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教會大學的新文學課程及演講

      2015-06-28 08:46:06江蘇湯志輝
      名作欣賞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燕京大學新文學周作人

      江蘇 湯志輝

      作 者: 湯志輝,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2013級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

      1929年春季,朱自清在清華大學開設“中國新文學研究”課程并撰寫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對新文學進大學課堂及新文學的建構(gòu)具有深遠意義。朱自清在清華時的學生王瑤后來評價《綱要》“是最早用歷史總結(jié)的態(tài)度來系統(tǒng)研究新文學的成果”,并且“對新文學歷史從文學運動到作家作品做全面的敘述和評價”①。此言不差,但就大學開設新文學課程的時間而言,并不開始于朱自清,而是1923年在燕京大學主講新文學的周作人。

      1920年代的大學國文系課程,核心還是古典文學。據(jù)早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后來在臺灣辦《文學雜志》的吳魯芹追憶:“在那個時代,新文藝作家插足在中國文學系,處境差一點的近乎是童養(yǎng)媳,略好一點的也只是‘局外人’,夠不上做‘重鎮(zhèn)’或者‘臺柱’之類的光寵?!雹趪⒋髮W尤其如此。清華大學能在1929年率先在各國立大學中突破阻力開設新文學課程,與清華大學是用西方的庚子賠款建立起來的有關(guān)。新文學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與外國文學有莫大關(guān)系。清華大學根據(jù)西方大學藍本建立而成,學生的英語程度普遍較高?!拔覀兦迦A大學的特點,就在學生的外國文程度,比其他的任何學校,都要高些。我們國文系就正是要利用這個特點,來實現(xiàn)我們的理想?!雹鄣c教會大學相比,清華的西化程度又要略遜一籌。教會大學與西方文化有天然的聯(lián)系,它們本身即是西方的教會所辦,更易于接受新文學。在新文學的發(fā)生期,很多教會大學的國文系還處在草創(chuàng)階段,不存在古典文學對新文學的壓力問題,這也為新文學在教會大學開設提供了便利。燕京大學國文系始建于1919年,離周作人1923年在燕大講新文學也就四年時間。

      周作人能在燕京大學講授新文學,且一講就是十年,“貨真價實”,并不像北大那樣“徒有其名”,亦不如清華那般因“受到了壓力”而半途中輟。這與燕京大學追求民主、自由、開放的學風以及作為教會大學而享有更多的獨立與自由相關(guān)。有研究者注意到燕京大學的特殊身份對周作人開設新文學課程的有利影響:“周作人在燕京大學能夠開設新文學課程,似乎與這所學校的教會背景不無關(guān)系。在這樣一所學校里,當權(quán)者并無多少中國傳統(tǒng)學術(shù)背景,對新文學較少反感——新文學和西方文化、文學本來就有一種很親密的關(guān)系。”④新文學的產(chǎn)生一個很大的原因即是對西方文學的借鑒,教會大學出于對西方文化的宣揚,很愿意在大學里開設此類課程。同時,燕大校長司徒雷登贊同蔡元培的治校理念,提出“燕大必須是一所經(jīng)得起任何考驗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學,至于信仰什么,則完全是個人的私事”⑤,“我的任務是讓老師盡可能自由地去從事他們的工作”⑥。這一姿態(tài)表明了燕大對學術(shù)自主的尊重。周作人在當時大學國文系一片“濃厚的尊古之風”中,還能高枕無憂地講授新文學課程,并且“當時國文系的大一國文教材由教師自選,作文題目由學生自擬,無論文言白話,每周一篇”⑦。這樣自由的體制,無疑得益于燕京大學對學術(shù)自由的尊重,并與燕京大學作為教會大學這種特殊教育機構(gòu)息息相關(guān)。

      自此教會大學開設新文學課程風氣漸開,許多學校紛紛設立新文學相關(guān)課程。1920年代至1930年代,在燕京大學講授過新文學課程的還有楊振聲與朱自清。⑧此外,謝婉瑩1926年從美國留學歸國即回母校燕京大學教書,曾開設過“新文藝習作”課程,該課程新鮮活潑,已經(jīng)將新文學課堂的維度拓寬到實踐教學的方向上去了。1928年至1929年,新文學初期重要的戲劇家熊佛西在燕京大學開設一門供三、四年級學生選修的“戲劇”課,“選讀中外著名劇本,比較其歷史結(jié)構(gòu)與格律”。后來燕京大學的學生追憶熊佛西在燕大開設的“戲劇”課時說:“(熊佛西)講解戲劇理論時手舞足蹈,甚富戲劇意味,復能深入淺出。其實聽講者除主修者外,旁聽者亦不少,堪稱叫座一時。熊教授一向不重分數(shù)制,故凡選讀其功課者,莫不成績優(yōu)良,皆大歡喜。”⑨燕京大學是開設新文學課程時間最早、影響最大的教會大學。

      除燕京大學外,北京另一所教會大學——輔仁大學,也較早地開設了新文學課程。查輔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課程一覽表[10],1932年朱以書在輔仁大學開設“中國現(xiàn)代文學”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有該課程的課程說明:“本學科講授,約分數(shù)類:(一)現(xiàn)代文學之淵博;(二)現(xiàn)代各派文學思潮之分析;(三)各派作家之研究;(四)現(xiàn)代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之比較研究;(五)遇有文壇新著隨時介紹研究?!盵11]這門課程因為沒有講義留存下來,也沒有后世學生們的追憶,很容易被忽視。但從遺存下來的“課程說明”中至少有兩點可以注意:一是這門課程已經(jīng)注意到新文學與世界文學之關(guān)系,二是關(guān)注當代文學的批評。這兩點對當時新文學的研究及其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與當時在清華大學講授新文學課程的朱自清形成一種呼應[12],在北京各國立大學一片“濃厚的尊古之風”中,為新文學在大學的開設提供了另一條出路與可能,也增強了開設新文學課程的氛圍。除了北京的教會大學之外,1930年老舍在山東齊魯大學開設了“文學概論”“文藝批評”“小說和作法”等與新文學密切相關(guān)的課程。金陵大學、東吳大學也紛紛開設新文學課程,還有一些教會大學因資料的欠缺未能找到其開設新文學課程的明證,但開設新文學課程,已然是教會大學在課程設置上的一大特色。

      1923年,周作人在燕京大學開設新文學相關(guān)課程,此時,新文學在與反對派的爭辯中已獲得全面勝利,站穩(wěn)了腳跟,進入到全面建設的階段。因此,如何培養(yǎng)新文學作家成了一個關(guān)系到新文學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問題。教會大學因新文學課程的開設,吸引了一批較為關(guān)注新文學的學生,并培養(yǎng)了許多對新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較大影響的作家。而這一時期的國立大學還是一片“尊古之風”,并無新文學課程開設的空間,那么,教會大學對新文學作家的培養(yǎng),在當時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教會大學濃郁的新文學教學氛圍之中,一些學生更積極地關(guān)注新文學,有些則走上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之路,或者說在開設新文學課程的老師指導下,一些創(chuàng)作新文學的學生才逐漸為文壇所知,最終成為知名的新文學作家。燕京大學學生凌叔華的新文學創(chuàng)作就得到了周作人的指點。凌叔華雖就讀于燕京大學的外文系,但她選修了周作人的新文學課程。在課后,周作人也經(jīng)常輔導凌叔華的創(chuàng)作,推薦她的作品到新文學刊物上發(fā)表。在周作人的影響及悉心的輔導下,凌叔華成了知名作家。

      另一位新文學作家蕭乾也是在燕京大學的新文學課程的啟發(fā)下,走上新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據(jù)蕭乾回憶,楊振聲曾于1929年在燕京大學講授過“現(xiàn)代文學”[13],并且給他以后的文學道路指引了方向,“在旁聽楊老師這門‘現(xiàn)代文學’課之前,我只是碰到什么書就看什么。他給了我一幅當代的文藝地圖,并且激發(fā)我去涉獵更多的作品”[14]。

      1930年老舍能進齊魯大學執(zhí)教,這與齊魯大學作為教會大學的身份有關(guān)。舒乙回憶他父親老舍進齊魯大學時的情況說:“當時,國內(nèi)名牌大學里國學研究極其興盛,尚古之風刮得很勁,而且,似乎研究得越古越顯得學問大,在這種氣氛下,以擅長白話文小說為本事的老舍自然很難在北平的名牌大學中找到立足之地,何況,他又沒有大學學歷?!盵15]教會大學沒有尚古之風,而且老舍與教會的關(guān)系又較為密切,在一些教會中人的引薦下得以進入齊魯大學。老舍進入齊魯大學開設的是新文學相關(guān)課程,給齊魯大學帶來了新的生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們對新文學的興趣,為以后學生們走上新文學道路提供了契機。在齊魯大學聽過老舍新文學課程的張昆河提道:“‘文學概論’與‘文藝批評’課,大受青年學子的歡迎。除了我們國文系一年級,其他許多系的也跑來聽,柏爾根樓(今物理樓)的教室里坐滿了學生。這在齊大,實屬罕見。”[16]老舍自己是著名的新文學作家,他開設新文學課程很容易得到學生認可,并吸引一部分學生從事新文學創(chuàng)作:

      老舍先生開講新文學,在齊大蕩起一股清新之風。影響所及……當時,無論是《齊大月刊》《現(xiàn)代》雜志,還是林語堂主辦的《論語》半月刊,只要一有先生的文章登出,都會在一些愛好文學的學生中引起一陣騷動,大家爭相傳閱,先睹為快。再不然,就自己跑到院前東方書社買它一本,帶回宿舍,細細閱讀,慢慢享受……讀著,讀著,我們中間一些人也難耐躍躍欲試之情,便也要組織文學社……當時,老舍先生并不給我們開“小說和作法”,但這毫不妨礙我們這些人把自己寫的稱作小說、散文、詩歌的一類東西,朝他手里塞。每逢下課,先生腋下必云集起厚厚的一疊“杰作”,帶回家。下次上課時,又是一摞。[17]

      東吳大學也培養(yǎng)了許多新文學作家,尤其以“東吳系女作家群”著稱。新文學作家蘇雪林、胡山源曾在該校任教。這兩位老師都接受過教會學校教育,后來又都在教會大學任教。他們積極指導學生的新文學創(chuàng)作,培養(yǎng)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新文學作家?!皷|吳大學畢業(yè)生中成為文學家的數(shù)量不少,一般稱他們?yōu)闁|吳派(或東吳系)。我收藏有一本王佐才著的詩集《蟬之曲》,上海真美善書店1929年出版。王佐才為東吳大學學生,書前有蘇雪林長序,此時她在東吳任教。王佐才是東吳早期的一員了?!盵18]現(xiàn)代著名偵探小說家程小青的女兒、“東吳系女作家”中的一員程育真在《追憶胡山源老師》一文中回憶:

      對胡老師的印象與眾不同,不僅他博學多才,教導有方,更多是因為他敦厚、謙和、仁慈、熱忱,知道對學生循循善誘,對一般青年寫作者從不鄙視或者惡意地批評,相反地,他總是盡量指導、提拔、發(fā)掘和鼓勵,讓青年寫作者有一種親切之感,樂于向他請教……為鼓勵青年對寫作發(fā)生更大的興趣,他經(jīng)常要我們集合一起舉行座談會,介紹名著,經(jīng)過閱讀后,大家發(fā)表意見、討論、切磋。[19]

      事實上,教會大學開設新文學課程不僅是培養(yǎng)了一大批新文學作家,還培養(yǎng)了一些新文學的研究者。燕京大學開設新文學課程最早,在這方面也最有代表性。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即一些學生的畢業(yè)論文以新文學為研究對象。從《燕京大學圖書館藏本校畢業(yè)論文目錄(一九二三——一九三四)》中,可以看出已經(jīng)有學生將新文學作為研究對象來撰寫論文,與新文學相關(guān)的論文見下表:[20]

      新文學研究相關(guān)論文論文作者 論文題目 論文類型 完成時間吳黎責 現(xiàn)代中國戲劇之研究 碩士論文 1929李海昆 建設通論 學士論文 1925郭德浩 中國新文學運動史 學士論文 1932趙榮昌 林琴南之翻譯及創(chuàng)作 學士論文 1936

      雖然以新文學為研究對象的論文撰寫數(shù)目并不多,但是這也足以證明教會大學較早開設新文學課程的意義了。國立大學最早開設新文學課程還要到1929年,而此時燕京大學早已經(jīng)有學生以新文學為研究對象做起了畢業(yè)論文。其中的郭德浩后來也成了新文學研究專家。由此可見,教會大學開設新文學課程對新文學的建構(gòu)起了一定作用。

      在促進新文學的發(fā)展方面,除了新文學課程的設置,與新文學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演講也有一定的影響。教會大學里的學術(shù)演講是校園文化活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中,一些與新文學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演講存留下來的文字稿,對新文學的研究及建構(gòu)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教會大學經(jīng)常會請一些名流到學校演講,燕京大學的學生后來追憶道:“校方每周舉行一次公開演講,敦請軍、政、經(jīng)、文化、教育……各界名人、各門專家、中西權(quán)威學者等,蒞校演講。這等于補充特殊的新教材,足以增廣學習的范疇。而且演講者現(xiàn)身說法,有聲音、表情、生氣與活力,給人的印象和感受都較深切。同學們被題材所吸引或慕名而欲一瞻風采的,都多的是;座無虛席是常事,例如胡適博士、魯迅先生和杜威博士便曾是頗受歡迎的人物。”[21]胡適、魯迅這樣的新文學人物到燕京大學去演講,自然會讓新文學在學生中產(chǎn)生一定影響。

      1920年11月30日,周作人應燕京大學之邀在燕大做了《圣書與中國文學》的演講。這篇文獻較早地看到了《圣經(jīng)》與中國新文學的關(guān)系,尤其注意到《圣經(jīng)》的白話翻譯對白話新詩的影響,這些創(chuàng)見被后來的新文學研究者吸收。1932年2月至4月間,周作人應沈兼士之邀,在輔仁大學做了題為“中國新文學運動”的系列演講,八次演講的成果是一本《中國新文學的源流》(鄧恭三記錄,周作人校)。對于《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在新文學學術(shù)史上的作用及地位,研究界早有了客觀的評價[22],在此不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輔仁大學為周作人的演講提供了平臺,才使得這部傳世之作得以成形。雖然當時演說現(xiàn)場已不能重現(xiàn),周氏的演講風格也不敢恭維[23],可是這次演講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造成了熱議。

      1920年3月24日,陳獨秀在滬江大學做了《什么是“新文化”運動》的演講。1920年4月出版的《天籟》(滬江大學的??╇s志記載了陳獨秀演講的事情,并對其演講內(nèi)容進行了全文刊發(fā)。此時,新舊文學還處在激烈對峙之中,陳獨秀能在滬江大學做關(guān)于“新文化”的公開演講,這對新文學爭取大學生的支持頗為有利?!八谶@里爭取到了新文化運動的生力軍。而對于教會大學來講,在接受陳獨秀這一類的新觀念、新思想的鼓吹者時自然少了很多障礙。”[24]滬江大學教會大學的身份,讓新文化、新文學的觀念很容易就被接受。

      1930年老舍到了齊魯大學后,除開設新文學課程外,還經(jīng)常應邀在學校做公開演講。1930年11月4日,老舍應邀在齊魯大學醫(yī)學院演講,題為“中國小說”?!氨拘@韺W院之謝疑遠博士與文學院舒舍予先生近應醫(yī)學院之邀請,先后在醫(yī)學院講演……本月4日,舒先生講《中國小說》。兩次講演,俱極動人云。”[25]1934年2月24日,老舍應齊魯大學國文學會及文藝社之邀,在齊魯大學化學樓333號演講,題為“我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本校國文學會及文藝社,于2月24日在化學樓333號,敦請本校國學系教授舒舍予先生演講,題目:《我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舒先生自發(fā)表《老張的哲學》震動文壇以后,數(shù)年之努力,至今已出版之著作七八種之多。其幽默之筆致,獨創(chuàng)之風格,尤為讀者所歡迎。今將其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現(xiàn)身說法,對聽眾演述,并將其個人著作,做一嚴格的自我評判,對于研究先生學問文章者,尤為獲益不少云?!盵26]老舍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作在齊魯大學所作的與新文學相關(guān)的演講,自然是受到大家的歡迎,這樣的演講在無形中配合著新文學課程,在教會大學內(nèi)形成一種新文學的氛圍。

      教會大學的關(guān)于新文學的演講與新文學課程相互配合,在課堂內(nèi)外都營造起新文學的氣氛,這與國立大學的“尊古之風”形成鮮明對比。在這樣一種新文學的環(huán)境中,教會大學培養(yǎng)了大批的新文學作家,同時,也首開新文學進大學課堂的風氣。新文學在大學課堂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就意味著新文學得到了某種認可,并開始建構(gòu)自己的學術(shù)歷史。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的新文學還在不斷的發(fā)展當中,教會大學的新文學課程及學術(shù)演講,一方面對新文學不斷聲援,培養(yǎng)作家,一方面又開始建構(gòu)新文學的歷史。在新文學的早期發(fā)展與建構(gòu)的過程中,教會大學較之國立大學有更為有利的條件,也產(chǎn)生了更大的作用。

      ①王瑤:《念朱自清先生》,《王瑤全集》第5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608頁。

      ②吳魯芹:《記珞珈三杰》,《余年集》,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年版,第54頁。

      ③齊家瑩編:《清華人文學科年譜》,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頁。

      ④張傳敏:《民國時期的大學新文學課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6頁。

      ⑤⑥〔美〕約翰·司徒雷登:《在華五十年——司徒雷登回憶錄》,程宗家譯,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61頁,第62頁。

      ⑦張傳敏:《民國時期大學里的新文學教師們》,《新文學史料》2008年第4期。

      ⑧[13]具體可參考《我的啟蒙老師楊振聲》,收入《蕭乾全集》第四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頁。因為是回憶,在講課時間上可能有點差異。蕭乾在另一篇文章中說:“1930年,我在燕京旁聽了楊振聲老師的‘現(xiàn)代文學’?!痹斠姟缎挛膶W史料》1992年第1期。

      ⑨陳禮頌:《燕京夢痕憶錄》,見《學府紀聞:私立燕京大學》,臺北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224頁。

      [10]參見北京輔仁大學校友會編:《北京輔仁大學校史》,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125頁。

      [11]《輔仁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課程組織及說明民國二十四年度》,《北平輔仁大學文學院概況》,北平西四丹明慶代印1935年版,第21頁?,F(xiàn)藏于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

      [12]當時朱自清在清華開講“新文學研究”課程時,也是“對內(nèi)容隨時有所補充,例如張?zhí)煲淼摹豆硗寥沼洝泛完翱思业摹独佑 ?,就是在作品剛出版他就增入講稿的,因此這門課程實際上既有文學史的性質(zhì),也有當代文學批評的性質(zhì),他是十分重視新文學的發(fā)展和引導同學們關(guān)心現(xiàn)實的”。朱以書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同樣注意文壇的最新動向。詳見王瑤:《念朱自清先生》,《王瑤全集》第5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608頁。

      [14]蕭乾:《我的啟蒙老師楊振聲》,《蕭乾全集》第四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頁。

      [15]舒乙:《我的思念》,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頁。

      [16][17]張昆河口述、李耀曦執(zhí)筆:《憶老舍先生在齊魯大學》,《人物春秋》2008年第3期。

      [18]梁永:《東吳派與女作家施濟美》,《文藝報》1990年11月24日。

      [19]程育真:《追憶胡山源老師》,《蘇州雜志》1990年第6期。

      [20]此表轉(zhuǎn)引自國家瑋:《二三十年代新文學的教學、研究生態(tài)——從燕京大學畢業(yè)論文郭德浩著〈中國新文學運動史〉的發(fā)現(xiàn)談起》,《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9年第1期。

      [21]李素:《燕大學生生活》,見《學府紀聞:私立燕京大學》,臺北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199頁。

      [22]參見溫儒敏等主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概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3頁。

      [23]梁實秋《憶豈明老人》、柳存仁《知堂紀念》等文,對周作人的演講有生動詳細的記錄。

      [24]李江:《民國時期教會大學的文學教育與新文學之間的關(guān)系——對滬江大學??刺旎[〉(1912—1936)的一種考察》,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未刊稿。

      [25]載《齊大旬刊》第1卷第6期,1930年11月10日。

      [26]載《齊大旬刊》第4卷第18期,1934年3月15日。

      猜你喜歡
      燕京大學新文學周作人
      語言、文學與認同:論臺灣新文學的“跨語實踐”
      近代燕京大學與金陵大學農(nóng)業(yè)改良路線的對抗
      乾榮子對周作人創(chuàng)作之影響考察
      文學與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1:38
      魯迅的“立人”與中國新文學“為人生”創(chuàng)作理路
      中國化、世俗化與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學教育觀
      燕京大學社會教育述評
      文教資料(2017年24期)2017-12-07 06:39:38
      周作人之死
      北廣人物(2017年45期)2017-11-27 02:07:01
      《胡適·魯迅·莫言:自由思想與新文學傳統(tǒng)》序
      周作人住在后面
      愛你(2014年11期)2014-11-15 06:51:15
      民國私立大學招生政策對生源質(zhì)量的影響
      科教導刊(2014年28期)2014-11-11 12:37:17
      苏尼特右旗| 通辽市| 隆子县| 罗田县| 长宁县| 同德县| 隆子县| 南木林县| 新邵县| 南川市| 嘉黎县| 诸城市| 垣曲县| 南陵县| 邵武市| 溆浦县| 临高县| 江安县| 咸阳市| 泰安市| 高唐县| 邹城市| 阜平县| 河间市| 清徐县| 镇宁| 大竹县| 鹿泉市| 洛浦县| 郓城县| 龙井市| 台北县| 巴东县| 虎林市| 垫江县| 方城县| 射阳县| 溧水县| 六安市| 庆云县|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