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更福
摘 要:語文學習中的“寫”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而不少學生又把“寫”視為畏途。要讓學生從比較中鑒賞,從比較中領(lǐng)悟,從比較中掌握寫作本領(lǐng),以提高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提高;學生;寫作
一、相同事物不同主題的比較
在講巴金的《燈》時,把它與柯羅連科的《燈光》進行比較。雖然兩文寫的都是燈,但前者寫的是燈光給人溫暖,給人力量,表現(xiàn)了光明終將驅(qū)散黑暗,正義必定最后勝利的思想,而后者則揭示了“在生活的河流中只有拼搏,才能得到光明”的哲理。這樣一比較,學生就懂得了同一事物可以從不同角度立意,寫出不同主題的文章這個道理。
二、相同地方不同側(cè)重點的比較
教學徐遲的《黃山記》時,可結(jié)合葉圣陶的《黃山三日》。同是寫黃山,前者以攀登黃山的感受體會為主旨,后者目的在“勸人家去游”,側(cè)重點不同。因此,前者取材特別廣泛,有黃山的自然景觀、歷史記載、神話傳說、前人詩文,有宇宙形成、地理構(gòu)造、天文氣象等有關(guān)方面的知識;后者卻以介紹黃山的名勝景觀為主。
三、相同景色不同角度的比較
如,《黃山記》文后的練習中列出了古今中外八位名家關(guān)于“日出”景色的描寫,雖然都寫得雄奇壯闊、瑰麗動人,但由于作家們的觀察角度不盡相同,因而所寫景色給讀者的印象也不完全一樣。在講解這道練習題時,還可結(jié)合學生熟悉的《我的空中樓閣》中對小屋進行的描寫,遠看、近觀所呈現(xiàn)出的差異。復習鞏固之后,學生對這個道理也就能牢記在心了,在寫作寫景狀物類的文章時,他們便知道了要抓住觀察點,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觀察,不少學生寫出了一些身臨其境之感的好文章。
四、相同景物不同心情的比較
在學習孫犁的《荷花淀》時,可結(jié)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兩篇都是寫荷葉、荷花且都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為什么讀后的感受不一樣呢?這是因為作者的心情不一樣。朱自清寫《荷塘月色》時,正值大革命失敗,心有積郁,在月夜游荷塘時,雖感受到一種“難得偷來片刻逍遙”的淡淡喜悅,但仍然夾雜著擺脫不開的淡淡哀愁;而孫犁寫《荷花淀》時,抗日戰(zhàn)爭已進入最后階段,根據(jù)地的廣大群眾在黨的領(lǐng)導和教育下,奮勇抗敵,建立了不朽的功績,這時,作者的信念是堅定的,心情無疑是歡快的。這兩種不同的心情就決定了筆下景物的特點有異,所以,讀后的感受也就不一樣了。這樣一比較,學生便能觸類旁通,不僅理解了課文中景與情的關(guān)系,而且還會在作文中靈活運用。
五、相同題材不同題目的比較
寫相同題材不同題目的文章,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審題能力。學校開完運動會可出這樣幾道題目:“賽場一瞥”“跳高場地上”“運動會場的新鮮事”,讓學生作文,在講評作文時,和學生一起辨析這些題目的異同,并結(jié)合讀過的課文啟發(fā)學生:“鄭振鐸的《海燕》能否改題為《故鄉(xiāng)的小燕子》或《燕子》,為什么?”在講授碧野的《天山景物記》時,對學生這樣提問:如果把這篇文章的題目定為《天山風景談》可以不可以,為什么?”通過比較、分析之后,學生在作文時,就能認真審題,就能圍繞題目來解構(gòu)文章了。
六、相同范圍不同寫法的比較
在指導學生自讀于是之的《幼學記事》時,讓學生將朱自清的《背影》與之比較。兩文同屬回憶性散文,且都是回憶自己幼年時的一段經(jīng)歷,但寫法卻有差異:朱文集中回憶“車站送行”這件事,而且集中于對父親“背影”的憶念,表現(xiàn)出一種真摯深沉的父子親情;于文回憶的內(nèi)容卻豐富得多,背景也廣闊得多,要表現(xiàn)的是一種深沉而嚴肅的歷史反思。通過比較,學生便有所領(lǐng)悟,在以《初中三年經(jīng)歷》為題目作文時,他們便能學以致用,有的通過幾件事的敘述來表現(xiàn)對逝去生活的懷念,有的通過跟同學間的融洽相處來表現(xiàn)友情的珍貴,有的則通過三年學習生活的回憶來表現(xiàn)一種深沉的反思等等。
此外,還有構(gòu)思方面的比較、人物描寫方面的比較、記敘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的比較、多角度的比較以及學生之間作文的比較等。
總之,有比較就有鑒別,有鑒別才能增長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通過比較,學生就能“悟”破天機,舉一反三,掌握寫作本領(lǐng)。
·編輯 鄭 淼