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錚
摘??要:國家標準《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9704-2012)對推進黨政機關公文處理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該標準與《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GB/T?9704-1999)相比,更為科學準確、邏輯嚴密、簡潔明了、通俗易懂。但筆者認為標準部分條目仍存在不準確、不嚴密、不簡潔、不通俗、操作性不強的地方,尚需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國家標準;公文格式;修訂
Abstract:?“Layout?for?official?document?of?Party?and?government?organs”?plays?an?important?role?in?scientific,?systematic?and?standard?document?processing?for?party?and?government?organs.?Compared?with?“Layout?for?official?document?of?administration”,?this?standard?is?more?scientific?accurate,logical,brief,and?easy?to?understand.?But?the?author?considers?that?some?items?of?the?standard?are?still?not?accurate,?not?rigorous,?not?simple?and?lack?of?maneuverability.?The?author?hopes?to?get?timely?revision.
Keywords:?Management?standard;Document?format;?Revision
為適應黨政機關工作需要,推進黨政機關公文處理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發(fā)布了《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稐l例》規(guī)定:“公文的版式按照《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執(zhí)行?!盵1]適應《條例》的規(guī)定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對國家標準《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GB/T?9704-1999)進行了修訂,形成了現(xiàn)行國家標準《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9704-2012),于2012年6月29日經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fā)布,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新標準在標準名稱、適用范圍、標準結構、公文裝訂要求、公文格式要素及編排、特定公文格式編排等方面進行了修訂,使標準內容更為科學準確、邏輯嚴密、簡潔明了、通俗易懂。但筆者在對該標準的應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標準部分條目仍存在不準確、不嚴密、不簡潔、不通俗、操作性不強的地方,現(xiàn)提出來與大家一起探討。
1??從標準的準確性考量
1.1??應修訂“3.1字”、“3.2行”的定義。“3.1字”的定義為“標示公文中橫向距離的長度單位”,“3.2行”的定義為“標示公文中縱向距離的長度單位”,根據該標準“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中的“GB?3100?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長度的國際單位制為m、km、cm、mm、μm、nm、pm、fm,以上是我國長度的法定計量單位,而標示公文中橫向距離的“字”和標示公文中縱向距離的“行”不是我國長度的法定計量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規(guī)定,“非法定計量單位必須廢除”;1990年8月25日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令第14號頒布的《計量違法行為處罰細則》規(guī)定:“出版物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責令其停止銷售,可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薄饵h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是一種技術規(guī)范,并且標準文本是公開的出版物,理應遵守國家相應法律法規(guī)要求。因此,建議將“3.1字”的定義改為“標示公文中橫向距離的單位”,“3.2行”的定義改為“標示公文中縱向距離的單位”。
1.2??應補充“發(fā)文字號”編排位置的特殊情況?!?.2.5?發(fā)文字號”規(guī)定:“編排在發(fā)文機關標志下空兩行位置,居中排布。”建議在后面加上“特定情況可以作適當調整”的表述。因為同樣這一條目規(guī)定,“上行文的發(fā)文字號居左空一字編排,與最后一個簽發(fā)人姓名處在同一行”,如果出現(xiàn)三個以上簽發(fā)人的情況,簽發(fā)人需要排兩行以上,這樣,為滿足“與最后一個簽發(fā)人姓名處在同一行”的要求,發(fā)文字號就需要再做調整。
1.3??應修改“標題”的排列方式??!?.3.1?標題”中規(guī)定:“標題排列應當使用梯形或菱形?!卑俣劝倏茖Α傲庑巍钡亩x是:“在同一平面內,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盵2]菱形標題要求上下對稱,而實際應用中經常會出現(xiàn)標題上下不對稱的情況。按照百度百科對“紡錘形”的定義,“一條對稱軸的四邊形稱做紡錘形”,[3]故“標題排列使用梯形或紡錘形”比較符合實際。
1.4??應將“抄送機關”移至“主體”,主送機關名稱過多時移至版記上方?!稐l例》規(guī)定,“抄送機關指除主送機關外需要執(zhí)行或知曉公文內容的其他機關”。[4]抄送機關與作為公文主要受理機關的主送機關不同,可以認為是需要執(zhí)行或知曉公文內容的“次要”受理機關,故將這一條目從“7.4版記”中分離出來,列入“7.3主體”比較恰當。抄送機關在公文格式中的位置,可以表述為“編排在版記之上一行,上加一條分隔線”。當出現(xiàn)7.3.2中提到的“主送機關名稱過多導致公文首頁不能顯示正文”的情況時,“應當把主送機關移至版記之上,上加一條分隔線。既有主送機關又有抄送機關時,應當將主送機關置于抄送機關之上一行,之間不加分隔線”。這樣,就明確了主送機關、抄送機關都是公文“主體”的一部分,避免出現(xiàn)“將主送機關移至版記”后,不易確定主送機關是作為公文主體,還是作為版記內容的情況。
1.5??應將附注編排在成文日期下二行。標準規(guī)定:“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圓括號編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比绻阶热葺^長,會出現(xiàn)附注到成文日期下方的情況,這樣加蓋印章時,印章有可能會蓋到附注內容,影響公文的閱讀及公文版面的美觀。
2??從標準的嚴密性考量
2.1??應修訂字號的數字用法。按照國家標準《出版物上的數字用法》(GB/T?15835-2011)規(guī)定,選用漢字數字的情形包括“已定型的含漢字數字的詞語”?[5]。在常用的文字處理軟件WPS和WORD中,字號沒有“2號字”、“3號字”、“4號字”,只有“二號字”、“三號字”、“四號字”,可見用漢字數字作為字號屬于已定型的用法。而在以上軟件中,漢字數字與阿拉伯數字表示的字號大小明顯不同,如“五號字”比“5號字”要大得多。所以,筆者認為,在《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中,字號選用不適用“選用阿拉伯數字與漢字數字均可”?[6]的情形,“3號漢字”、“3號仿宋”、“3號阿拉伯數字”、“3號黑體”、“3號楷體”、“2號小標宋體”、“4號仿宋”、“4號半角宋體”字號中的阿拉伯數字“2、3、4”應分別改為漢字“二、三、四”。
2.2??應進一步明確成文日期標注方式。標準“7.3.5.4?成文日期中的數字”條目規(guī)定:“用阿拉伯數字將年、月、日標全?!痹谌粘弥?,以2014年8月20日為例,除了規(guī)范標注外,常常遇到把成文日期標注成“2014.8.20”、“2014-8-20”、“2014/8/20”的情況,可以說這三種標注方式都不違背標準要求,但顯然不規(guī)范。因此,建議將“7.3.5.4”條目表述為“成文日期”,內容改為“用阿拉伯數字將年、月、日標全,數字后分別加‘年、‘月、‘日,年份應標全稱,月、日不編虛位(即1不編為01)”。
3??從標準的簡潔性考量
3.1??應統(tǒng)一發(fā)文機關署名和成文日期編排格式。標準中發(fā)文機關署名和成文日期編排格式有三種不同情況,比較繁瑣。一是加蓋印章的公文,“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編排”,“以成文日期為準居中編排發(fā)文機關署名”;二是不加蓋印章的公文,“在正文(或附件說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編排發(fā)文機關署名,在發(fā)文機關署名下一行編排成文日期,首字比發(fā)文機關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長于發(fā)文機關署名,應當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編排,并相應增加發(fā)文機關署名右空字數”;三是加蓋簽發(fā)人簽名章的公文,“在正文(或附件說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蓋簽發(fā)人簽名章”,“在簽發(fā)人簽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編排成文日期”。從公文的簡潔性考慮,筆者建議統(tǒng)一規(guī)定“一般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發(fā)文機關署名或簽發(fā)人簽名章以成文日期為準居中編排”即可。
3.2??應簡化印發(fā)日期的標注方法。標準“7.4.3?印發(fā)機關和印發(fā)日期”中,印發(fā)日期標注“用阿拉伯數字將年、月、日標全,數字后分別加‘年、‘月、‘日,年份應標全稱,月、日不編虛位(即1不編為01)”。以上表述與成文日期標注相同,建議簡化為“印發(fā)日期右空一字,標注方法與成文日期相同,后加‘印發(fā)二字”。
3.3??應明確信函格式不加版記。標準規(guī)定:信函格式“版記不加印發(fā)機關和印發(fā)日期、分隔線,位于公文最后一面版心內最下方”。按照本文上述觀點,主送機關和抄送機關屬于公文主體部分,不是版記內容,如果“版記不加印發(fā)機關和印發(fā)日期、分隔線”,那么可以簡化為“信函格式不加版記”。
4??從標準的通俗性考量
應修訂標準中的出版業(yè)專業(yè)用語。標準中有大量出版業(yè)專業(yè)術語,如“天頭”、“訂口”、“釘鋸”、“書脊”、“切口”,等等,雖然標準對“天頭”、“訂口”分別加了注解“上白邊”和“左白邊”,但對其他詞匯未做注解。由于該標準的應用對象主要是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不是出版業(yè)的專業(yè)人士,對這些詞匯理解困難會給實際操作造成一定的不便,建議改用通俗易懂的詞語。
5??從標準的操作性考量
5.1??應明確“發(fā)文機關標志”中加不加“文件”二字的具體情形?!?.2.4?發(fā)文機關標志”中有發(fā)文機關全稱或者規(guī)范化簡稱加“文件”二字的情形,也有不加“文件”二字的情形,如何操作?建議明確通用公文格式中“下行文”加“文件”二字,除此之外不加“文件”二字,這樣也涵蓋了“10.1信函格式”中“發(fā)文機關標志使用發(fā)文機關全稱或者規(guī)范化簡稱”的規(guī)定。
5.2??應明確加蓋印章公文成文日期的具體位置。標準規(guī)定:加蓋印章的公文,“印章端正、居中下壓發(fā)文機關署名和成文日期,使發(fā)文機關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頂端應當上距正文(或附件說明)一行之內”。由于公文制發(fā)是先印制公文再蓋章分發(fā),所以,發(fā)文機關署名和成文日期確定在前,蓋章在后,如果發(fā)文機關署名和成文日期位置不明確,居中下壓的印章“頂端上距正文(或附件說明)一行之內”可能無法保證。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各級黨組織印章的規(guī)定〉的通知》(中辦發(fā)〔1983〕?37?號)和《國務院關于國家行政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的規(guī)定》(國發(fā)〔1999〕25號),各級黨政機關印章大小在4.2cm~6cm之間,而公文“3號字字高約為5.54mm”[7],“一行(3號字字高+3號字字高的7/8)就約等于10.39mm”?[8]。據此,經過計算,為保證加蓋印章符合“頂端上距正文(或附件說明)一行之內”的要求,可以確定“在正文(或附件說明)下空兩行編排發(fā)文機關署名,在發(fā)文機關署名下一行編排成文日期”。
《黨政機關公文格式》是黨政機關處理公文的重要標準,對統(tǒng)一規(guī)范公文格式有著重要意義。以上修訂建議是筆者一管之見,希望對促進黨政機關公文格式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4]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Z].2012-04-16.
[2]百度百科.菱形[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3728.htm,2014-8-29.
[3]百度百科.紡錘形[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770838.htm,2014-8-29.
[5][6]徐成華等.GB/T?9704-2012《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應用指南[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176.
[7][8]徐成華等.GB/T?9704-2012《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應用指南[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21.
(作者單位:滄州師范學院??來稿日期:201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