二,他是否愿意不斷地主動地參加政治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分析研判能力。
此外,評論部門必須定期舉行新聞業(yè)務和政治理論學習研討會,大家坐下來,一起探討時下發(fā)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做出符合中央決策精神、貼近百姓,符合民心民意的判斷標準。一些暫時不能報道和評論的題材,做到每個人心中有數(shù)。
對于剛剛?cè)胄械哪贻p人,評論部門的老同志要發(fā)揚“傳、幫、帶”的作用,千萬不要讓他們一開始就獨立完成新聞評論的采訪和寫作。要讓年輕人對新聞評論的寫作心存敬畏,只有敬畏,才能謹慎采訪、謹慎下筆、謹慎主持報道。久而久之,年輕人的新聞政治敏感性就提高了,政治修養(yǎng)水平也提高了。
總之,新聞評論節(jié)目是一項專業(yè)性高、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所有從業(yè)人員都應該掌握是非關、情感關、政治關,尤其注意度的把握,這樣才能制作出具有品牌效果的新聞評論節(jié)目。
[1]王振業(yè),胡平.新聞評論寫作教程[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
[2]丁法章.新聞評論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11.
[3]魯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260.
[4]丁法章.新聞評論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05.
G2
A
1674-6708(2015)137-0014-02
馮占國,本科,記者,工作單位,唐山廣播電視臺交通文藝廣播,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